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大封开国功臣
第556章 大封开国功臣
皇宫之中,鲁锦日常办公的芸香殿,下朝之后包毓第一个找上门来,入得殿中二话不说,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
“陛下!陛下隆恩浩荡,重若泰山,以军功封臣为国公,臣惶恐之至,万死不敢承受,特来御前叩谢天恩,伏乞陛下收回成命。”
鲁锦闻言嘆了口气,“起来,你这是做什么?”
包毓抬头看了一眼,却又恳切说道,“臣本一介书生,蒙陛下不弃,授以词垣,职在笔墨,佐理文书而已,虽跟隨陛下日久,却一直效命於君前,未曾上过一次前线,更未亲手杀过一名敌军。
“而国公之爵,位极人臣,非开疆拓土,定鼎安邦之元勛宿將不可轻授,此乃朝廷之重器,国家之显秩!
“臣以区区文墨之身,受陛下知遇之恩,侥倖效命於军中,能立些许寸功,已是不胜惶恐,若再腆顏受此公爵,岂不令天下忠勇將士齿冷?令朝野非议譁然?
“臣恐僭越名器之罪,百死莫赎,朝廷典章煌煌,臣万不敢以一己之侥倖,败坏朝廷之威仪,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言罢便叩伏於地,长跪不起。
鲁锦却板著脸敲了敲桌子,“你这话说的就过了啊,还將士齿冷,朝野非议,你的功劳在军中哪个不知,朕看朝野谁敢非议?这信国公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陛下~”包毓又抬头喊了一声。
“行了行了,你不要再推辞了。”鲁锦当即起身,看了一眼侍立在门口的李定邦,“定邦,你带其他人出去,把门关上。”
“是。”
等李定邦带著侍卫离开,殿中只剩鲁锦和包毓两人时,鲁锦才走上前来,拉著包毓说道,“赶紧起来,还让朕亲自扶你不成?”
包毓这才惶恐的起身,躬身站在一旁。
鲁锦转过身去,一边在殿中跺著步子,一边回忆说道,“文臣之中,若论资歷,你兄弟二人是最早投奔於我的,朕当年刚打下庐州城时,手下一个文官都没有,是你兄长包衡第一个效命於我,资歷甚至比李、冯两位丞相还早,他二人都能封得国公,你为何不可?”
包毓闻言当即就要再说什么,鲁锦却立刻抬手打断道。
“朕其实也並非巢湖元老,打下庐州之时,朕当时虽然刚刚三战三捷,在军中取得了威望,收服了巢湖诸將,但当时还有个赵普胜虎视在外,想与我爭夺军权,朕当时在军中的地位,远没有后来那么稳固。
“当时就是你们兄弟二人,尤其是你,不顾个人安危,甘冒风险潜入敌营,借康茂才之手,才將赵普胜那廝除去,助我稳固了军中的地位,这些事情不便与外人道,但你兄弟二人的功劳,朕心里始终是记得的。
“还有之后与康茂才的巢县决战,也是你深入敌营刺探敌情,源源不断的將情报传回,朕才能掌握康茂才大军的一举一动,否则之后也不可能打的如此顺利。
“若是杀不了康茂才,如何能尽取淮西,若不能尽取淮西,咱们又哪来实力可以渡江抢夺江南,若不能抢占江南,咱们又何来的资本可以逐鹿天下?”
鲁锦这时突然转过身来看著他说道,“更何况,你还替朕执掌著情报局,你说自己未曾上阵杀过一人,可是情报局的功劳又有谁人不知,无论是打江浙的东征战役,还是后面的数次大战,哪次不是还未出兵,各地的城防图就已经摆到了诸位將军的案头?这些就不是功劳吗?
“要朕来说,全军所有將军的军功里,至少有两成是情报局立下的,只一个情报局,就足以当十万雄兵,当然,情报局的功劳肯定不是你一人的,但你身为情报局主官,领导有方,工作得力,慧眼识人,挑选的情报站长从未出错,这也是大功一件。
“有这样的功劳,谁敢在背后非议,乱嚼舌头?就算是军中那些骄兵悍將,他们也是要承认你的功劳的,所以你怕什么,朕说你能封国公,你自然就能封国公!”
“陛下!臣.”包毓闻言顿时哽咽出声,他没想到皇帝居然把当年的事记得那么清楚,还如此肯定他的工作成绩,顿时感动莫名。
鲁锦却一摆手说道,“好啦,別哭了,你现在可是我大明的信国公,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有失体统。
“还有,朕本来是打算给你们兄弟一人封一个侯的,但后来想了想,你兄长包衡的才能的確不算出眾,又无什么明显的大功在身,给他封侯实在是不合適,难以服眾,再说他也已经做到了浙江右布政使,今后势必是要进中枢做文官的,因此也就不给他封爵了,只给你一人封个国公。
“这事你私下里要跟你兄长说清楚,可不要怪朕偏心才好。”
包毓连忙拱手道,“陛下多虑了,兄长又怎会责怪陛下偏心。”
“嗯,还有一件事,枢密院总参谋部尚书这个职位,朕打算交给夏煜。
“坦白说,你虽然执掌情报局工作得力,但对於参谋军机,谋划战略方面,確实不如夏煜,接下来很快就要施行军改,夏煜必须有一个更合適的位置,不能继续做那什么侍从司郎中了,而且朕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鲁锦立刻再次说道。
包毓当即拱手道,“陛下儘管吩咐,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鲁锦点点头,这才说道,“军改之后,会有一大批老兵和军官会被裁汰退役,除了一部分要去內卫军外,还有一部分要安置到各个府县的警务局去,但是目前警务部的架子还没搭起来,因此过完年后,朕打算调你去做警务部尚书。
“警务部有別於过去的刑部,不仅要维护地方治安,还同时拥有管理户籍的职责,拥有以前户部的一些责任,还有抓捕罪犯,审案查案这种事,以前都是归各地知县来管,现在也要由警务局负责,至於最后的判案,则要交给正法院(大理寺)体系来负责。
“而办案所需的侦察,推理,跟踪,监视,抓捕,搜集证据这些技能,恰好又是情报工作人员最为擅长的,因此朕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你最適合这个位置。
“等军改开始后,那些被裁汰的军官和老兵,你可以优先挑选,然后组织一个培训班,对这些退伍军官进行刑侦技能培训,还有办案的各种技能,你最好找些书来,或者自己编几本办案的教材,等这些人毕业后,再分配到各地的警务局去。
“另外在京城的警务部,也要组建一支直属总部的办案队伍,一般的犯罪事件不用他们管,给朕仔细盯著那些勛贵、在京高官,及其子弟就行。
“这次大封开国功臣之后,大伙得了爵位,势必会有些人骄傲自满,为非作歹,面对这些勛贵,或是作奸犯科的勛贵子弟,寻常的警察还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恐怕见到了也不敢抓,这时候就需要一支专业的团队用来处理这种案件。
“而且就连警务部尚书的这个人选,恐怕隨便选个人来,也不一定能压得住他们,最好是个同样有爵位的勛贵,爵位还不能太低的,否则那些勛贵不一定卖警务部的面子,所以这个职位就非你莫属了。”
包毓顿时恍然大悟,原来陛下封他国公还有这层用意,这是要用他同为勛贵的身份,去管束那些作奸犯科,违法乱纪的勛贵和高官,及其子弟。
其实原歷史上,这个活最早是五城兵马司的,五城兵马司就相当於京城警察,只不过古代只有京城才有这样的队伍,地方治安一般都是交给典吏(警察局长),巡检兵(武警),三班衙役(民警、巡警、刑警),鲁锦现在只是把这些重新整合了一遍,全都放到警务部体系而已。
最早用来抓犯法勛贵的,就是五城兵马司,再后来又变成了皇帝亲军的锦衣卫,五城兵马司不敢抓的人,我锦衣卫来抓,到了清朝这个职能又变成了九门提督。
所以別看是把包毓从枢密院总参谋部,调到了警务部,实际上他手中的实权反而更大了,毕竟连京城的治安都归他一把抓,还拥有一定数量的武装力量,甚至还拥有抓捕勛贵和高官的权利。
还有包毓的身份,他既不是浙西派、浙东派,在鲁锦的老班底淮西派中,也跟李善长、冯国用这样的定远派不是一路,工作职务上,既不属民政体系,又跟武將的作战部队掺和不深,可以说从最开始,情报局就是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这是个孤臣,或者说帝党,他只有依託皇帝才能保持自己的权力,拿这种人干这种事,简直再合適不过,跟所有人都交往不深,那就不用给任何人面子,该抓谁就抓谁!
“原来如此,臣明白了,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儘快將警务部的架子搭建起来。”包毓当即说道。
“嗯。”鲁锦点点头,又嘱咐道,“你回去之后,先仔细想想,挑选几个情报局的接班人出来,由朕最后裁定,然后过完年你就到警务部上任,现在距离军改还有一段时间,你可以先做一个筹备计划大纲出来,如何选人,如何培训,都要做哪些准备,先把计划做出来让朕看看,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你可以慢慢做。
“还有对付那些勛贵方面,你不用给任何人面子,谁为非作歹,作奸犯科,欺压百姓,你就惩治谁,端起你国公的架子来,朕在后面给你撑腰,谁若不服气,你就將他捆了送到朕这来,朕亲自发落!”
“是!”
“嗯,暂时就这些了,你回去吧。”
“那臣这便告退。”
等包毓离开之后,鲁锦又看起了桌子上那张勋贵名单。
这次大封开国功臣,鲁锦是直接按照职位等级册封的,方面军司令,集团军总兵一律封国公,这样的话,就是十一名国公。
但其实按照鲁锦原本的打算,他是准备给几个方面军司令封郡王的,不过鲁锦之前也跟朱亮祖说过,想封郡王可以,但是得把兵权交出来,什么时候他们不再带兵,回京城养老了,自己就什么时候给他们封郡王,因此这次他们五个司令也只封了国公。
不过即便如此,国公与国公之间还是有所不同,这从几人的封號中就能看出来。
比如五个方面军司令,廖永安封楚国公,朱亮祖是齐国公,杨璟是吴国公,俞廷玉是郑国公,常遇春是湘国公,这些封號即是各个方面军主要的作战区域,廖永安的第一方面军主要功劳就是打下江西、湖北、荆襄等地,这里都是以前楚国的地盘,因此封楚国公。
同时廖永安还是真正的巢湖元老,又是巢湖元老当中,最早表態全力支持鲁锦上位的,没有他的支持,鲁锦当初连巢湖水师都不一定能抓得住。
鲁锦当皇帝之前就自封楚王,现在又专门给廖永安封了个楚国公,便有认定其为第一功臣的意思。
再比如,杨璟的第三方面军主攻江浙,因此封吴国公;朱亮祖的第二方面军主攻淮北、山东、河北,故而封齐国公;俞廷玉的第四方面军主攻河南、陕西,因此封郑国公;常遇春的第五方面军主攻皖南、赣南、湖南,故而封湘国公。
而且这些封號都是春秋战国时的大国,即便在国公封號里,也属於比较高的那种。
相比之下,几个集团军总兵,繆大亨封了个鄂国公,主攻湖北荆襄和四川;廖永忠作为朱亮祖的副手,封了个鲁国公;俞通海北伐时主攻塞北的漠南地区,封了个代国公;华高主攻中原和陕西,封了个梁国公;冯胜主攻淮北、山东、河北,封了个卫国公。
这几个封號,就全是春秋时小一些的国家。
另外还有廖永坚,这傢伙当过第十集团军的总兵,但他的军事才能,在诸將里並不出眾,纯粹是资歷太老了,想压也压不住,而且他最早是水师將领出身。
现在大封开国功臣之后,廖氏三兄弟一门三国公,显得有点过於离谱了,但是他们的功劳都在那摆著,又是元从之臣,不封又不行,於是鲁锦就给廖永坚封了个瀛国公,这不是春秋时的国家名,算是个雅號吧。
同时鲁锦还准备將他调离陆军主力野战部队,廖永坚有大將军衔,又是水师將领出身,乾脆把他调到海军去,做海军总司令,以此打压拆分廖氏三兄弟在陆军中的权柄。
总共十一个集团军,他们三兄弟就掌握了四个,这太离谱了,打仗的时候没什么,和平时期必须限制一下。
正好海军那边也缺个能镇场子的大將,白广泰、桑世杰、繆友珍,这三个水师將领的资歷和功劳还是太浅了,做舰队司令可以,做海军军种司令就有点不够格。
而方国珍、陈友谅他们又不是鲁锦的自己人,自然也不可能让他们坐这个位置,放眼全军,还真就只有廖永坚最为合適。
最后还有刘福通,这个『第十一集团军』的总兵,鲁锦也大方的给了个颖国公。
虽然他不是鲁锦的嫡系,但这人怎么说也是红巾首义,第一个起兵反元的人,且在鲁锦起事发育的初期,在北方死死挡住了元军的进攻,给鲁锦爭取了发展壮大的时间,哪怕这並不是他有意为之,鲁锦也承这个情。
还有最后的中原决战之时,刘福通也很识时务的选择了投降,虽然是被鲁锦包围之后被迫投降归附的,但归附就是归附,起码减少了士兵伤亡,为提前结束乱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再说军中像刘福通这样不属於圣武军嫡系,而是其他势力归附的將领,还有许多,鲁锦需要给这些人立一个榜样,只要诚心归附,自己就不吝赏赐和重用。
就当是千金市马骨吧,也给刘福通封了个国公,因为其主要作战区域就在潁州一带,故而封颖国公。
除了这十一个司令、总兵之外,还有一些职位只做到中將军长一级,但资歷却无比深厚的將领,这次也在册封国公之列。
比如第一个投奔归附鲁锦的降將叶升,早先帮鲁锦活捉朱亮祖,之后又带过一段时间骑兵,还是鲁锦的骑术老师,枪棒老师,后来又跟著杨璟一起打江浙的东征战役,以及后来北伐时攻打辽东,功勋卓著,资歷深厚,特封为辽国公。
类似的还有骑兵將领郑用,鲁锦打左君弼之前投奔的,封庐国公;禁卫军的两大统领,鲁锦的心腹铁桿班底,朱寿封越国公,张温封舒国公;
还有几个军长级別的巢湖元老,赵庸、赵仲中两兄弟,一个芮国公,一个莒国公;张德胜,封魏国公。
以及鲁锦攻破庐州后,和杨璟同一批自带兵力前来投奔的徐用,封曹国公。
还有徐州芝麻李所部的毛贵,封宋国公。
在这些外部势力归附的將领当中,不能只有刘福通一个国公,不然这些將领容易抱团,给芝麻李势力的毛贵也封个国公,就能分化他们,方便鲁锦控制。
再说徐州芝麻李所部,在反元,抵抗元军这方面的功劳也不小,这个国公也是他们应得的。
最后还有水师的白广泰,封蘄国公。
虽然在圣武军中,三个水师团一直都只是担任辅助角色,但白广泰的水师一团功劳尤其突出,尤其是长江口的崇明沙一役,击败了方国珍的庞大水师,掩护了杨璟东征战役的侧翼,在后方空虚之时,有力的保卫了南京中央。
还间接造成了方国珍的暗中归附,以及缴获170余条海船,为圣武军海军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之后更是辅助第三方面军打完了山东战役,以及后来的北伐战役辽东部分,大明建立之后,从江南海运军粮供给辽东,也都是白广泰在做,没有功劳有苦劳,特封为蘄国公!
蘄是白广泰的老家,他籍贯是蘄春人。
最后还有文官封国公者,一共只有三人。
文相李善长,还是和原歷史一样,筹备粮餉有功,封韩国公。
武相冯国用,协助鲁锦管理军队有功,主要是扩军、练兵方面,为圣武军中后期的快速爆兵有突出贡献,封兴国公。
总参谋部包毓,执掌情报局细作有功,封信国公。
以上,活著受封国公者一共25人,其他就都是些侯爵,伯爵这样子,比如目前还是军长的徐达,因为资歷浅,职位也不是特別高,这次只封了一个九江侯。
还有同为军长的邓顺兴,邓愈他爹,同样因为资歷浅,战功少,这次只封了一个南雄侯,而职位还在他之下的胡大海,甚至只封了个伯。
圣武军全军一共11个集团军,22个军,44个师,还有一些骑兵师,禁卫师之类的,加起来一共五十多个师。
除了那20多个国公外,这次册封的侯爵也有二十余人,伯爵近四十人,其中不仅有武將,还有夏煜、詹鼎这样的军师参谋,这两人都获封伯爵,江寧伯夏煜,寧海伯詹鼎。
以及负责打造装备的元帅府营造司掌司许济川,这傢伙三年之內建起了三座铁厂,给全军打造了多少兵器甲冑,火枪火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当初鲁锦也许诺过,只要他把后勤搞好,一定少不了他的爵位,这次直接封了个铁官侯。
另外,鲁锦这次大封开国功臣,还有个和以往朝代不同的地方,以往的朝代封爵位,往往还顺带有食邑多少户,这个食邑根据不同朝代,有实封有虚封。
然而鲁锦这次並没有封食邑,而是直接赏钱,反正这次汪大渊弄回来的金银够多,今后还有源源不断的金银运回来,那不如乾脆赏金银。
於是最后制定出赏赐標准,公爵每人一万两白银,五个方面军司令,还有李善长、冯国用,这七个人额外再多加一千两黄金。
侯爵每人八千到五千两白银不等,视功劳而定,伯爵每人一千到三千两白银,全加起来总共也用不了一百万两,很划算。
这次赏赐为一次性奖赏,並不是今后的常態,主要用来奖励给他们,拿来改善一下生活,鲁锦这个皇帝並不小气,黄金白银在元末明初这个时代还是很值钱的,购买力並不低,一万到几千两的银子,足够改善生活了。
现在给足了赏赐,以后要是再作奸犯科,欺压百姓,就別怪他这个皇帝不讲情面!
另外还有海外赐田,就像朱重八在北海道的三千亩赐田一样,这个以后再说,目前大明掌控的海外土地还太少,晚些时间再分也不迟,这种实封的低税赐田,可比虚封的食邑实惠多了。
哪怕他们自己不愿移民海外,派个管家什么的去经营海外庄园,也比吃食邑俸禄更划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