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48章 行密

      第348章 行密
    看著高駢策马向前,赵怀安连忙给赵六他们一个眼神,然后便也驱著马行到高駢身侧,落了半个马头。
    高駢没说什么,只是嘴角笑意不减。
    而那边已经得了赵怀安示意的赵六、豆胖子、李师泰等人也已经混到了高駢带来的旧部中,和这些人攀谈。
    高駢、赵怀安独自向前,两人身后是一眾寿州文武还有高駢旧部们,大伙都有意落在后头,即便不熟也没话找话干聊,只因留下空间给两位节度使。
    高駢看著官道两侧林木成荫,还看到一些行人就躺在树下纳凉,点了点头,对赵怀安道:
    “赵大,如何?这节度使和刺史有甚区別?”
    赵怀安耸耸肩,笑道:
    “使相,咱觉得好像没什么不同,就是官大点,管得人多点,地方也大了些。”
    高駢哈哈一笑,指了指赵怀安,也道:
    “你还在我这装起来了,没区別你去长安跑关係,还三十万贯弄这个节度使?”
    赵怀安连忙摇头,对高駢道:
    “使相,咱这三十万得可是太值了,那节度使算什么,能帮到使相你,方不负你对赵大的知遇之恩啊!”
    高駢授著鬍鬚,哈哈大笑,点了点头赵怀安,没有再说这个。
    两人沉默並行了一段时间,忽然说道:
    “赵大,你真像我年轻的时候。只可惜,我年轻时却没有人如现在我这般啊!”
    赵怀安不明白老高駢怎么忽然就说到了这个,只能傻笑。
    然后高駢驛一句话就把他干沉默了,只因为人家又说了一句:
    “当然,我年轻时也没有你这般胆大!”
    “那颖州的漕粮你都敢夺!真可以!”
    赵怀安张了张嘴,然后又闭上了。
    这个时候说什么都可能出错,而且他也不认为高駢是要如何,不然也不会二人私下聊这事了。
    果然,高駢那边就自嘲了一句:
    “我自以为已经是乾坤独断了,没想到还是你赵大狗胆包天,我去颖州要粮,然后却让你先要了去!还有你是怎么和杜综那盐铁搞起关係来的?这种事他都愿意为你担?”
    说著高駢复杂地看向赵怀安,心里一阵犹豫。
    这赵大的做法已经触及了朝廷的底线了,而且这人还能得人,一旦真有不可言之事,那真的是朝廷的大患。
    而赵怀安被高駢这番说著,背后的湿了,他能感觉到高駢的语气虽然是笑著的,但语气透露出的意味却已经是非常寒冷了。
    脑子飞速运转,赵怀安忽然想起了当年在第一次见高駢的时候,裴对自己的告诫:
    “一定一定不要说谎。”
    要那间,赵怀安抱拳对高駢道“使相,我的確从颖州弄了二十万石粮食出来,我知道自己有罪,一切责罚赵大都愿意担著。但请使相容我打完这一仗,到时候,赵大到使相营前负荆请罪。”
    “而此事也和那位杜盐铁没有关係,都是我一人为之。”
    高駢点了点头,忽然问了一句:
    “你怎么想的?漕粮你都敢夺?”
    赵怀安沉声道:
    “使相,赵大没想那么多,只想著打好这一仗,而没粮食我保义军根本扛不住草军的进攻。”
    “末將就想做点事。”
    赵怀安一句话似乎把高駢拉入了回忆,他喃喃道:
    “是啊,做点事。但这做点事啊,就是那么难,难如登天。”
    高駢沉默了一会,最后问道:
    “你就这么想打这一仗?”
    这个时候,赵怀安非常非常认真对高駢回了这样一句话:
    “使相,我是霍山人,这里是我的家乡,是我祖宗的坟莹,是我生活和回忆,我要为我和我的亲人们守护这里!”
    高駢驛第一次回头,他惊疑地看看赵怀安,似乎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但却又本该如此。
    他不说话了。
    两人就这样沉默地向著寿州衙署行走著。
    身后隨行的保义將和高駢旧將们都感受到了前方谈话的紧张,也不自觉都扶住了佩刀,哪里还有刚刚其乐融融的样子。
    甚至任通都忍不住凑到了鲜于岳旁边,小声问了句:
    “咱们帮谁?”
    这句话直接惹来了鲜于岳和赵六的怒视,后者嚇得一怂,闭口不言。
    然而就在这时,前方道路忽然就出一群人,直惹来大侧武士们怒喝大吼。
    赵怀安和高駢这边各自沉默,两人的仪仗队伍倒是依旧缓缓地想向著寿州城方向移动就在这时,队伍前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忽然就有十来个汉子从凉荫下跑了过来,其中还有一个还摔倒了,然后被伴当们架著一併跑了过来。
    他们往道左一跪,其中有个身姿特別雄壮的,穿著布衣,裹著一个黑色头巾,衝著高駢这个方向大喊:
    “故人之后杨行见过高駢使相!”
    此人声音雄阔,踞马在前的高駢自然是听到了,实际上在看到此人时,高駢的確有点愣神。
    而这个时候,高駢驛身后的张、梁赞等人瞬间反应过来,立刻拔出佩刀,护在了高駢驛身前。
    然后一眾落雕都的骑士就奔了过去,跳下去直接將这些突然冒出来的贱民给锁拿了。
    而田、台濛这些人因为早就得了杨行的吩咐,所以一点不敢反抗,就这样將这些人的脸按在了黄土道上。
    连杨行自已也被天平军都將张杰给按在地上,而另外一位悍將俞公楚甚至直接用膝盖侧压著他的脸,將他死死按在土里,几不能呼吸。
    於此同时,几乎和那些高駢旧部一样,保义將们也在第一时间將赵怀安护在了身后,高駢举著步塑如同密林,对准了那群暴起跳出之人和那些高駢旧將。
    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然后就在这个时候,那高駢的声音传来,他对俞公楚还有张杰训斥道:
    “都放下,怎么?嫌我老得不行了?这几个手无寸铁的都能行刺我?”
    俞公楚和张杰一听这话赶忙放下杨行,然后跳到一边,伏在地上,连呼不敢。
    实际上他们真的是不敢,现在谁不晓得使相最听不得这些?
    上一次一个为他薰香的道童,因为多提醒了一句高駢要换衣了,然后就被拖出去活活打死了。
    事后这些军將们才晓得,这人是犯了忌讳,让使相误以为在说自己身上已经有老人味了。
    哎,当年使相是多么豪勇自信,朝廷认为做不到的事,所有人都认为做不到的事情,他就信自己能做。
    所以毅然带著兄弟们渡海进安南,在无援兵无补给无嚮导的情况下,硬生生打出一片天。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眾人皆北而他独向南,当年的使相是多么让人心折啊!
    哎,可现在呢?骄傲的使相却听不到这一两句话了。
    果然,这世间不许英雄见白头啊!
    所以此刻眾將一听高駢驛说了这样一句话,齐齐为俞公楚和张杰捏了一把汗。
    幸亏这个时候张说了一句:
    “使相,老俞和老张护驾心切,饶了他们吧!”
    高駢驛看著已经瑟瑟发抖的两人,怒叱了一声:
    “还不退下?”
    俞公楚和张杰慌忙跑开,头都不敢抬一下。
    於是氛围更加凝重了,一些人甚至连呼吸都不敢大声。
    而就是这个时候,高駢竟然主动策马走到了那个杨行的面前,疑惑地打量著此人,然后再次陷入到了某种回忆。
    赵怀安这个时候也策马迎了过来,见高駢在思考,便冷冷地扫了一下这位杨行慰,以及他身后的十来名伴当。
    他已经记起此人是谁了,之前刘威和陶雅两个几次和自己推荐过他们在庐州有个结识的好汉,能力举数百斤,日行三百里。
    可后来他到了庐州后,刘威、陶雅两个却告诉他此人已经不在庐州了。
    对赵怀安来说,不再就不再吧,反正对於他这个体量来说,单个勇武的好汉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了。
    要是论好汉,此前李克用送给他的二百名沙陀骑士不好汉?里面隨便挑出一个,就有十人敌的勇锐。
    但人家李克用不也是说送就送?
    但现在这个杨行慰在干啥?
    当看他的面去投高駢,你庐州人哎,去投了淮南节度使,还是当看他和高駢驛一起的时候,这不是打他的脸?打他保义军的脸?
    不过此时看高駢的样子,赵怀安就意识到,这两人没准还真认识的。
    只是他们一个高駢高駢在上,一个偏於庐州乡野,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人怎么就认识的呢?
    正当赵怀安这样疑惑的时候,那边高駢的脸上恍然,忽然激动地指著杨行,喊了一句:
    “杨密是你的什么人?”
    赵怀安愣了,这人谁啊?
    那边脖子都被压青的杨行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整个人激动坏了,大喊著伏在地上,哭泣道:
    “使相,家祖正是姓杨名讳密!”
    那边高駢驛看著眼前这个和自己记忆中的杨密是这样相像之人,喃喃道:
    “果然啊,果然,太像了!我还以为你是他的儿子,没想到你竟然是他的孙子。”
    说完,高駢还自言自语:
    “是啊,是啊,四十多年过去了,都老了,当年的小杨也死了四十年了,他的孙子也长这么大了。”
    说著,高駢眼神带著某种快乐的回忆,然后亲自下马,將地上的杨行扶起,然后上下打量道:
    “你和你祖父真的是太像了,我看你第一眼就晓得你一定是他的后人。来来来,和我说说你们家。”
    杨行密那边抹著眼泪,开始给高駢饼讲了家里的情况。
    杨行第一次见高駢,没想到这样的大人物竟然这样和蔼可亲,他也没想到父亲临死前说的是真的。
    他的祖父真的在西北救过一个少年武土,此人正是现在名满天下的高駢。
    不过当时他父亲曾用他的人生智慧告诉杨行,这样的大人物最討厌就是挟恩求报所以这事就当个念想,如果人生走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可以去试一试。
    当时杨行一个是不信,他也晓得祖父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就被州里安排去西北防秋了,然后就一去再未回。
    而如果祖父真的救了这样一个大人物,那他父亲还会种一辈子地?最后累死在榻上?
    他只以为这是父亲的谎言,因为他將所有的田土和宅基都留给了大兄,而他自己明明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家,却在嫂子进了这个家后,成了外人,开始亏人篱下。
    所以父亲何其自私,给他大兄的都是这些实实在在的,而留给自己的就是这样一句虚无縹緲的吃语。
    救过高駢?我还救过圣上呢!
    此外,如果人就在自己附近,那他也会试一试运气,但人家从这些年不是在西北就是在安南,然后就是在天平军,儿是在西川,最后儿到了长安。
    以上这些地方哪个不是离家数千里,他就是一路乞討都到了不了那些地方。
    所以这些年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直到他听到之前和他们一起混的刘威和陶雅竟然要回庐州了,而且一飞冲天,都成了州里的大人物。
    这下子,杨行慰这些昔日挺伴们就有点受不了了。
    能接受兄弟们混得好,可兄弟一步登天,那就让人难受了。
    更难受的,还是当年刘威算是卖了兄弟们去投靠的保义军,要晓得为了给保义军通风报信,这刘威都不顾兄弟们死活了。
    那陶雅也是,当时几个人一起跑路,在十字路口前,杨行他们选择回庐州,而偏偏陶雅选择去追刘威。
    要是刘威、陶雅仔个人在外头混不下去回了庐州,那杨行他们几个还能相逢一笑泯恩仇,继做兄弟。
    可企在仔个人飞黄腾达了,这不显得他们很蠢?自己把路走死了?
    其中尤以杨行慰是最不能接受的,当时这个小团体中,大挺都是意气相投,但任何团体都有核心,而杨行就是隱隱的那个核心。
    虽然他没有陶雅家有钱,也不是刘威这样的吃公家饭,但他杨行因为本事大,路子野,向来是这个团体中影响力最大的那个。
    现在好了,仔个小兄弟混得这么好,他杨行慰哪有脸来投奔他们?
    就在那个时候,他从李遇那边听到消息,说久竟然要来他们淮南做节度仆,於是杨行慰就决定赌一把,带著兄弟们去投靠人。
    如果要投人,那为啥不一开始就投一个大的呢?这样也不用和刘威、陶雅仔个低头不见抬头见。
    於是他就將这个想法和眾兄弟们说了,问眾人愿不愿隨他一起去扬州。
    一听老杨有路子投奔人,田、台濛这些小兄弟乐疯了,想都没想,喊著相熟的伴当们,从其他人那边借了一圈盘缠,然后就向扬州奔去。
    可企实很残酷,他们这些连拜帖都没有的人,到了扬州后,连人家门子那关都过不了。
    后来几人认识到扬州的一个豪商,帮人家办了个事,才得了提点,从豪商那边借了钱给那个门子送去。
    最后人家门子还是没让这些人进,但给了一句话,说你相还没有赴任,让他们继续等。
    后来即便杨行儿追问在哪里能遇到人你相,但人家门子死活就不开门了。
    最后还是田在州里做过事,才住输红眼的杨行,解释道:
    “杨二,咱们回庐州吧,这些人根本不可能把节度孙的行踪给咱们的,一旦出了事,他十个脑袋都不护掉!”
    杨行恍然,可听著田的话,见他都称呼自己叫杨二了,他就晓得自己更不能回去了。
    他在电逼火石之间就想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寿州,这地方是淮水进入扬州的必经之路,在那里守,一定能守到从的车驾。
    至於万一人家直接顺水过了寿州,此根不在寿州上?那杨行已经管不了那么些了,於是他让兄第们再信他一次,隨他一起去寿州,在那里他们一定能等到久劈的。
    其实杨行的这些小兄弟们也看明白了,那就是老杨肯定是有关係的,但这个关係肯定很久了,不然老杨家也不会混得这么悽惨。
    按照他们在扬州的境遇,后面就算那位高駢驛节度你回了扬州,他们也不可能有机会见到人家的。
    双方的身份差距太大了,大到那个门子就算收了钱也只是和他们说句话,根本不会给他们递话的。
    企在大家也奔波这么久了,说放弃的话也实在接受不了,企在既然老杨说要去寿州再试一试,也就只能先这样了。
    但从扬州去寿州儿需要一笔盘缠,他们在扬州有不认识谁,最后还是找了那个商人,毕竟做熟不做生嘛。
    最后那商人也被这些人给弄烦了,也真就给了一笔盘缠,杨行也给了一个“会好好报答”他的套话,再次踏上了去寿州的道路。
    企在,功夫不仇有心人,他们终於迎到了以,甚至人家人还真的就认了杨行慰。
    这一刻,杨行慰身后的田、台蒙等人,各个激动,好日子终於来了。
    听到杨行慰说著杨家的贫寒家境,以也有点感嘆和微窘,他拍了拍杨行慰,上下打量:
    “你是叫杨行吧!这名字你父亲给你起的?”
    杨行点了点头。
    然后就见人摇头,说道:
    “你这个名不好,你这前半生的悲苦多系此字,这样你要是不介意,我给你换个名?
    杨行哪有不同意的?再迟钝都晓得大人物能给你换名字,那是何等的机遇?
    就不说其他情况了,就想想正常社交的时候,换名。
    你一听对面某某某,父亲起的,然后你一报自己,杨行,节度使起的。
    那差距有大?谁不会多嘀咕一句?这是何等通天关係?
    但凡只是这一个念头,这杨行以后的日子就算不劳烦以,他都是顺风顺水。
    为何改名能改竿?全看是谁给你改的!
    那以驛沉吟了下,脑海里想著昔日忠武的扈从,儿看了看眼前他的孙子,忽然说道:
    “这样,你以后就叫杨行密吧!用你祖父一个名!就叫行密,可乎?”
    当下,杨行就泪洒满襟,跪在地上说了这样一句话:
    “昔日祖父就曾给父亲留言,父亲l给我遗言,若是有渤海人公名讳驛者,称我为杨密,那就是在叫我。此后,行密就是我的名字,我將继祖父志再为你相效忠。”
    “我杨家世代效忠你相!”
    只一句话,直接让以泪洒当场。
    道左伏謁之人,颇有人之姿,竟是人之孙!
    原来已经过去了四十年矣。
    此时赵怀安看著眼前这一幕,若有所思,这杨行,哦,叫杨行密,有点不简单啊!
    然后就听以自己儿说了一句话:
    “人生一雕四十年,再见人之孙,l入我魔下,真如白驹过隙啊!”
    “难道我真的老了吗?”
    直到这个时候,赵怀安忽然上手扶著人,认真回道:
    “这杨家已过去三代,而孙相还是孙相,依旧风采如!”
    高駢愣住了,看著赵怀安,然后又看著那杨行密,哈哈大笑。
    是啊,是啊!
    今已过三代矣,而我头驛还是正当其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