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7章 邻里夜话,时代变迁 李向前蹬著

      李向前蹬著破自行车,链条“嘎吱”作响,像在抱怨刚跑完税务局和银行的疲惫。
    骨头缝里都透著累。
    可刚拐进熟悉的胡同口,一股子喧闹热浪就撞了过来。
    说话声、笑声,还有一种持续不断的、带著电流杂音的“嗡嗡”声,全从张大爷家敞开的院门里涌出来,挤满了狭窄的通道。
    “哎,借过,借过一下!”
    李向前推著车往前凑,围在门口的人群不情不愿地让开一条缝。
    他探头一看,嚯,院子正当中,摆了个稀罕玩意儿——崭新的【飞跃牌】9寸黑白电视机!
    那木头壳子刷著清漆,几个塑料旋钮笨拙地杵在面板上,屏幕像个蒙了层灰的小窗户。
    但这年头,谁家能摆上这玩意儿,那就是院里胡同里最亮的星!
    半个胡同能走得动道儿的差不多都聚这儿了。
    小孩子们早就没了规矩,围著那会出声、会亮影儿的木头盒子又蹦又跳,眼睛瞪得像铜铃,里面全是好奇的光。
    大人们则矜持得多,嘴上说著“有啥好看的”,脖子却一个比一个伸得长,踮著脚尖往里瞅。
    “向前!你可算回来了!”李婶嗓门依旧洪亮,眼神也好使,一眼就从人堆里把他拎了出来,“快来看电视!老张家新买的,稀罕吧!”
    语气里的兴奋劲儿,还有那点藏不住的小羡慕,明明白白。
    李向前嘴角扯动了一下,算是笑了笑。
    他把自行车费劲地靠在墙根,这才挤进院里。
    小小的屏幕上,雪点不停地跳动,人影晃动模糊,得眯著眼才能勉强分辨。一个穿著中山装的播音员,正襟危坐,用標准的普通话念著稿子,声音倒是清晰有力:“……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国家政策迎来重大调整,鼓励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允许个体经营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声音还是那个熟悉的腔调,可里面的內容,却透著一股子前所未有的新风向。
    变革的浪潮,真的要来了。
    刚才还七嘴八舌的大人们,听到这几句,表情不约而同地严肃起来,竖起耳朵,听得格外专注。
    孩子们不懂这些,早被大人挥到一边追跑打闹去了。
    张大爷蹲在门槛上,吧嗒吧嗒地嘬著他的老旱菸,烟锅头里的火星一明一暗,映著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
    “这天儿啊,真是一天一个样嘍。”他把烟锅在鞋底上磕了磕,菸灰簌簌落下,“搁在以前,谁敢这么明著说让自个儿干?『投机倒把』的大帽子扣下来,能把人嚇死!”
    旁边几个上了年纪的老邻居,纷纷点头,脸上是过来人的唏嘘。
    “可不咋地,那时候提心弔胆的。”
    “现在,不一样了,上头鬆口了,让干了!”张大爷的语气里,带著一种压抑了许久、终於得以释放的雀跃,“这日子,怕是真的要变嘍!”
    王大妈拢了拢耳边的碎发,眉头却微微蹙起,带著几分现实的忧虑:“话是这么说,可你看街上摆摊的是多了不少,卖个针头线脑,炸个油条麻的……咱们这些没门路、没本钱,两手空空的,能沾上啥光景?”
    这话问到了大家的心坎上,院子里瞬间安静了那么一两秒。
    李婶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快人快语:“政策再好,手里没俩子儿,那也是乾瞪眼抓瞎!要我说啊,还是老老实实上班最稳当,旱涝保收。”
    她说著,话锋一转,朝李向前那边努了努嘴:“不过嘛,像向前这样的,有手艺,脑子也活泛,自己开个铺子捣鼓捣鼓,我看倒是条路子!”
    几道目光立刻有意无意地飘向李向前。
    这小子,平时闷声不响的,最近確实像是在倒腾点什么名堂。
    前两天还看见他往厂里送东西呢。
    李向前没接茬,只是静静地听著。邻里们言语间流露出的憧憬、迷茫、担忧,还有那点小算计,无比真实地扑面而来。
    他比他们更清楚,未来的浪潮將远比这电视新闻里的几句话更加汹涌澎湃,足以顛覆许多人固有的生活。
    但这对他来说,暂时不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他要做的事,不仅仅是赚点钱餬口。
    他要在即將到来的大潮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仅要站稳脚跟,还要留下属於自己的印记。
    掛靠前进厂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税务局那一关已经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束手束脚的滋味。
    自己的公司,自己的资质,势在必行。
    电视新闻还在继续播报,但围观人群的新鲜感显然已经过去,注意力渐渐转移,三三两两开始聊起张家长李家短的琐碎事。
    天色彻底黑透,胡同里稀稀拉拉亮起了几盏昏黄的电灯泡。
    李向前觉得站得腿有点麻,也该回去了。
    “向前,你等会儿!”
    他刚转身,就被李婶叫住。
    只见李婶快步走进自家屋里,很快又出来了,手里多了个用乾净布包著的东西。
    “拿著,刚出锅的窝头,还热乎著呢!”她直接把那个温热的布包塞进了李向前手里。
    粗粮特有的朴实香气混杂著刚出锅的热度,暖烘烘地传过来。
    “看你刚才就光站著听,也没个动静,肯定是累了,先垫吧垫吧肚子。”李婶笑得一脸实在,眼角的皱纹都带著暖意。
    李向前握著那个布包,指尖传来踏实而温暖的感觉。
    心里那点因为琢磨未来、因为应付各种麻烦而升起的飘忽不定,瞬间像是找到了锚,稳稳地落回了实处。
    “谢谢李婶。”他低声道,声音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谢啥,邻里邻居的。快回吧,天黑路滑。”
    李婶摆摆手,转身进了院子,继续和邻居们討论著电视里的新闻。
    李向前推起自行车,慢慢地往自己家那黑漆漆的小院走去。
    窝窝头的温热透过薄薄的布包,持续不断地渗入掌心,驱散了秋夜的凉意,也驱散了心头最后一丝疲惫。
    这胡同里的烟火气,这份简单直接的关怀,是他两辈子都难以割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