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25章 凤眼蓝

      第825章 凤眼蓝
    “阿耶,这个卷卷的面真好吃。”
    “还有吗?”
    银亮雪平锅里的泡麵已经被几个小傢伙抢光了,剩下的汤,他们也没放过,你一口我一口的。
    小辣椒李淑负责监督,太子承乾多喝了一口汤,结果头上就挨了一下。他愣了下,扭头望去,李淑瞪了他一眼,“一人一口,不许多喝。”
    李逸在旁边面带微笑的看著,本以为承乾会发火,结果这傢伙居然缩了脖子,老实的把锅交给了荣国公李琮。
    面吃完,汤喝完。
    几人还在舔著嘴唇,意犹未尽。
    “这跟我们家的掛麵味道不一样。”李琮说道,李家的掛麵作坊產的掛麵有好几种,圆的扁的粗的细的还有中空的,
    有麦粉做的,也有豌豆粉做的,还有米粉做的,可还没有一种面是这种味道的。
    承乾舔著嘴唇,也是回味无穷,刚才就吃到两筷子面,喝了两口汤,还挨了李淑一下。
    这要是以往,一碗这么好吃的面,那肯定是他独享的,哪里还有人敢跟他抢,还揍他。
    只是,
    刚才这种抢著吃分著吃的感觉,似乎挺不错。
    “玩去吧,”李逸摆了摆手,茶桌上给每人一个火晶柿子。
    李淑喊一句,走,一群五六岁的孩子便都呼啦啦的跑出去了。
    看著空荡荡的雪平锅,李逸轻笑一声。
    他心念一动,整个人便端著锅来到了那个家里,走到厨房,打开龙头,水哗啦啦的流出,他往左一扭,墙上的燃气热水器嗡的一声启动了,
    五十度的热水流出,
    李逸洗完锅,打燃灶,果然有火。
    架锅烧水,又煮了一碗,这次煮的香菇鸡肉麵。
    趁著煮麵空当,他屋里四处巡查了一遍,
    入户大门依然打不开,
    窗外也仍是雾蒙蒙一片根本看不清,甚至分不清白天黑夜,来到大露台,他搬走的西红柿、辣椒、土豆等,露台小菜地里又都恢復如初。
    露台外,那条路上也没有车声。
    巡视了一遍菜地,
    就跟他被流星砸中的那天一样,保持著原样。
    就连那几口大缸里的水也依然没变,
    缸里的种的荷,养的小鱼,甚至是上面的铜钱草、水葫芦等水草,也都是长的很好。
    那几颗水葫芦长的尤其好,
    当初弄来是为了净化水质的,结果这东西长的太厉害了,隔三差五就得捞掉一些,不然要不了几天就能满缸。
    要不是觉得这玩意净化水质確实效果不错,而且开后也挺漂亮,李逸早就剁了肥土了。
    以前妻子喜欢这草,李逸称水葫芦,膨大的海绵状叶柄形似葫芦。
    妻子却称凤眼蓝,叶色鲜绿有光泽,穗状序绽放蓝紫色朵,中央点缀黄色斑点,宛如凤眼,確实也挺好看。
    这东西唐代没有。
    属於新中国时才从外国引进的物种,据说当初是引进来做猪饲料的,
    看中的就是这种植物有极强的环境適应性,尤其是南方全年都能生长。
    在二三十度的水温,光照充足时每天可增殖百分之二十以上。
    它的繁殖方式更堪称自然界的奇蹟,既能通过匍匐茎產生新株,每株每年可形成一百五到二百个分株,单个植株在適宜条件下,九十天就能覆盖一千平米水面。
    种子虽休眠期长达5-20年,但萌发后可迅速形成新种群,既能无性繁殖也能有性繁殖,
    后来就成了中国入侵物种中的超级杀手,泛滥成灾,尤其是南方,堵塞江河湖海,人嫌狗厌。
    仅是云南滇池,据说每年都要费千万进行打捞清理。
    不过当年引进时,是看重它的饲料价值的,其富含蛋白质、粗纤维,经发酵处理后可製成优质饲料,养猪、养鱼都不错,一吨水葫芦乾粉的营养价值相当於零点二吨玉米。
    其嫩茎叶,甚至是一道不错的蔬菜。
    以前农村普遍养猪的时候,百姓就喜欢捞水葫芦做猪草,南方的冬天,这些东西都依然青翠。
    后来百姓散养猪少了,这水葫芦泛滥起来,
    可在卉市场还很吃香,一小盆就要十块二十的,优点就是好种,顏值也高,期非常漂亮,尤其是在北方,挺受欢迎,毕竟这玩意在北方难以过冬,没那么泛滥。
    李逸觉得可以把这东西带到大唐,
    不用担心会泛滥成灾,毕竟又能当饲料又能做蔬菜,它长的快也没人和牲畜吃的快。
    鸡鸭猪羊牛,都可以吃。
    灾荒时,百姓都挖草根剥树皮吃了。
    猪能吃的草,人都能当成菜吃。
    而这水葫芦蛋白质还高,那在南方水乡种植,还可以磨成粉,与玉米等掺著,
    在灾年的时候,运到北方做救灾粮,总好过啃草根树皮吧。
    一株水葫芦,一百天,就能繁殖覆盖满六亩水域,这是何等惊人的速度啊。
    种什么粮食也没这么快啊。
    最重要的是这东西,在中国没有天敌。
    他的天敌是南美的水葫芦象甲虫,但中国没引进,所以水葫芦就能肆无忌惮的生长扩张。
    这玩意在中国,唯一天敌可能就是旱灾了。
    南方江河湖泽多,旱不死,也就是北方的大旱和寒冬,会限制下它们,但只要一开春,这些水葫芦就又会死灰復燃。
    李逸看著露台上这几口水缸里的水葫芦,加起来也就二三十棵,如果现在带到南方去,一百天后,这些水葫芦就能变成近二百亩。
    再过三个月,那就能变成十万亩不止。
    这是宝贝啊。
    在东南亚,这些水葫芦因为长的特別好,当地人还拿来晒乾后编织席垫、篮子、提袋等物。
    李逸把这些宝贝,连缸都挪到了自己的藏书楼。
    这里日夜烧炉子,室温有二十度左右,这正是水葫芦最佳的生长温度,就是缺少些日照,
    但可以把书房的窗扩大,用上明瓦。
    最好还是得去趟长江以南,把这水葫芦在那边养。
    ···
    贞观殿內,
    长孙皇后给皇帝送汤。
    “天冷,適合吃藕,这藕是山南道安州进贡,砂锅文火慢燉一个时辰,十分粉糯,尤其是这个汤特別鲜美。”
    “陛下趁热吃,暖暖身子,你这一忙起来,连饭都顾不得吃了。”
    李世民看著案上堆积的奏疏,放下笔,“国家公务,不敢懈怠啊,最近朝廷派出巡使,巡查各地粮仓,查出了许多的蛀虫和亏空,
    这眼看著马上春荒夏飢,
    朝廷绞尽脑汁各方筹调粮食以备灾,
    结果那些蛀虫却在后面偷盗。”
    李世民很生气,之前让温彦博去查,结果进展缓慢,擼掉了温彦博后,李世民听从李逸建议,从朝中抽调三品大臣十余人,分赴各地督查。
    还给他们各派了五百禁军隨同,动了真格的。
    这一番严查下来,
    各地粮仓,到处都是亏空,那些蛀虫做假帐,偷盗粮食,甚至把旧粮换掉仓中的新粮,
    还有的粮食只存在帐面之上。
    实际仓中空空如也。
    那些傢伙蛇鼠一窝,侵吞公粮,发灾难財。
    李世民知晓此事十分愤怒,想要把这些人全砍了,宰相魏徵和工部尚书屈突通却坚决反对大开杀戒,认为按律也罪不至死。
    李逸则提议,让那些贪官污吏,把亏空的粮食全部补齐,那些换掉的粮食,也得换回来,还要再重罚一笔粮食缴纳,
    再统统按律处置,该免就免,该调就调,该降就降。
    但不管是免还是降,都得把窟窿补齐。
    皇后打开砂锅,给丈夫舀了碗汤,送到丈夫面前。
    李世民闻到那香味,
    也不由的吸了下鼻子。
    “观音婢你这是要我破戒啊,说好过午不食,一日两膳的。”
    长孙氏微笑回应,“现在还没过正午呢,这只是一晚藕汤,也不算一餐。”
    李世民端起碗,先喝了一口汤,立马称讚起来。
    “观音婢你这手艺也是越来越好了,这藕汤鲜美无比。”
    “是食材好,山南安陆冬季挖的粉藕,搭配卫王家养的乌金猪的排骨,只加了一点盐,味道就这么鲜美。”
    皇后似不经意道:“大郎今日送去卫王府上,结果刚到门口,大郎身边跟隨多年的保傅、乳娘等,就全被卫王送回东宫了。
    现在大郎身边,连一个熟悉的人都没有了,
    臣妾很是担忧,也不知道他能习惯不。”
    李世民喝了几口汤,夹起块藕,文水燉的十分粉糯,再夹一块排骨,也是仍十分鲜嫩。
    “李逸家的猪肉確实好,別家都比不上。”称讚两句,他安慰皇后,“你也不用担心大郎,你看李逸家那些孩子一个个养的多壮实。
    没有一个娇弱的,他家那大女儿小辣椒,骑马奔驰,还能射中飞鸟。他家大郎李琮二郎李琰都结实的跟小牛犊子似的,
    还有那小玉儿,原本是个逃荒快饿死的饥民孤儿,当时都只剩下皮包骨,可如今养的你看多好,白里透红。
    咱承乾就有点体弱,我觉得啊,还是养的太仔细了些,让他在李逸家帮著调养调养。
    就按李逸家那套来,承乾身边的人都回来也好。
    要是承乾真调理好了,我看到时咱把青雀也送去调理调理,青雀这孩子有点偏胖了,太胖也不好···”
    “你要不放心,我明天派人去瞧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