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34章 《摧毁陈延森的计划》?年產能1200

      第734章 《摧毁陈延森的计划》?年產能1200万双!先抽1万头猪!
    第二天上午,华为对外宣布,荣耀 6在上市三个月后,成功卖出500万台,一跃成为集团內部最畅销的机型。
    而荣耀 6相比上半年发布的华为机型,只做了一个关键调整,就是把安卓系统换成了极光未来作业系统。
    换句话说,在正面竞爭中,极光未来系统在华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明显超过了安卓。
    如今,每卖出去10台智慧型手机,就有7台搭载了极光未来系统。
    国產手机作业系统的市场占有率正在持续攀升!
    十点钟,苹果ceo库克在公开出柜后,准备下周访华,並计划在华国开设苹果研发中心。
    紧接著,魅族mx4 pro发布。
    这款新机搭载了指纹识別、2k屏幕、天工 a100晶片和第二代深蓝电池,標准版售价仅需2499元,算是黄章在秋季推出的重磅旗舰机型。
    同时,《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在官微和斗音帐號下公布了开播时间。
    下午两点,林国纶打来电话同步消息,橙子製衣在即墨的製鞋厂,经过近半年的筹备,终於可以正式投產了。
    匯报尾声,他隨口问了句:“老板,周三举行开业投產仪式,您要不要过来参加?”
    当时陈延森正躺在办公室里的沙发上,磨链叶师傅的骑术,稍一思索,便答应了下来。
    等他乘车赶到庐州新桥机场时,橙子农业科技的王冠也打来了电话:“咱们第一批八十万头生猪能出栏了,您看”
    “你该不会是想让我去参加什么生猪出栏仪式吧?”
    陈延森坐在鬆软的真皮座舱里,笑著反问道。
    “老板,那倒不是,主要是想和您打一声招呼。”
    其实王冠確实有这想法,可被老板直接戳破了,他又不敢承认,只能赶紧否认。
    毕竟老板既有热度又有流量,让他帮忙“带货”还不用钱,这种“白嫖”的机会,当然得好好把握。
    “你先联繫裴毅、王哲、拜伦和黄征,让他们帮你协调线上线下的销售网络,先出一套营销方案,儘快发我邮箱。”
    王冠的那点小心思,自然瞒不过陈延森,索性摊开了讲。
    “好嘞!谢谢老板!”
    闻言,王冠立刻咧嘴笑了,连连道谢。
    比起天工、星源、云鯤航天这些板块,橙子农牧科技的养猪部明显低了好几个档次。
    他这次打电话,一来是提醒老板生猪出栏的事,二来也是想爭取些资源。
    老话说得好,会哭的孩子有吃。
    他手下还有一千名员工等著拿奖金,只有把生猪卖出去,才有进帐,也才能向老板证明自己的价值。
    掛电话前,陈延森让王冠发了一组生猪的宣传照片。
    十分钟后,陈延森编辑了一条动態,直接发了出去:“双十一快到了,好久没给大家搞抽奖了,今天咱们抽10000头生猪,宰杀后的白条肉重量在85到90公斤,全程由云速冷链配送到家。”
    关注过陈延森的网友,第一时间就收到了网站的推送提醒,並把抽奖规则仔细研究了一遍。
    规则简单粗暴:只需点击今日头条、斗音、快手的活动连结,就能获得一个抽奖码。
    另外,邀请一位好友参与,还能额外多一个抽奖码,不过每个人最多只能拥有30个抽奖码。
    完全隨机,全凭运气。
    此时的猪肉价格为每斤14元到16元,一头生猪的价值大概在2500到3000元。
    这么算下来,陈延森的这场抽奖活动,总价值就超过了2000万。
    “不愧是森哥!一出手就是几千万的手笔!”
    “佩奇那么可爱,怎么能吃佩奇啊!”
    “森哥,家里的冰箱不够大,放不下怎么办?”
    “先別想那么多,能抽中再说吧!”
    网友们扎堆挤在评论区,你一言我一语地討论著。
    另一边。
    陈延森已经和叶秋萍,径直飞往了琴岛。
    两个小时后,陈延森抵达栈桥。
    他和叶秋萍戴上帽子与墨镜,拎著一袋麵包,一边吹著海风,一边投餵海鸥。
    十一月初的琴岛,海风又冷又急,吹得人喉咙发紧。
    陈延森倒没受什么影响,身旁的叶秋萍却嘴唇发白,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你一个琴岛本地人,居然不了解这儿的天气,嘖嘖。”
    陈延森逗了会儿海鸥,转头握住叶秋萍的右手,指尖触到的触感,像摸了块冰疙瘩。
    叶秋萍尷尬地笑了笑,知道陈老板又在翻旧帐。
    “先回酒店吧。”见她一脸窘迫,陈延森隨即开口。
    “老板,我们才来十几分钟。”
    叶秋萍站在原地不动,嘴硬道:“我不冷,手凉是天生的。”
    她不想扫了陈延森的兴致。
    “那你就在这儿,再吹一个小时海风。”
    陈延森说完,转身就走,丝毫不惯著她。
    “老板,我想了想,还是回酒店好!”
    叶秋萍连忙噔噔噔快步追了上去,厚著脸皮说道。
    海风虽凉,可她的心头却满是暖意。
    两人身后,依旧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手里拿著麵包、油条,向海边和半空中的海鸥投餵。
    隨著海浪轻轻翻涌,水面上漂浮的麵包越积越多,层层迭迭的,就像一片铺满了麵包的“大海”。
    落日余暉,漫天的云霞映照在海面上,泛著橘红色的光影。
    陈延森坐进车里,隨手关上车门,转头对司机说:“先回酒店。”
    叶秋萍大著胆子,攥住了陈总的右手,顿时觉得暖烘烘的,像个火炉一般。
    “老板,你的手好烫。”叶秋萍压低嗓音,轻声说道。
    “我其他的地方也很烫。”陈延森正色说道。
    叶师傅秒懂,一抹陀红悄然爬上耳垂。
    ……
    ……
    次日一早,李青松特意抽出时间,在燕京接待了莱格吉。
    经过一番洽谈,双方达成共识:华方承诺为阿比西尼亚提供10亿美幣无息贷款、1亿支疫苗,以及涵盖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的10个医疗卫生项目。
    相应地,莱格吉也在土地政策、税收优惠和矿產资源开发上做出了让步。
    在国內网友看来,阿比西尼亚这个连具体位置都不清楚的“穷鬼”,又来“打秋风”了。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莱格吉已拍著胸脯保证,会为华国企业提供最优的营商环境和治安保障。
    李青松虽未完全轻信,却也觉得,比起前任,莱格吉更倾向於走开放发展的路线,而非只想做个守著地盘的东非土財主或者武装头目。
    隨后,在商务协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莱格吉先后参观了小米、360、首钢和华石油等企业。
    他的合作思路很明確:欢迎华企赴阿比西尼亚投资,虽然当地资金有限,但拥有丰富的矿產资源,可通过合资成立公司的方式共享收益。
    如果华企愿意参与阿比西尼亚的道路建设工作,还能从油价包含的养路费中获得分成。
    总而言之,只要你们愿意来,老子就把你们当大爷供起来。
    这一幕,看得几名首钢的高层一阵恍惚。
    三十年前,国內为了招商引资,各地中枢司对待外商的態度,便大抵如此。
    与此同时。
    橙子製衣厂的隔壁聚集了上百名国內新闻记者,他们之所以赶过来,是因为收到消息:陈延森要到即墨参加橙子鞋业有限公司的开业仪式!
    琴岛电视台的几名採访人员靠在墙边,不时地向路口张望。
    “周哥,这消息该不会是假的吧?”
    一旁的同事凑过来小声嘀咕。
    “陈延森肯定会来!”
    周君豪语气篤定地回应。
    “为啥啊?”同事满脸不解:“这都快九点半了,连他的影子都没见著。”
    “原因很简单!我认识林国纶的助理,上半年琴岛服装博览会上见过一面,他现在每隔两分钟就跑出来一趟,不回办公室,却待在保安室,你说他这是为了什么?”
    周君豪笑著反问道。
    他干了十几年记者,要是连这点眼力见都没有,还做什么记者。
    同事琢磨了一下,立马反应过来,赶忙竖起大拇指:“周哥,你这也太牛了!”
    周君豪却摇了摇头,不由地感慨道:“要说牛,还是陈延森牛,以他的身家,根本犯不著碰製衣、製鞋这种又辛苦又不赚钱的行当,可他还是投钱建了厂,单在琴岛就养活了八千多人。”
    凭著多年的职业敏感和直觉,他很清楚,陈延森完全没必要做服装厂、製鞋厂的生意。
    这点业务量,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
    可人家偏就这么干了,还给底层流水线工人开七八千的月薪,五险一金、医疗保险也从不落下。
    本地的製衣厂、製鞋厂老板敢怒不敢言,打也打不过,骂也骂不过。
    在中枢司的大佬眼里,森联资本显然更具价值。
    “周哥,我大姨就在即墨,她们村好几个手脚麻利的大姐都被招进了这家厂,在质检、装盒、装箱岗上班。
    你知道不?橙子鞋业的流水线上居然还配了凳子!”
    同事补充道。
    凳子?
    周君豪愣了一下,沉吟两秒就懂了同事的潜台词。
    这不是一把凳子的事,而是橙子鞋业懂“把人当人”的小细节。
    要知道,有些小工厂別说配凳子,员工上厕所都得卡五分钟时限,多超一分钟,拉长就记名字扣工资。
    “那橙子鞋业的工资待遇,和橙子製衣比怎么样?”
    周君豪追问道。
    “底薪三千三,加班费和橙子製衣是一个標准,但整体收入比去年少点,毕竟陈延森要求排班时,必须保证每个一线操作员都有双休福利。”
    同事慢慢解释道。
    周君豪嗤笑一声道:“操!说真的,橙子服装厂和製鞋厂的待遇是真不错,齐鲁有些地方的公务员,除了公积金高点,单说收入,还真不如这些工人。”
    同事刚想接话,就瞥见一公里外的路口驶来了一辆奔驰商务车。
    一辆黑色迈巴赫在中间,车后还跟著另一辆奔驰商务车,三辆车排成一列朝这边来。
    陈延森到了!
    顷刻间,琴岛新闻网、掌上琴岛、虎嗅、澎湃、搜狐等几十家媒体的记者全都一激灵,下一秒就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態。
    林国纶正坐在办公室部署下个月的生產计划,桌上的手机突然响了。
    他拿起一看,立刻起身,领著公司的高管们快步走出行政楼。
    远远望去,数百米外的柏油马路上,三辆车排成一列,正匀速朝工厂方向驶来。
    等他走到工厂大门时,车队距离这里还有两百多米。
    记者们刚想迎上去,就被工厂的安保人员拦了下来。
    陈延森透过车窗,看了一眼窗外,只见工厂门口人头攒动,光是媒体记者就有上百人。
    “老板,我就不下车了。”
    叶秋萍很懂事,生怕被记者拍到,给陈延森招惹麻烦。
    “嗯,小李,一会你把车开进工厂。”
    陈延森交代一句后,抬脚走了出去。
    “陈总,欢迎您来琴岛!想请问您,为什么会选择进入製衣和製鞋行业呢?”
    “陈总,橙子鞋业的產品未来上市后,还会沿用『橙子』作为品牌名吗?”
    “陈总,您觉得橙子鞋业相比其他同行,核心竞爭优势是什么?”
    陈延森刚走下车,话筒就像雨后春笋般凑到他面前,快门声更是此起彼伏,闪光灯噼里啪啦地响著。
    面对记者的提问,陈延森轻轻一笑,不紧不慢地回应:“首先,橙子鞋业的核心业务,是为森联资本旗下113.7万名员工提供各类舒適的工作鞋、工作靴;其次,只有多余的產能,才会对外销售。”
    言外之意很明显,橙子鞋业和橙子製衣差不多,都是以內部供给为主的半开放工厂。
    可记者们压根不信!
    当初橙子製衣成立时,陈延森也是这么说的。
    如今橙子製衣虽没在线下开专卖店,线上销量却火得一塌糊涂,短袖、打底衫、衬衫、牛仔裤这类基础单品,在上半年的618大促中,甚至卖出了上百万件的恐怖成绩。
    行业里更是传得沸沸扬扬,说橙子製衣2014年的全年营收,有望突破50亿元。
    周君豪听后,心里却犯起了嘀咕:森联资本的招聘速度也太快了吧?两个月前,他们全球员工总数才刚破100万,这才多久,就又多了十几万?
    “老板!”林国纶上前问候道。
    “老林,辛苦了!干得不错!”
    陈延森拍了拍林国纶的肩膀夸讚道。
    他原本对橙子製衣没抱什么期望,没想到在林国纶的带领下,短短10个月就实现了40亿的销售额。
    11月和12月是电商行业的旺季,照这个趋势,橙子製衣年营收突破50亿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老板,其实我也没做什么,核心还是靠拼唄和亰东的流量资源。”
    林国纶下意识地谦虚了一句。
    “那第四季度的奖金就不给你了。”
    陈延森板著脸说。
    林国纶微微一怔,还没反应过来,就听陈延森笑著补充道:“有能力是好事!你放心,在我手底下,別怕做错事,只要最终结果是好的,我永远会帮你兜底。”
    “谢谢老板,我明白了!”
    林国纶连忙点头应道,然后引著陈延森往厂区里走。
    记者们想跟进去,却被安保人员礼貌地请到了举行投產仪式的活动区。
    林国纶边走边介绍:“这座工厂原先也是家製衣厂,给森马做代工,这两年快时尚品牌日子不好过,去年森马整顿代工產业链,这家厂就倒闭了,我便趁机买了下来。
    它总占地面积约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前面那栋是主生產车间,一楼是原料仓、仓储区和裁断车间;二楼是针车车间,还有成型线的前段工序,像攀帮、定型这些;三楼是成型车间、后整包装区,还包含办公区。”
    他顿了顿,指著旁边一栋小楼补充:“这里原先就是工厂的超市,被我改成设计部的办公楼了。”
    “生產线拉满的话,一年產能能做到多少?”陈延森问道。
    林国纶想了想回答:“得看產品製作工艺的高低。要是生產效率、工艺熟练度、人员配置都跟得上,订单量也充足,一年能生產1200万双鞋子,对应的產业价值大概在16到20亿左右。”
    眨眼的功夫,一行人就走进生產车间,机器运转的声音有序而不嘈杂,流水线旁的工人都坐在蓝色的凳子上,手里熟练地操作著工序,每个人面前的工作檯都收拾得整整齐齐。
    “老板,这条生產线是专门生產运动鞋的,从裁剪到成型,全程自动化率能达到60%,剩下的精细活需要人工把控。”
    林国纶指著一条正在运转的流水线介绍道。
    陈延森点了点头,环顾四周,发现车间里20到30岁的年轻人大概占三成;30岁以上的中年人比例最高;50岁以上的员工也有,但整条生產线上加起来只有寥寥几人。
    让他意外的是,做事最快的反倒不是年轻人,而是年纪稍大的人。
    他转念一想,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缘故。
    一圈参观下来,刚好十点半。
    林国纶陪著陈延森回到工厂的活动区坐下。
    而此时,在距离工厂不远的一条高速路上,琴岛中枢司的负责人正带著人往这边赶。
    同一时间。
    莱格吉结束了在燕京的访问,便立即乘飞机赶往庐州。
    他对外宣称是来参观森联资本总部,实则是想找陈延森当面匯报工作。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帮半导体上游的原材料与设备供应商正陷入纠结。
    他们反覆权衡,到底要不要和森联资本合建工厂?
    要是拒绝,不仅会丟掉一笔大订单,还会凭空树起森联资本这个强敌。
    可要是不拒绝,又得把在华业务利润的一半,白白拱手让给陈延森。
    更让他们头疼的是,自己根本拿森联资本没办法。
    对方就像只浑身是刺的刺蝟,让他们连下手的地方都没有。
    在安国协会总部,一帮高层同样聚集於此,正逐条分析著陈延森的从商历程和各种细节。
    “我认为可以用拉拢的手段,这个人跟以往的华国商人很不一样,森联资本在北美、欧洲、南美地区的分公司,向来严格遵守本地法规,不仅僱佣华人,还为当地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有人率先提议。
    他的潜台词是,陈延森是一个积极融入全球產业链的商人,看不出明显的立场倾向,更像一个纯粹的商人。
    “我不同意!这个华人太聪明了!他在华国毫无根基,却只用四年多时间就打造出万亿市值的跨国集团,这根本不符合常理!我认为该把他列入监控计划,必要时直接启动摧毁计划!”
    另一名安国协会高层当即反对。
    “你在想什么?”有人立刻反驳:“让安国协会平白无故暗杀世界首富?一旦消息泄露,你们所有人都得下台!”
    安国协会的会议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反对暗杀提议的高层將手中的文件重重拍在桌上,目光扫过在场眾人,冷声质问道:“摧毁计划?你们有没有想过后果?”
    提议启动摧毁计划的高层面色凝重,却仍不死心:“可他掌握的半导体技术已经威胁到灯塔国的產业核心利益!”
    “所以更不能用极端手段。”
    坐在主位的会长终於开口,他稍作停顿,继续说道:“拉拢为主,监控为辅!先派代表去华国与森联资本谈判,尝试用市场准入条件换取技术合作。
    如果他拒绝,再考虑限制森联资本在北美市场的业务扩张,一步步施压,而不是贸然动手。”
    他的话让爭论暂时平息,眾人开始围绕“拉拢方案”展开討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