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东拼西凑,疯狂堵漏
第141章 东拼西凑,疯狂堵漏
1915年,8月1日。
东西两线持续数日的空袭战、隔海炮击作战,终于全部落下帷幕。
西线战场前线,到处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一批批的晋升和表彰文件,以及铁十字勋章,被运送补给物资的军列顺便拉到前线,又一批批下发下去。
“恭喜你,马克.殷麦曼上校,帝国总参谋部已经批准,晋升你为准将,并再次授予蓝色马克勋章。以表彰你们在加莱空战中、累计击落敌机200架、并成功掩护我方校射飞艇的辉煌胜利。”
“威廉.凯特尔上校,经总参谋部批准,现晋升你为炮兵准将。威廉.勒布中校,晋升为上校。一并授予蓝色马克勋章……以表彰多佛炮战中,击沉2艘战列舰、3艘前无畏舰等功绩。”
“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中尉,晋升为少校,并授予蓝色马克勋章……”
负责这一切授勋和晋升仪式的,正是德第4集团军司令、符滕堡大公。至少有几十名飞行员和炮兵军官,都因为加莱-多佛之间的这场炮战和空战获得了当场晋升。
至于被提升了级别的士官和士兵,那就更多了。晋升士官超过了百人,晋升士兵接近了千人。
蓝色马克勋章一共发下去9枚,一级铁十字勋章总计发了85枚,二级铁十字勋章更是发了330枚——要知道,在原本地球历史上,整个世界大战打完,蓝色马克勋章的总发放数量,一共是687枚。
所以一场战斗发出去9枚蓝色马克勋章,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得是极为了不起的重大胜利、才能发出去这么多,占到整个4年世界大战的大约1.5%。
蓝色马克勋章,是可以给同一个人重复受勋的,当时各兵种的受勋标准里,最明确的是给战斗机飞行员,只要击落8架敌机,就可以初授一枚蓝色马克勋章,童叟无欺。
但如果是再次立功,则会加码受勋难度。所以不能每8架就多1枚蓝色马克勋章。马克.殷麦曼准将这次就是第二次得到蓝色马克勋章,而他已经击落32架了,后面24架的战果才为他挣到了第2枚。
另外,在重复授予蓝色马克勋章时,蓝色十字架本体是不会再授予一遍的,只会加授一个白银月桂叶外饰作为替代,并标注上数字。第二次受勋就在白银月桂叶环底下价格白银的“2”,第三次受勋就加个“3”。
马克殷麦曼这次受勋实际拿到的,就是一个带数字“2”的白银月桂叶环。
而如今这批蓝色马克勋章里,排在授勋名单上第一位的那枚,就是皇帝颁发给符滕堡大公本人的。
因为大公现在是比利金和加莱-敦刻尔克战区的总司令,这一切胜利,不管是加莱炮战,还是从泽布吕赫起飞的飞艇空袭任务,首先都需要符腾堡大公的统筹和配合,才最终顺利执行。
符腾堡大公亲自回柏林受勋的时候,内心也清楚得很:这次的功劳,其实是已经离开西线的第6集司令、鲁普雷希特公爵帮他运筹的。而鲁普雷希特公爵的背后,自然是他那位神机妙算的参谋鲁路修上校了。
包括战役用到的列车炮等兵器,都是原本第6集团军在西线作战时下的单订的货,如今他再拿来用用罢了。要是第6集如今还留在西线的话,这一仗肯定会由第6集的部队来亲自操刀。
所以严格来说,符腾堡大公也承了鲁路修一点人情。
鲁路修虽然没有从此战中直接得到晋升和授勋,但他却拥有了更广的人脉支持——毕竟鲁路修也没法直接明着插手,不然就越权了,很犯忌讳。就像前几次海军的希佩尔中将屡屡立功,那些功劳也不能算鲁路修的参谋成果。但希佩尔、施佩这些将军私人,自然会承他的人情,将来鲁路修有事情需要海军合作,这些将军也会更愿意合作。
至此,南德四邦的一把手,已经有三个承了他的大人情。
巴里亚的王储,符滕堡的大公,巴登的大公。只要鲁路修愿意,他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人情做更多的事情。
鲁路修本人虽然暂时没法升准将。可殷麦曼、凯特尔这两个升了准将的老朋友,依然要唯鲁路修马首是瞻。
而且殷麦曼的年纪只比鲁路修大2岁,他也是90后(刚好90年的),鲁路修虚报后的年龄,其实也已经跟殷麦曼一样了,只差几个月。殷麦曼能比他更快升到准将,也是因为空军这条赛道是纯蓝海,没有老人竞争卡位。
但不管怎么说,殷麦曼升了准将,也算是为鲁路修打了个样。以后鲁路修再立一次大功,鲁普雷希特公爵要为他申请准将,总参和皇帝多半也不好意思再以年龄为由卡他了。
上次歼灭露沙西南方面军的大功,鲁路修就是以升文职和爵位的方式酬勋的,再有了这次的暗中谋划人情铺垫,下次也该轮到动一动军衔了。
……
飞艇部队和炮击部队得到了大量功勋和晋升的同时,柏林的威廉皇帝最近也稍稍有些发飘。
在签发了大批受勋令后,这天下午,他临时召见了海军部长提尔皮茨元帅,想聊一个原本没敢想过的话题。
提尔皮茨元帅来到波茨坦宫,先行了觐见礼仪,随后皇帝就开门见山问道:
“最近布列颠尼亚舰队被帝国的空袭和炮击连番重创,听说3天里沉了3艘无畏舰?再加上2月份的时候,朕记得希佩尔在敦刻尔克战役时也击沉了几艘大家伙。如今敌我的无畏舰和战巡数量差距,已经缩小到什么程度了?”
提尔皮茨元帅心中始终记着这些账目呢,当即对答如流:“布列颠尼亚人还有22艘战列舰、7艘战巡。帝国海军则有17艘战列舰、6艘战巡。
不过我们有2艘战巡‘冯德坦恩号’和‘塞德利茨号’还在修理中,它们都是在2月底的敦刻尔克海战中受创的,也都被15寸炮击中过,如今才修了5个月。‘塞德利茨号’可以在9月份修复,‘冯德坦恩号’可能要拖到冬季了,但所有船保证都能在今年修复。
布列颠尼亚人那边,‘伊丽莎白女王号’还在大修,至少要明年年初才能修复。不过根据情报,‘女王级’的3号舰能够在今年冬天完工并紧急入役,4、5号舰则要明年春天完工。
帝国的‘巴里亚号’也会在明年年初完工。‘巴登号’可能要拖到明年1季度末,跟敌人的‘女王级’4、5号舰同期服役。”
皇帝一边听,一边在心中盘算,随即就抛出了一个原先根本不敢想的点子:
“所以说,直到年底之前,布列颠尼亚人都没有15英寸主炮的战列舰可以用?那帝国能不能趁着最近这三个月,逼迫布国海军主力的一部分、与我交战一场、抓住战机重创敌一部!
要是错过了,敌人又有15寸炮战舰,这仗就难打了,眼下可是难得的窗口期!敌人的海军已经被我们削弱了相当一部分了,可不能让他们重新造回来。”
提尔皮茨元帅大惊,连忙劝阻道:“陛下不可鲁莽啊!臣以为眼下并不是最好的时机,虽然等到年底,敌人会首先服役一艘15寸炮主力舰,但我们到明年一季度结束,也能入役2艘15寸炮战列舰。
敌军到时候能再建成1条、修复1条,那也不过是2比3,差距还不大。如果‘女王号’没能按期修复,到时候就是2比2,帝国的新锐战舰只是航速低于敌舰,但舰队决战的话,其他指标会全面优于敌舰。所以就算陛下真要寻求舰队歼灭战,至少也该拖到明年2季度,臣以为那三个月才是最佳时机——
因为根据情报,如果拖到明年3季度的话,敌人的2艘‘声望级’战巡就有可能赶工服役了,‘复仇级’战列舰可能也会批量服役。而我国的‘巴里亚级’战列舰3/4号舰哪怕也入役,也比不上敌军‘声望级’和‘复仇级’入役3~5艘带来的优势。”
皇帝原本被大胜稍稍冲昏了头脑,有些不冷静。提尔皮茨元帅给了他一个时间表后,总算让他稍稍有了点耐心。
不管怎么说,元帅已经承诺,明年二季度之前,会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海军作战,尝试削弱布国海军一部分的力量。
但皇帝还是有些不甘心,于是还是追问了一下、为何眼下不能立刻行动。
“明年二季度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时机,但近期行动的话,我军没有‘巴里亚级’,但敌军也没有‘女王级’,情况不是也很公平么?”
提尔皮茨:“陛下,今年三季度剩下的时间、和四季度初,理论上时机也不错。但您或许不记得了,海军和陆军联手规划了对露沙人的‘两翼齐飞’行动。
帝国的战巡舰队看似账面数量不少,但有2艘是困在黑海战区的,没法调回来参加决战。就算黑海海峡在盟友手中,可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是在布国手中的。帝国派到黑海/地中海战区的军舰,在战争结束前都没法回援北海战场了。
而帝国的公海舰队主力,整个三季度也要配合陆军在波罗的海行动,我们分身乏术。对付露沙海军、彻底封锁露沙人的海路补给,眼下是最好的时机,这个任务越早完成,将来露沙人的经济就能越早撑不下去,甚至有可能出现饥荒。
相比之下,对付布列颠尼亚皇家海军却没有什么时间迫切性,现在打和明年二季度再打都一样。露沙人在黑海有2艘无畏舰,在波罗的海有4艘无畏舰,要一举歼灭他们,帝国的公海舰队也必须在今年三季度出全力,以求毕其功于一役!”
皇帝听了如此详尽的分析,这才彻底冷静下来。
今年年底和明年一季度,是敌皇家海军突然阶段性变强的一个时间节点,不能打。而今年三季度和明年二季度,对布作战的时机好坏差不多。
既然如此,眼下还有6艘露沙战列舰可以进攻,那就先把重点放在露沙人身上!
原本地球历史上,德玛尼亚公海舰队也有尝试在1915年7月突入里加湾,逼迫露沙波罗的海舰队决战。但因为扫锚雷的武器太差,扫雷效率低,被水雷炸沉了好几艘探路军舰,最后不得不放弃计划。
这一世,鲁路修帮帝国搞了新式扫雷兵器,没道理不趁着这个机会先歼灭露沙海军!至于布国海军,放着慢慢来就是了。
“原来如此,朕明白了。那就由你自行掌握作战计划节奏,但希望海军不要再错过战机,明年二季度的时候,能够给朕一个好消息。”
提尔皮茨闻言稍稍松了口气,但也被戴上了一个紧箍咒。
今天为了避免被冲动的皇帝直接逼着出战,不得不承诺了一个“半年之约”,希望半年之后自己能拿出完善的作战方案吧。
到时候,要不要先听听希佩尔和施佩那些有功将领的意见呢?说不定他们能制作出更完善的计划来。
……
威廉皇帝在柏林波茨坦宫召见提尔皮茨的同时。
在伦敦的唐宁街10号,阿斯奎斯首相也神色凝重的召见了海军大臣沃顿.斯宾塞和军备大臣劳合.乔治、外交大臣贝尔福,以及一些高层海军将领。
3天内损失3艘无畏舰、3艘前无畏、2艘米诺陶级装巡,还有其他一堆军舰。这样惨重的损失,让皇家海军都感到有点伤筋动骨了。
既然威廉皇帝敢动舰队决战的念头,布列颠尼亚人当然也要防着德玛尼亚孤注一掷。
敌人越是想做的事情,己方就越要提防敌人去做。
“沃顿,你倒是说说,眼下情况还可控么?多佛港的战败,要如何善后处置!舰队规模锐减,德玛尼亚人会不会突围?要如何封堵?!”
阿斯奎斯首相很生气,皇家海军居然没有侦查到敌军的空袭意图,也没有侦查到敌军在加莱港的白崖海角持续数月的秘密施工。这些问题肯定都要追责,并且拿出补救方案。
沃顿.斯宾塞大臣也是脸色铁青,嘴唇紧咬,犹豫了半晌,才首先表态担责:“首相阁下!海军的事情,我肯定也有一些责任,但不是主要责任。希望再给我一个机会,完成即将开始的达达尼尔海峡登陆行动!
眼下德玛尼亚人突然两线全力空袭、炮击,说明他们将有大举动。他们的本意应该就是要对露沙下手,只是觉得飞艇这种兵器、即将被人找到软肋弱点,所以在对露沙人大规模空袭的时候,也分了一半兵力空袭我国本土各军港,就是想在飞艇被淘汰之前捞一笔。
从结果来看,德玛尼亚人这次也算是赌对了,因为在持续3天的高强度空袭对抗中,帝国的防空部队和战斗机部队,已经通过不断试错找到了对付飞艇的办法,那就是给战斗机的后座重机枪加装白磷弹链!
而且,海军部目前在紧急推进两个项目,一个是解锁所有4吋舰炮和4吋港口固定火炮的最大射击仰角,让4吋炮也能抬高到75度以上,这样就可以把炮弹的最高射高轻松打到6000米。
以飞艇的慢航速和庞大体型,只要好好瞄准,哪怕是6000米高的目标,只要累计轰上百余炮,也多半能打中的。
至于另一个项目,就是委托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紧急研发燃烧室压力更强劲的飞机引擎。罗尔斯-罗伊斯方面估算,新引擎会导致飞机整机成本至少提升三成以上,甚至一半。引擎本身的造价,则会几乎翻倍,其中要用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技术。
罗-罗工程师已经严密评估过了,以后我们的战斗机可以稳定飞到3500米以上高度,再配合定制的长身管机枪和白磷弹,应该可以稳定对5000米的敌飞艇造成威胁了。
这两个项目前者可以在三季度结束前完成,后一个项目今年年底也一定能完成。另外,多佛-加莱空战还给了我战斗机部队血的教训,航空生产商已经发誓,三季度末之前,一定完成德玛尼亚人那样的战斗机射击协调器研发和生产。
到今年四季度,我们的战斗机就可以拉平和敌人的技术差距、到时候也能在机头安装同轴机枪、朝着正前方开火。这几天的血战虽然损失很大,但我们已经找到了对策和破解之法,敌人的空袭部队后续将不再有所作为!
敌人目前应该还有五十艘的飞艇库存,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战虽然给我们造成了相当的损失,可我们找到的对策,也让敌人最后的五十艘飞艇价值大减、变成了只能用来侦查的废物。
五十艘飞艇的造价,也差不多相当于二三十艘轻巡洋舰、或是三艘新锐战列舰了。所以我们也相当于是打掉了敌人三艘新锐战列舰,亏得并没有那么多……”
沃顿.斯宾塞大臣各种窃词狡辩,一番赢学论证之后,居然得出了“双方其实打了个五五开”的结论。
总之一切都能赢!至少没亏那么惨!
这就是做账的艺术。
不过阿斯奎斯首相也不是什么善茬,这种说法也就骗骗普通民众安抚一下人心,首相自己肯定是信不了半点。
他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示意沃顿赶紧拣要紧的事儿说:
“补救措施我已经知道了,细节不用和我说,我只要结果!你既然说了,让敌人的飞艇和岸防炮部队的打击就此无效化,我希望你说到做到!要是再有主力舰因为隔海炮击或空袭而沉没,你就等着滚蛋吧!
至于你说的达达尼尔海峡登陆行动——现在形势已经危急到这种程度了,你还要坚持如期实施这场战役么?要是本土这边,德玛尼亚人趁着我们刚刚损失了3艘无畏舰的契机、寻求舰队决战怎么办?
帝国的皇家海军总规模和总战力虽然还超过德玛尼亚人至少两三成,但帝国要是分兵,情况就不好说了!你非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分兵?!”
沃顿大臣眼看自己筹备了那么久的、心心念念的达达尼尔海峡登陆行动,都有可能被这个变故打乱,内心简直焦急到不行。
他连忙赌咒发誓地劝说:“首相阁下!这时候千万不能动摇啊!根据截获的无线电情报显示,德玛尼亚人近期很有可能对露沙扩大行动规模的。我之前也说了,他们的西线空袭,更像是‘飞艇战术失效前的末日疯狂、最后吃干抹净捞一票’。
所以,他们现在绝对没有足够兵力寻求与皇家海军的舰队决战!而我们恰恰要趁着这个机会支援露沙人,否则一旦露沙的海军有个闪失,被德玛尼亚人各个击破先消灭了,到时候德玛尼亚人再回过头来集中兵力和皇家海军决战,情况才会更危险!
至于您担心的本土安危、北海制海权问题、以及是否会给敌人的战巡突破封锁进入大西洋执行破交任务的机会,我觉得都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
地中海方向的战役,我会尽量集中前无畏舰和备用的防护巡洋舰队去执行任务,尽量不调用高速主力舰,这样对于本土和北海方向并不会造成漏洞。
请务必支持这个计划继续实施!否则我们就掉进德玛尼亚人的陷阱了!德玛尼亚人之所以搞这么多小动作,就是因为怕帝国干扰他们集中力量屠戮露沙人,而德玛尼亚越要阻止的事情,我们就越该不避艰险地去做!
我愿意用我的仕途前途担保,如果这个计划还失败,我就引咎辞职放弃一切公共职务,为整个战役决策负责!”
沃顿.斯宾塞大臣也知道自己的剩余信用值在首相那里已经不太够用了,只好孤注一掷,赌上了自己的整个政坛前途。
阿斯奎斯听到这里,才终于有所意动。
这还是他手下的大臣,第一次拿自己的前途当赌注。既然都押得那么大了,想必是非常有把握,就再给对方最后一个机会好了。
“你确信,无线电监听部门,真有探查到德玛尼亚人的动向?他们最近真会对波罗的海和黑海的露沙海军动手?
之前无线电监听部门也提供过好几次敌军舰队行动的重要情报,但最后总有希佩尔那种下克上抗命独走的人、以及施佩那种不要命的人出来搅局。”阿斯奎斯首相,最后确认了一个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能得到百分百肯定的答案,那他就决定最终批准一切按原计划行事。
沃顿斩钉截铁地确认道:“我敢发誓!情报部门破译的敌军无线电密码,明明白白显示他们近期就要对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动手。
我们的情报破译是没有问题的,只能说,德玛尼亚的海军将领随机应变甚至临时抗命的情况太多了,才导致之前的情报没能发挥充分的作用。”
阿斯奎斯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就最后再观察一次,看看无线电密码破译部门到底有没有用吧。
但他们又哪里知道,这一次,希佩尔和施佩跟海军部后方联络的行动计划大致方案电报,确实都是真的。
希佩尔一开始还私下里问了鲁路修,这次要不要再欺骗一下。但鲁路修却劝他:实话实说即可。只要略去一些技术细节,别在无线电里提及。
所以,“德玛尼亚人即将在波罗的海展开攻势行动,即将在黑海展开攻势行动”,这两条消息都是真的。
但泄露了也没关系,这就是阳谋。布列颠尼亚皇家海军进不了黑海,进不了波罗的海,我就是告诉你又何妨,只是让你干着急。
而威廉港海军造船厂的武器研究所、发明了新的“刮底拖网式扫雷链”这一消息,就压根儿没必要在无线电报里提了。
也没人规定战略请示的电报,要请示到这么细节吧?
而只要敌人不知道这种秘密武器的存在,单单知道一个“德玛尼亚人要进攻”的消息,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这不,就在沃顿大臣得到首相点头首肯、继续执行达达尼尔海峡登陆战役的准备工作的同时。
沃顿也请求首相批准、让海军情报局和露沙人共享一部分情报,以提醒露沙人。
首相点头了,然后沃顿大臣就让40号房间的人,给露沙人发去一封秘电,提醒他们近期注意提防、让舰队做好作战准备。
而露沙人收到警告后,倒也没有不信,只是觉得敌人的威胁不大,说不定还能趁机削弱德玛尼亚海军!
露沙黑海舰队司令安德烈.奥古斯托维奇.埃伯哈特上将得到盟友警告后,第一时间就判断出,这是一个勾引敌人来进攻、然后用水雷阵重创敌舰队的良机。等敌人被削弱后,露沙黑海舰队主力再杀出去歼灭残敌、收拾残局!
而波罗的海舰队这边,舰队司令尼古拉.奥托维奇.冯.埃森上将,也同样相信了沃顿大臣的警告,也表示了感谢。
但他同样认为,这是一个趁着德玛尼亚人先被水雷削弱、然后重创之的天赐良机!
“什么?你们说,德玛尼亚舰队近期有可能试图从伊尔别海峡杀入里加湾,以威胁我库尔兰半岛和里加地区守军的侧后?太好了!非常感谢布列颠尼亚同行提供的情报!
不过你们尽管放心,我波罗的海舰队已经在伊尔别海峡布设了数千颗水雷!德玛尼亚人想进入里加湾、那就是在送死,我们正好趁机重创德玛尼亚舰队!”
这就是露沙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尼古拉.奥托维奇.冯.埃森上将给沃顿.斯宾塞海军大臣回密电的感谢信内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