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06章 嘎嘣脆

      第806章 嘎嘣脆
    暮鼓声中,
    一行人返回洛阳城。
    进城后,便直奔通济坊李逸宅,洛水南岸惠训坊虽都赐给了李逸,但还要腾退、营建等,一时半会李逸也没打算弄。
    一千三百多斤蝗虫卵拉回府,
    当李逸叫来府中厨娘,让她用这个做菜时,
    胖厨娘面色都变白了,
    “阿郎,这是什么东西啊,这能吃么?”
    “这是蝗虫卵,能吃。”
    “蝗虫卵?”
    “蚕蛹总吃过吧,按蚕蛹的做法来弄就行。”
    胖厨娘看着这些米粒似的蝗卵,“蚕蛹那么大,这个这么小。”
    “大小虽不同,但其实都差不多的。”
    “哦,蚕蛹可以油炸、可以干煸,也还能清蒸、水煮和炒。”胖厨娘手艺是没的说的,要不然也没机会能在喜爱美食的李逸家当上厨娘。
    胖胖的蚕蛹,唐人都不陌生,毕竟几乎家家种桑养蚕,蚕蛹大家也几乎都吃过,她可是掌握不少蚕蛹的烹饪之法。
    “你就按着蚕蛹的做法,把这些蝗卵也做些,再弄些其它下酒菜。”
    温彦博和王珪没来,
    其余几位宰相都来了。
    暮色下,
    李世民饶有兴趣的看着胖厨娘处理蝗卵,把卵从巢块取出,拿毛刷把土刷干净,再放入温水中泡一会,
    再用软毛刷细细刷一遍,清水冲几遍,
    这些如米粒般的蝗子就很干净了。
    不过焯水也还是必不可少的,
    冷水下锅,放入姜片,一点料酒,大火烧开小火煮,捞出过凉水。
    厨娘也还是头回做这个,
    “蚕蛹还要去内脏,这个?”她看着焯水后饱满如米粒的蝗子,发出疑问。
    “这样就行了。”李逸道。
    胖厨娘在那忙碌着,皇帝和几位宰相就在旁围观,这让胖厨娘的圆脸都红通通的。
    干煸蝗卵、椒盐蝗卵、五香蝗卵、爆炒蝗卵、香辣蝗卵、油炸蝗卵、香酥蝗卵、清蒸蝗卵···
    当胖厨娘一连做了九道蝗卵上来,
    李世民都不由的惊叹,
    之前看着还有些恶心的玩意,这会居然香气诱人。
    尤其是裹上面粉炸的,金黄诱人。
    菜上桌,
    酒也取来。
    李逸给大家倒酒,
    大家看着这一桌子蝗卵,一时都没人动筷子。
    众人都望向李逸,
    宇文士及笑道:“司徒尝先。”
    “行。”李逸还真不惧,他以前也是个吃货,他在云南旅居过一段时间,除了菌子,各种虫子可没少吃。
    什么油炸蜈蚣、蜂蛹、竹虫、蚂蚱,甚至是蜘蛛、水蜻蜓、蝎子,甚至打屁虫都吃过。
    这蝗虫卵真不算啥稀奇的。
    何况,唐人也喜欢吃蚕蛹的。
    伸筷子,先夹起裹面糊炸的,
    还撒了芝麻、葱。
    也看不出原来模样。
    入嘴酥脆,香滴嘞。
    嘎嘣嘎嘣,鸡肉味。
    李逸点头,
    “好吃。”
    说着又伸筷子继续夹。
    当他吃第三筷子了,
    魏征终于咽了咽口水,也伸出筷子。
    “嗯,味道不错。”
    没等房杜动手,皇帝便也拿起了筷子。
    李逸没骗大家,吃过的都说好吃。
    很快,这碟子就吃光了。
    一边喝酒,一边品尝各色做法的蝗卵。
    “温大临和王叔玠错过如此美食了。”李世民笑着说道。
    身为天子,
    把被称为天遣的蝗虫卵给吃了,
    李世民觉得心里有种特别的畅快感。
    他不敢说人定胜天,但他不甘接受所谓天遣。
    君臣们一顿蝗卵宴,
    其实也是在表明各自的立场,自愿跟随皇帝,要对抗天遣。
    “那一千多斤蝗卵,一会给朕十斤,朕带回宫,让他们也这样做成食物。”
    皇帝这么一说,
    房玄龄杜如晦等也都说要带几斤回家吃。
    剩下的大头,李逸建议,不如就都洗净焯水,然后用盐炒成干,分赏给禁军将士们食用。
    今天大家挖地也辛苦了,
    炒一炒,也能当成零食吃,毕竟也是优质蛋白呢。
    “嗯,此议甚好。”李世民称赞。
    饭后,
    泡上一壶茶,
    皇帝和几位宰相们,围炉而坐。
    “无逸觉得,动员百姓挖蝗卵真能治蝗吗?”
    “若是正常年景,不挖,也不会成灾。可大旱后必起蝗灾,现在情况看,明年极可能会有旱、蝗,所以早做些防备,总比坐以待毙要强。”
    “可,一亩河滩地能挖出一二十斤蝗卵,一斤蝗卵两三万枚,这能挖的过来吗?”皇帝叹道。
    “臣以为,抗蝗还是得积极主动,打早、打小、打了,这挖出一斤蝗卵,那可就是两三万枚蝗卵。
    虽然不可能挖绝,但动员百姓,哪怕一人挖出十斤,也能减少几十万只蝗虫孵化出来。
    这蝗虫卵挖出来,晒干也能磨粉做饲料,或粮食的。”
    蝗卵能挖多少是多少,
    等到明年蝗卵孵化出若虫,那时也可以继续打虫捉虫。
    不会飞的蝗虫好捉些,个头也更大,晒干了磨粉掺着粮食一起吃,不也是抗饥救灾的一个办法吗。
    “一个壮丁,一天至少能挖一斤蝗卵,我以为,朝廷可以以粮收卵,三斤粟换一斤蝗卵。
    这也算是以工代赈,既能减少些蝗卵,还能救济百姓。
    收来的卵也可以打粉做粮食,不会浪费。”
    李逸的这些话,虽然没说能靠挖就解决蝗卵,但做总比不做强。
    房玄龄握着茶杯,“一户四五口人,在这冬春农闲之时,一起去挖蝗卵,要是一天挖三四斤,能换粟十斤。
    百姓肯定乐意,这都一斗多粮了,农闲时也没什么活可干,去揽工找活都没什么活,更赚不到这么多粮。”
    杜如晦点头,“就算少算一些,一户人家一天挖两斤,也能换得粟六斤,而一般百姓之家,冬日一天两顿甚至食一顿,两三升粮都足够了。
    挖一天蝗卵,能赚两到三天的口粮,百姓肯定乐意。”
    挖蝗卵这活并不算特别累,毕竟蝗卵产的不深,老人小孩甚至都能帮忙挖。
    找到河滩湖滩这样的蝗卵多的地方挖,一家一天挖两斤应当不成问题。
    宇文士及问,“一斤蝗卵换三斤粟,百姓自然乐意挖来换,可朝廷有这么多粮食换么?”
    虽然蝗卵也能晒干磨粉做粮,但这一斤蝗卵晒干磨成粉,可没多少。
    李逸笑着道:“宇文公,灾难发生,百姓饥荒,朝廷难道就不开仓放粮赈济了么?现在让百姓挖蝗卵换粮,不也是一种赈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