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红星反馈,追加订单
一个月后,红星厂的订单如期交付。
卡车扬起一阵尘土,缓缓停在红星机械厂设备科的仓库门口。李向前从副驾驶跳下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孙强带著两个工人也麻利地解开后车厢的绳索。
王保管员小跑著从仓库里出来,脸上堆满了笑,与上次那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判若两人。
“哎呀,李师傅,可算来了!”他热情地递过一支烟,被李向前摆手拒绝了。
“王师傅,货都在这儿了,您点点数。”李向前指了指车厢里码放整齐的油桶。
“没问题没问题!”王保管员大手一挥,“前进厂的东西,信得过!”
他不再像上次那样逐一核对,只是象徵性地扫了一眼,就招呼著仓库的工人,“快,搭把手,把李师傅他们的货卸下来,小心点!”
卸货、清点、签字,流程走得异常顺畅。
临走时,王保管员拉著李向前的手,“李师傅,你们这润滑脂是真好用!啥时候下一批能到啊?车间那边都催著呢!”
李向前只笑笑,“快了,生產出来就给您送。”
坐上返程的卡车,车窗外的景象飞速倒退。交付顺利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使用环节。国营大厂,设备种类繁多,工况复杂,任何一点细微的差错都可能被放大。他的润滑脂配方经过了【破障之眼】的优化,生產流程也制定了標准,理论上不会有问题。但理论终归是理论。
心头那根弦,並未完全松下来。
前进厂这边,王厂长这几天也是坐立不安,时不时就跑到李向前办公室门口探头探脑。
“小李师傅,红星厂那边……没啥动静?”她搓著手,语气里透著焦虑。
“王厂长,这才刚送去几天,效果怎么样,人家总得用一段时间才知道。”李向前放下手里的记录本。
“可……可万一……”
“没有万一。”李向前打断她,“我们的產品,经得起检验。”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话虽如此,等待反馈的日子,每一天都显得格外漫长。车间里生產照旧,但空气中瀰漫著一种无形的压力。
几天后的下午,办公室的电话【铃铃铃】地响了起来。
李向前抓起听筒。“喂,前进五金厂。”
“你好,请问李向前师傅在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的男声。
这个声音有点耳熟。
“我就是,您是?”
“我是红星厂设备科的赵国栋。”
李向前的心跳漏了一拍。来了。他握紧了听筒。
“赵科长,您好您好!”旁边的王厂长听到是红星厂的,也紧张地凑了过来。
“小李师傅!好消息!”赵国栋的声音带著明显的笑意,甚至有些激动,“你们厂送来的那批润滑脂,我们分发到几个车间试用了几天,反馈非常好!”
李向前屏住呼吸,静静听著。
“机修车间那边反映,用在几台磨损比较严重的老车床上,噪音明显小了,运行也平稳多了!还有锻压车间那几台冲床,以前老是卡顿,换了你们的油,顺畅不少!”
赵国栋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
“我们统计了一下初步数据,用了你们润滑脂的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確实有下降!尤其是那些老大难的旧设备,效果特別明显!”
王厂长在一旁听著,激动地捂住了嘴,眼眶泛红。
李向前紧绷的神经终於鬆弛下来,一股巨大的成就感涌上心头。成了!
“赵科长,这都是应该的,我们的產品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开发的。”他儘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应该的?不不不,小李师傅,你这是谦虚了!”赵国栋的声音更加热情,“说实话,一开始我们也是抱著试试看的心態,毕竟价格比老牌子便宜不少,没想到效果这么突出!”
他清了清嗓子,“所以,我们技术科和设备科联合开会评估了一下,一致认为『前进牌』润滑脂性能可靠,质量稳定,关键是性价比极高!我们决定了,要扩大採购范围!”
扩大採购?李向前的心又提了起来。
“以后,我们红星厂所有通用工具机的齿轮箱润滑、普通轴承的保养维护,还有厂区里那些运输卡车、叉车的日常保养,全部统一採购使用你们的『前进牌』润滑脂!”
这个决定,分量太重了。这意味著“前进牌”將成为红星厂的標准用油之一。
“赵科长,这……”李向前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具体的需求量,我们统计了一下,大概……”赵国栋报出了一个数字。
那个数字像一颗炸雷,在李向前耳边轰然炸响。
五倍!
足足是第一批订单量的五倍!
而且赵国栋后面还补充了一句:“这只是第一个月的预估量,后续会根据实际消耗调整,作为常规採购物资,每个月都会向你们下订单!”
电话那头的赵国栋还在说著后续的合同细节、付款流程等事宜,但李向前的心思已经飞到了九霄云外。
常规採购!月度订单!五倍的量!
这意味著前进厂彻底在红星厂站稳了脚跟,而且拥有了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来源。这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条真正能让前进厂活下去,並且活得很好的生命线!
电话铃声结束,李向前放下听筒,呼吸略显急促。巨大的喜悦瞬间涌上心头,又迅速被压力取代。五倍的订单量,意味著前进厂的產能捉襟见肘。
他转身,快步走到王厂长面前,语气带著一丝兴奋,更多的是冷静,“王厂长,红星厂那边来电话了。”
王厂长正焦急地等待著,见状立刻迎上来,“怎么样?他们怎么说?”
“订单,扩大了。”李向前言简意賅。
王厂长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扩大?扩大多少?”
“五倍。”
“五……五倍!?”王厂长声音瞬间拔高,原本就激动的神情变得近乎失控,她一把抓住李向前的胳膊,声音颤抖,“小李师傅,你没听错吧?真是五倍?”
李向前肯定点头,“赵科长亲口说的,所有通用工具机和车辆,都用我们的润滑脂。每个月都是这个量。”
王厂长彻底被震住了,她鬆开李向前的胳膊,后退两步,嘴唇哆嗦著,眼泪夺眶而出,“五倍……五倍啊!这……这得多少钱?”
李向前没去计算具体的金额,他更关心实际的问题,“王厂长,五倍的量,咱们现在的產能肯定不够。”
王厂长激动的情绪稍稍平復,但脸上仍旧带著难以置信的狂喜,她用力抹了一把眼泪,语无伦次,“够不够……不够就……就再买!买更大的!买十个八个都行!”
李向前摇头,“不是买多少的问题。是时间。红星厂要货急,下个月就要开始供货,新设备,一时半会也到不了。”
王厂长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笑容僵在脸上,“那……那怎么办?这么大的单子,不能眼看著飞了啊!”
李向前走到窗边,望著院子里忙碌的工人,沉声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先看看现有的设备,能不能再压榨一下產能。实在不行,就只能想別的招。”
王厂长六神无主,“別的招?还能有什么招?”
李向前没立刻回答,他想起赵国栋在电话里提到的另一件事,“对了,赵科长还说,上次帮我们问旧设备的那家搪瓷厂,对我们的技术挺感兴趣。”
“搪瓷厂?”王厂长有些疑惑,“他们厂……跟咱们有什么关係?”
“赵科长说,他们厂长想请我们去看看,能不能帮他们修修厂里的旧设备,或者在搪瓷修复方面提供点技术指导。”李向前转过身,看向王厂长,“这或许是个机会。”
王厂长还是没明白,“机会?什么机会?”
李向前眼神微动,“搪瓷厂也是工厂,说不定他们厂里,有什么我们能用得上的东西。”
王厂长皱著眉头,“你是说……设备?”
“不排除这个可能。”李向前模稜两可,“先去看看再说。多一条路,总比没路强。”
王厂长虽然还是有些懵懂,但对李向前已经有了近乎盲目的信任,她用力点头,“行!你说去看看,那就去看看!什么时候去?要不要我跟你一起去?”
“不用,我自己去就行。”李向前拒绝了王厂长的提议,“厂里这边更离不开你。生產的事情,还得你盯著。”
王厂长挺起胸膛,“放心吧小李师傅!生產的事情交给我!保证完成任务!”
李向前点点头,又补充一句,“还有,跟孙强他们说一声,让他们做好加班的准备。接下来一段时间,要辛苦他们了。”
王厂长立刻应下,“我去说!我这就去跟他们说!保证没人叫苦叫累!”
王厂长风风火火地跑出办公室,去车间传达喜讯和“加班令”了。办公室里只剩下李向前一人,他走到办公桌前,拉开抽屉,拿出纸笔。
五倍的订单量,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逼迫他必须立刻行动。產能提升迫在眉睫,资金问题也隨之而来。扩大生產,意味著更多的原材料,更多的人工,更多的开销。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產能,资金,搪瓷厂,技术。每一个词,都代表著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蕴藏著无限的可能性。
李向前放下笔,起身走到窗前,再次眺望远方。他的目光穿透了屠宰场的围墙,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工业帝国之路,才刚刚开始加速。他需要更快,更稳,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