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90章 大鱼要吃,小鱼也不能放过!连跳两

      第690章 大鱼要吃,小鱼也不能放过!连跳两级,直接上14纳米!
    iphone 6与iphone 6 plus在华上市后,销量远不及预期。
    这边库克还没显露出焦急,华强北的手机配件厂商们却先慌了神。
    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他们早就提前从北美地区弄到了样机,不少商贩更是备下了价值几十万、上百万的手机壳、钢化膜等配件,本想借著新机热度大赚一笔。
    可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重击:新机首日仅卖出30万台现货,而剩下的120多万笔预售订单,还得等三到五天才能陆续到货,配件根本没处消化。
    “干!全是没用的东西!”
    华南地区的配件厂老板们看著堆积如山的存货,个个大失所望,满是懊恼。
    毕竟对他们来说,少赚就是亏!
    值得一提的是,橙子科技虽然没有正面针对苹果展开打压,却凭藉自身在处理器、作业系统、触控萤幕、摄像模组和电池管理等核心领域的硬实力,悄然在用户心中种下了一个清晰的印象。
    苹果这款刚上市的新机,竟然还比不上橙子科技半年前发布的曜橙 x2 plus。
    与此同时。
    黄甫江的晨雾刚散去不久,沪城国际会议中心,便迎来了数百名海內外的参会者和媒体记者。
    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全球巨头齐聚於此,表面是为交流,实则为窥探、博弈与站队。
    华国半导体的行业代表个个面带喜色。
    反观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企业代表,却全都面沉如水,脸上没有丝毫的笑意。
    陈延森吃完早饭,坐上一辆银蓝相间的红旗 l5,迎风驶向国际会议中心。
    恰好此时,防空警报响起。
    远在会议大厅的部分参会者,这才反应过来,星源科技为什么要与国际半导体协会沟通,將峰会的举办时间定在9月18日。
    入口处,站著黑压压的一群记者。
    “陈延森怎么还没来?上午不仅有国际半导体的峰会,还有星源科技的新品发布会,我们报社派了两组人过来。”
    《沪城晚报》的记者靠在墙边,不时地探头张望,並不忘和一旁的同行閒聊。
    “据说破晓 a220都卖出去6台了,不知道能否藉助国际半导体峰会的契机,再多卖几台?”
    《庐州日报》的记者小声嘀咕道。
    在他看来,出货量越多,说明破晓 a220 euv光刻机的市场认可度就越高。
    好东西是不愁卖的!
    “光刻机又不是大白菜,一块非球面反射镜的拋光和镀膜处理都得好几个月,更別说整机生產了。阿斯麦作为光刻机行业的巨头,每年也就100多台的產能。”
    《国民日报》的记者笑著说道。
    从陈延森一贯的行事风格来看,他向来注重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尤其看重晶片这类关键领域的布局。
    因此,星源科技在產能拓展初期,那些宝贵的產能资源,多半会被他优先投入到自家晶片生產线的组建上。
    要知道,只有把晶片製造的主动权握在手里,才能真正巩固公司在核心领域的优势。
    从本质上来说,星源科技成立之初的市场定位便是fab工厂,而不是设备製造商。
    十分钟后。
    红旗 l5缓缓停在国际会议中心正门,车门打开的瞬间,陈延森稳步走下,剪裁得体的西装,把他的身材映衬得格外挺拔。
    记者们见状,连忙小跑著上前。
    四名风隼安保的工作人员,立即组成人墙,將陈延森护在中间。
    “陈总,请问星源科技有进入duv光刻机的打算吗?”
    央视的记者跑得最快,甩开一眾海內外的同行,把话筒递到了陈延森的面前。
    陈延森轻轻一笑,抬手示意安保人员不必过度阻拦。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不小,却让人听得极为清晰:“duv光刻机是半导体製造领域的重要设备,特別是在成熟製程晶片生產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星源科技当然不会忽视这一领域。”
    言外之意,星源科技既要吃大鱼,也不会放过小鱼。
    几名北欧的媒体记者面面相覷,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一丝担忧。
    从破晓 a220的功率稳定性和生產效率来看,星源科技绝对掌握著多项能提升晶圆处理效率和良品率的核心专利。
    阿斯麦危险了!
    要知道,阿斯麦在duv光刻机市场占据著绝对主导地位,若星源科技真要涉足,无疑会对其现有的市场格局造成猛烈衝击。
    “目前行业內大多是先做duv再攻euv,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先突破euv技术,再回头优化duv方案。”
    陈延森进一步解释道,他顿了顿又说,“这样做有两个考量:一是euv技术能直接解决高端晶片製造的『卡脖子』问题,像天工 a系列处理器的后续產品,就需要更先进的製程支持,毕竟苹果已经用上了20纳米製程的a8处理器,天工科技也不能停滯不前。
    所以,我们的策略是,跳过20和16纳米製程,从14纳米製程入手,推出一颗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芯!
    二是euv研发过程中积累的精密控制、光学成像等技术,能反哺duv设备和上下游的產业链,让星源科技的duv光刻机在性能和成本上更具优势。”
    闻言,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不仅记者们在屏息倾听,就连不远处的阿斯麦、高通和美光的代表也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侧耳关注著陈延森的每一句话。
    《国民日报》的记者立刻追问道:“那星源科技的duv光刻机预计什么时候能推出?会优先供应哪些企业?”
    “预计年底,明年第一季度会交付一部分。”
    陈延森淡淡说道。
    事实上,周围的人大多还沉浸在震惊当中,因为他刚刚说了,要连跳两级,研发14纳米製程的晶片。
    乍一看似乎有些贪功冒进,但实际上即便陈延森不干预,以梁劲松的能力,只要给他半年时间,绝对能在14纳米製程领域將良品率提升到60%以上;若给足一年时间,良品率突破95%也不在话下。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梁劲松此前在山星就干过类似的活。
    他曾带领团队完成了从28纳米到14纳米製程的技术跨越,而且比湾积电更早实现14纳米製程的量產。
    本身就有成熟的工艺经验和扎实的技术积累,如今再从头攻克一次14纳米製程,自然不会有太高的难度。
    这也正是湾积电会气急败坏地將梁劲松告上法庭、启动竞业协议的原因。
    因为梁劲松这人,是真的有能威胁到他们的硬实力。
    “陈总,既然有了国產光刻机,您认为,国產智慧型手机的价格会下降吗?”
    《虎嗅it》的记者问了一个敏感的话题。
    他话里的潜台词是,一旦有了自家的光刻机,晶片的製造成本自然会隨之下降,而晶片作为智慧型手机的核心部件,其成本降低会直接带动手机整体物料成本的缩减。
    照此逻辑,智慧型手机的定价理应跟著往下调才对。
    陈延森听到这个问题,先是微微点头,算是认可记者对“晶片成本与手机定价关联”的判断。
    隨后,他语气沉稳地给出答案:“晶片成本下降,確实会为手机定价提供更多空间,但『降价』不该是唯一的方向,更不是我们突破技术的最终目的。”
    不想降价吗?
    原本期待“低价手机的记者们纷纷竖起了耳朵。
    陈延森继续说道:“国產手机行业在过去,普遍要支付高额的专利费和採购成本,比如某海外晶片厂商,曾要求华国手机厂商『每卖出一部搭载其晶片的手机,需额外支付5%的技术服务费』,这直接推高了手机成本。”
    记者们一听,就知道陈延森在说高通,嘴角不禁露出一抹笑意。
    在手机行业里,橙子科技是最刚的一个,与高通正面交锋,丝毫不落下风。
    並且,在过去的一年里,还联合英伟达、联发科,从高通手里抢走了三四成的市场份额。
    在『合纵连横』上,没人比陈延森玩得更熟练。
    “现在有了国產euv光刻机,我们能自主控制晶片的研发、生產和供应节奏,这首先会打破『海外晶片厂商垄断定价』的固有格局。”
    陈延森的声音逐渐提高,然后补充道:“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成本降低的部分能被投入到技术研发中,比如提升手机的续航、影像、ai性能,或者研发折迭屏、软性屏、卫星通信等创新功能,而不是陷入低价內卷的恶性循环。”
    《虎嗅 it》的记者追问:“那普通消费者什么时候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总不能只看厂商的技术升级,却看不到价格变化吧?”
    “消费者的好处会分两个层面来体现:短期来看,国產晶片的稳定供应会让手机厂商摆脱『晶片断供』的风险,大家不用再为了抢晶片而『飢饿营销』,购买手机时能有更多选择,不用再高价『加价购』。
    长期来看,当国產晶片在高端领域突破后,海外晶片厂商为了竞爭,必然会降低价格、开放更多技术授权,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陈延森耐心解释道。
    如果手机厂商继续打价格战,上下游的供货商和工人都赚不到钱,那生產出来的手机谁来消费?
    难道一直出口不成?
    这话得到了现场不少人的认可。
    《国民日报》的记者在本子上写下:“技术突破的终极意义,是打破垄断、重塑行业规则,让產业链各环节都能回归『良性竞爭』,让厂商有动力创新,消费者有更多实惠。”
    这时,格罗方德的ceo桑杰刚好下车,一看到陈延森,赶忙笑容满脸地迎了上去。
    这一幕让北美地区的半导体企业代表瞬间破防,心里不由地骂道:“你到底是华国的半导体公司,还是灯塔国的半导体公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