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求月票)
第554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求月票)
大致讲了一遍元朝两次东征日本的过程,然后鲁锦才说道。
“元朝征日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把能错的事都犯了个遍,就拿天时地利人和来说,西太平洋每年从六月初到九月末都是颱风季,每年这几个月的时间少则五六场,多则十几场颱风,风大者能摧屋拔树,海上的风浪能捲起数丈高,一个浪头拍过来就能把船拍散,掀翻,在这时行船就是找死,此为天时。
“另外还有地利,海战虽无地利一说,但却有船,忽必烈出兵甚急,催促高丽一年之內造船千艘,但造出的船只多是粗製滥造,且都是用来在內河航行的平底沙船,根本就不適合用来航海,这也是后来遭遇风浪,损失如此惨重的原因之一。
“最后便是人和,元朝征日所用士卒,既有蒙古兵,又有投降的南宋汉军,还有高丽兵,士卒之间连言语都不通,互相之间说话都听不懂,又哪来的人和?
“还有他们的大军分两路出发,却又不熟悉航海,两路大军没做好协调,导致一路先到,另一路失期未至,结果先到的独木难支,攻又攻不动,走又走不脱,进退失据,生死两难,落败也是情理之中。”
朱重八闻言连连点头,同时心中又对这位陛下十分崇敬,不愧是能写出將校速成兵法的兵法大家,每每听鲁锦分析战事都能让他学到不少东西。
“这还只是最皮毛的东西,另外还有三错更为严重。”
“元军还犯了其他错?”朱重八顿时惊讶道。
“当然,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忽必烈想收日本为藩属国,可他却连日本国內的情况都不知道,甚至不知道日本当家做主的是谁,人家幕府的外戚杀他的使者,那不是活该吗?”
朱重八这才点了点头,“陛下此言甚是。”
“兵法又云『將不可怒而兴师』,这又是一错,得知自己派去的使者被杀,忽必烈便愤怒的失去理智,当即就要出兵东征,根本来不及做准备,又不知敌人的情况,两眼一抹黑就要过去打,他不败才怪!
“当然,这些还都是小错,对於忽必烈这样的一个决策者而言,在决定发起战爭的那一刻,没有提前搞清楚自己的战略目的,才是他最大的错误。”
“战略目的?”朱重八表示又学了个新词,这是任何兵书上都没有的东西。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不错,战略目的,就是你出兵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在开战前必须想清楚的东西,否则便是盲动,便是机会主义,一旦打起来情况超出自己的掌控,便会进退失据,落败只是早晚的问题。
“忽必烈第一次出兵日本,完全是愤怒所致,没有任何准备,他当时可能只是想给日本一些教训,以武力逼服日本朝贡,但他完全没有料到日本的反抗会如此激烈。
“出兵时也没做好准备,兵力准备的也不够多,两三万人上岸之后便无力继续进攻,被堵在海滩上进退不得,遇上一场大风就轻易就被日本击败。
“可能是第一次战败后,他又恼羞成怒,不过第二次好歹还做了些准备,不仅集结了更多的兵力,还兵分两路,甚至他还做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让出征的士卒带上农具和种子,准备上岸之后就在岛上屯田,长期占领。
“可结果並不如愿,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准备又不充分,敌情也不明朗,第二次又落得个大败而归。”
朱重八听完点点头,“照陛下这么说,那元军这两次败的还真不算冤,所以咱大明要是去攻打日本,就得避免像元军一样犯那么多错。”
“说的不错,那你来说说看,若是我朝征討日本,应该如何做?”鲁锦当即问道。
朱重八知道这是陛下在考校自己了,可他还是有些迷糊,莫非陛下真要点自己的將,让自己掛帅打日本?但也轮不著他一个团指挥上啊!
既然想不通,那就乾脆不想了,朱重八索性敞开了说。
“回陛下,臣以为,首先要选好出兵的时间,最好是在十月初一之后出兵,到来年六月之前必须收兵,避开那害人的风季。
“其二,兵力不能太少,之前陛下所说,那日本竟能拉出来19万常备军,虽不是常设,如今又分为南北两朝对峙,但同样不可小覷,真打起来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他南北两方暂时放下仇怨,共同对敌,也不是没有可能,因此兵力一定要准备充分。
“其三,海上不比陆地,若分路出兵,稍微遇到些意外便可能失期,达不到多路大军协同作战的目的,因此最好还是抱成一团出击,上了岸之后再视情况分兵不迟。
“其四,要多造能航海的大船,最好是能把出征的大军一次全都送上岸去,在海船未造成之前,绝不可贸然出兵,以免重蹈元军覆辙。”
“还有呢?”鲁锦追问道。
朱重八闻言一愣,又想了想,还是说道,“臣愚钝,想不出更多了。”
鲁锦暗自嘆气摇了摇头,这个时空的朱重八貌似被自己用废了啊,他说的这几条虽然也有用,但却完全没有触碰到攻打日本的战略核心。
如无意外,如果让朱重八来制定进攻计划,他大概率还会按照元军的进攻路线,先占对马岛,再打壹岐岛,最后从九州岛西面的福冈市博多湾登陆,完全照搬元军的进攻路线,从对马海峡直线推进。
虽然他会避开元朝两次东征犯下的错误,但在大方向的战略上並没有什么长进,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朱重八地理知识不好,不熟悉日本地理的缘故。
日本地理最大的缺陷就是,它是个岛国,四面沿海,土地狭长,缺少战略纵深,这点很重要。
鲁锦虽不敢自称绝世名將,但他比这些古人的见识多,尤其是看过后世的许多中外经典战例,又亲身领兵打了几年仗,也不是毫无长进的。
如果按照鲁锦一贯的用兵习惯,他绝对不会选择在九州岛的福冈市登陆,首先九州並非日本的核心,最多犹如手足一般,即便把整个九州全打下来,最多也就相当於砍掉日本的一双手脚,疼则疼已,但却不致命。
而且九州的大名也都不是善茬,日本百姓也颇为凶悍顽固,绝不会立刻臣服於大明,明军不占九州还好,一旦占领了九州,就会陷入战爭的泥潭无法自拔。
这跟內战爭霸不同,內战只要打贏对手,百姓立刻就归附了,而国外作战,就得做好敌国百姓也全是敌人的打算。
到时候他们就得一边面临本州岛日军的反扑,另一边还要面临九州岛日本人的起义,陷入无止无尽的治安战泥潭中。
再加上九州岛多山,地形崎嶇,日本人仗著本土熟悉地形的优势,隨便往哪个山旮旯里一藏,就会让大明占领军疲於奔命,鲁锦可不想让明军跟日本鬼子在九州岛的山里打游击
那么攻击目標应该选在哪呢?
当然是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了,直接进攻日本此时的首脑,鬼子的首都,平安京,也叫京都!
之前就说过,日本是个岛国,四周都是海,地形狭长,缺少战略纵深。
而平安京就坐落在本州岛中南部的正中间,它距离西海岸的舞鹤港,直线距离只有65公里,也即130华里。
不过本州岛西海岸多山,地形比较崎嶇,从舞鹤港登陆进攻京都的话,一路要翻山越岭,还要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进,如此一来,路程就要增加不少,大概会有150里左右,没有嚮导的话可能还会迷路,只是鲁锦的备选登陆点。
与西海岸不同,平安京距离本州岛东海岸的大阪却只有51公里,也即102华里,且从大阪一直到平安京,沿途皆是平原,还有一条名叫『淀川』的河流,从平安京旁边的琵琶湖流出,流经京都后,又从大阪入海。
知道102华里的平原,在军事上是什么概念吗?
志愿军在三所里大穿插时的,38军创造的行军记录是14个小时,强行军145里!而且还是在『夜晚,下过雪的山路,且沿途有敌军阻击』这样苛刻的条件下完成的。
换言之,如果选择在东海岸的大阪登陆,只需提前训练一支行军快速的军队,就能在10到12个小时左右,攻入日本的首都,把那什么天皇和足利氏的幕府將军一起抓起来!
不开战则已,一旦开战,登陆当天就要攻破首都,抓捕天皇,灭了狗日的倭国!
这就是小国地理没有战略纵深的悲哀,离著海边太近了,想跑都没地方跑。
而像中国、苏联这样国土广袤的国家,先期打不贏还可以往四川撤退,往西伯利亚撤退,日本这样的小国就没这个待遇了,首都距离海边只有51公里。
从东海岸的大阪,到西海岸的敦贺市,全程才288华里,如果从两面同时登陆,东西对进的话,最多一天一夜,就能把本州岛横著打穿,两路大军在京都会师。
而且此时攻打日本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从战略上,日本人並不知道鲁锦惦记上了他们的京都,自己完全可以在这方面下些功夫。
比如先派海军在渤海,黄海海域,大明和高丽的沿岸,清剿倭寇的船只,再让海军夺取对马海峡的制海权,夺取制海权之后,派一支偏师强行登陆对马岛,清剿上面的日本人,然后继续登陆壹岐岛。
等拿下这两个岛之后,再用孙臏的减灶计反向操作,派大量民船往来於两岛之间,玩一手增灶计,多插旗帜,多点菸火,让士卒鼓譟不停,做出明军在两岛大举增兵,屯兵屯粮的假象。
甚至还可以派战列舰炮轰博多湾,吸引全日本的注意力,让他们以为明军要效仿元朝,在九州岛的博多湾大举登陆,从而將日本的重兵集团全部吸引到博多湾一带防御明军登陆。
然后到这个时候,明军真正的登陆主力全部隱藏在北边的北海道,趁著日本首都空虚之际,避实击虚,声东击西,直捣日本京都!
一旦攻破敌国首都,俘虏敌国的国王,按照古代的习惯,基本就可以宣布该国被灭国了。
但鲁锦知道日本是不会那么容易屈服的,他最终的战略目的是要让日本真正的灭国,亡国灭种那种。
可以先打一仗,把日本关西平原的精华地区,平安京,大阪,奈良,神户这些地方,全部夷为平地,人杀光,房子烧光,反正日本都是木製建筑,也比较好烧,一仗把日本打到痛彻心扉。
你屠我首都,我屠你首都,很公平,对不对?
接著再看日本局势发展,明军则可以回去修养一年,明年回来再战。
如果图谋更大一点,也可以围点打援,攻入平安京之后,先不要那么急著撤退,等日本各路大名率军到首都勤王,明军再於半路上打这些援军的伏击,从而扩大战果。
只要来上这么两三仗,就能把日本彻底打残,第一年先屠关西平原,第二年去屠江户平原,第三年去屠名古屋平原,这三仗打完,日本要是还能剩下一半人口,鲁锦把名字倒过来写!
等到第四年,明军再正式登陆,並长久驻军,开始往日本移民。
並且发出长期悬赏,一个日本男子的首级,成年青壮10两银子,老人和少年5两银子,小孩1两银子,就像美国人悬赏印第安人头皮那样,长期有效,鼓励大明移民猎杀日本人。
鲁锦甚至可以自掏腰包,从內帑里隨便拿几百万两银子,就能把日本男子买到灭绝。
这个时期的日本总共才600万人口,按照男女各半的话,男子才300万,几场大战打完,全国死上一半,就只剩150万人口,这150万人又不可能全是青壮,鲁锦最多不了一千万,就能把日本男人杀乾净。
再说日本还有银矿,鲁锦大不了再从银矿找补回来,这波纯粹是用日本的钱买日本人的命了属於是.
而鲁锦里外里都不亏,反正这些钱最后也是发给大明的百姓,他们拿到钱还不是得在大明消费,钱不管怎么转圈都还是在国內流转罢了,反而能拉动消费,促进內需。
当然,这个计划暂时还只存在於鲁锦的脑袋里,他至今没有对任何人说过,今天也不打算告诉朱重八。
听完朱重八说的几条注意事项,鲁锦嘆了口气,这才说道。
“重八啊,跨海登陆作战,和在陆地上作战,终归还是不一样的,其实不管造多少船,对於数量庞大的大军而言,都是无根浮萍,总没有在陆地上脚踏实地来的心里踏实踏实,士兵也不能一直飘在海上,而一旦登陆进入敌国境內,那就是危机四伏,可就再没有安心休息的机会了。
“即便对於那些船只来说,也需要一个可以让船舶停靠,让水手上岸休息,並且可以补给淡水的地方。
“因此对跨海登陆的大军来说,除了船只,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基础的东西之外,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一块稳固的落脚之地,最好可以让一个方面军安心休整的地方。”
朱重八闻言立刻点了点头,非常认同鲁锦这个观点,“陛下所言甚是,要是能有这样一块己方控制的陆地,那当然更好,当年元军东征日本,是以高丽为后方的,这里距离倭国好像也不太远。
“如今高丽又成了大明的属国,那咱们到时候能不能也在高丽驻扎休整,將其以为后方?”
鲁锦看了他一眼,反问道,“跟高丽借道征討日本,你觉得他们会肯吗,不会怀疑咱们有假道伐虢之嫌?”
“额,那怎么办?”朱重八有点没招了。
鲁锦这时才道出真正来意,转身带著他来到沙盘跟前,用指挥棒敲著北海道那个地方说道,“你看这里。”
“这是?澄州,为何只有几个地名,难道这里並非日本的土地?”朱重八当然知道皇帝不会隨便拿他开涮,既然指了这里,必定有其深意。
“当然不是,至少现在不是,还记得朕刚才给你说的吗,日本人其实是从高丽半岛迁移到岛上的,他们最早是在南方,北边全是阿伊努人,也即日本所谓虾夷人的地盘。
“自他们登岛之后,了几千年的时间,才逐渐占领了本州岛,就连本州岛最北边这里,也是近一二百年才刚占领的,並且日本在这里並不稳固,至今仍有阿伊努人在陆奥湾的沿岸山区一带活动。
“而这个澄州岛,便是阿伊努人最后聚居之处,岛上並无日本人。”
朱重八顿时恍然大悟,他並不笨,只是见识少而已,鲁锦一说他立刻就反应了过来,“原来如此,陛下的意思是,咱们占领这里,作为登陆大军的休整之处,拿来当大军的后方?”
“不错。”鲁锦点点头,再次介绍道,“你可不要小看了这个岛,看见这道海峡没有,这里距离日本本州岛最北端的陆奥湾,最近处只有80里,乘船渡海的话,慢船只需两个时辰,快船只要不到一个时辰,就可以到对岸。
“另外这个岛的面积也不小,足有我大明一个行省那么大,且岛上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四季分明,虽然冬季也会下雪,但远不如辽东那么寒冷,这里还有大量河流淡水,宜稼五穀,甚至可以种植水稻。
“若是將此岛上的土地全部开垦出来,別说是养十万大军,便是几百上千万的人口,也能养得起。
“更关键的是此岛的位置,它上承辽东的库页岛,下接日本的本州岛,距离两边都只有几十里的距离,位於四方海路之要衝。
“若是我大明占下此岛,即便不对日本发动灭国大战,哪怕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是十分方便的事情,倭寇能渡海来劫掠我大明沿海,我们就不能渡海劫掠倭寇吗?寇可往,吾亦可往!
“就以澄州岛位置的重要性,在这里驻军一个师,远远胜过在大明沿海驻军数十万,他们敢劫掠大明,大明就敢从澄州岛劫掠倭国,看是谁的损失大,当然这只是下策,犹如孩童打架,非壮男子所为也。”
鲁锦都说的如此直白了,他要是再听不懂澄州岛的重要性就是傻子了。
而且朱重八此时也大致猜出了皇帝的用意,打日本的话,大概还轮不到他这个级別的中下级將领掛帅,但是当先锋,打澄州岛上的野人,为大军开闢一块大后方,却正適合他这个级別的將领来做。
想到这里,他立刻道,“臣明白了,拿下此岛,以为大军后方立足之地,陛下下命令吧,臣愿为全军先锋,保证儘早剷除岛上的虾夷。”
“.”鲁锦闻言一愣,怎么这傢伙好像会错了意的样子
於是他当即又说起了这次真正的任务,“朕召你来,不是让你去打虾夷的,事实上之前博望侯已经接触过了岛上的阿伊努人,和他们建立了不错的关係,甚至还带了一个阿伊努人回来。
“这个岛大的很,岛上的阿伊努人也不多,大概只有两三万人而已,也没有统一的组织,都是些家庭部落,一家子便是一个部落,他们靠捕鱼狩猎为生,连种田都不会。
“但他们却也要生活,很需要各种陶瓷、铁器、布匹等物,上次博望侯过去卖给他们一些,当地土人都很喜欢,他们甚至乐於和我们交易商货。
“而你是要带人去屯田开荒的,双方並没有太大的矛盾,反而他们和日本人才是世仇,这一点正好为我们所用,你能听明白吗?”
朱重八脑筋转的飞快,立刻道,“臣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让臣带人去澄州岛屯田,顺便与当地土人互市贸易,然后拉拢土人和咱们一起打日本?”
“不错,就是这个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