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当露沙常乃超遇到德系李云龙
第144章 当露沙常乃超遇到德系李云龙
由于那几艘露沙肉侦驱逐、靠着送人头的代价、点亮发现了德涅斯特河口海域的大批德玛尼亚军舰。
卢金少将很快研判出,这绝不是他的敖德萨分舰队能够对付得了的敌人,必须立刻和埃伯哈特上将的黑海舰队主力会师、合兵一处,才有可能一搏。
对面那伙敌舰,几乎是把德玛尼亚人战前卖给奥斯曼的军舰家底,全都孤注一掷拿出来了!
而随着卢金少将的退缩,德涅斯特河口战区的露沙陆军可就遭了殃了。德玛尼亚人的后续登陆部队,正在以每小时几条运输船的速度,不断上岸。
敖德萨城内的罗马尼亚方面军司令埃弗特上将不断得到前线急报,说海军还没来配合,而敌人的登陆部队每两个小时都有可能多出来一个团。
这样严畯的局面,终于让埃弗特上将等不了了。他决定先发制人、顶着敌人的海陆合力,强行发起进攻,利用自己的部队规模远超登陆之敌,先用人海把敌人淹没。
毕竟此时此刻,岸上最多也就2个团的敌人。就算自己从敖德萨城西南郊紧急调部队奔袭20公里过去强攻,赶路算他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到时候上岸的登陆部队也就4个团。
只要己方有绝对人数优势,还是有机会把敌人推下海的!
31日早上8点,被迫临时变招的埃弗特上将,终于正式下达了这个命令。
驻扎在敖德萨城西南郊、奥维季奥波利区的露第6集团军的1个军,立刻被勒令紧急行军,前往德涅斯特河河口北岸,把登上北岸的德玛尼亚军全部推下海!
或许有些看官对于露沙军队在罗马尼亚一线的部署不太了解,看起来不直观。
但只要知道一点,就能提纲挈领抓住整个战役的脉络了:
这位新任的罗马尼亚方面军司令埃弗特上将,原本是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的司令。但是西南方面军主力在几个月前被德奥联军歼灭在匈牙利了,原方面军司令也被杀了。
加上露沙人又要提防新冒出来的露-罗边境这一新前线,于是就把西南方面军拆成了两个方面军。
一个仍然叫西南方面军,负责利沃夫至文尼察一线的防线,司令部驻地在基辅。另一个就叫罗马尼亚方面军,负责比萨拉比亚到罗马尼亚的边境,司令部驻地在敖德萨。
而埃弗特上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临危受命,从原西南方面军的一个集团军的司令,被提拔到了整个罗马尼亚方面军的司令。
眼下,露沙全国的13个一线集团军,被分配在如下6个方面军里,从北到南依次是:
1.北方面军:司令部驻地就是首都圣彼得堡,司令为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夫上将。负责拱卫京畿,下辖第1、第12集团军。其中第1集团军是去年在坦能堡、马祖里湖等历次战役被兴登伯格全歼过一轮后,重新新建的。
2.西北方面军:司令部驻地为里加,司令为尼古拉.鲁兹斯基上将,负责立陶宛、拉脱维亚防区。下辖第2、第5集团军。其中第2集团军也跟前述的第1集团军一样,是被全歼过一次后重建的。
3.西方面军:司令部驻地为华沙,司令为沙皇的亲叔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军衔元帅),负责波兰、白罗斯防区。这也是今年下半年露沙全国最重兵防守的方面军,包含了第3/8/10/13一共4个集团军,还有大量临时拉丁的波兰本地新兵,总共集结了200多万人。
4.西南方面军:司令部驻地为基辅,司令为帕维尔.普列韦上将,负责基辅罗斯大平原中部,北部的防御。下辖第4、第7集团军。
5.罗马尼亚方面军:司令部驻地敖德萨,司令为阿列克谢.埃弗特上将,负责原罗马尼亚边境防线。下辖第6、第9集团军。
6.高加索方面军:司令部驻地巴统(在格鲁吉亚),司令尼古拉.尤登尼奇中将,负责外高加索地区与奥斯曼人的交战。原下辖3个独立军,如今刚刚筹建为第11集团军——因为第11集团军几个月前在匈牙利被德奥联军全歼了,番号空出来了,就给高加索方面军用。
所以,眼下在对罗马尼亚方向上,露沙军就只有1个方面军、2个集团军的兵力,来对付德第6集团军的4个军。
而德第6集团军还有一小部分兵力、大约2个军,则配合一些奥利奥陆军,驻扎在利沃夫,与露西南方面军的部队对峙。
德1个集团军加一些辅助部队,就要打露沙2个方面军、4个集团军,名义上是1挑4了。
只不过德第6集如今已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扩编集团军,本身的6个军18个师就有33万人。加上那10万从解救的奥国战俘里转化投德的部队、组成的超大“独立军”。
如今德6集一共是7个军43万人,加上配合作战的奥军,总数也超过了50万。
对面露沙人2个方面军的4个集团军加起来,一共120万人,但其中西南方面军的70万人被德第6集的2个军12万人加8万奥军、总计20万拖住。
剩下罗马尼亚方面军的50万人打德6集4个军21万正面部队和10万绕后登陆部队,总计31万。露沙人其实根本不占太大人数优势。
罗马尼亚方面军的这50万人里,露第6集团军的28万人部署在敖德萨周边防区。而露第9集团军的22万人部署得还要靠后一些,他们要负责第聂伯河河口地带如赫尔松、以及整个克里木半岛防区。
现在,露第6集的3个军,已经被绕后威胁了,还剩下3个军,敖德萨周边驻守了2个,尼古拉耶夫周边驻守了1个。
埃弗特上将派出了敖德萨守军的1个军去反推隆美尔,如果不能得手的话,敖德萨的守卫力量都会遭到严重削弱,但他又不得不赌。
……
几小时后的正午时分,埃弗特上将匆匆派去反击登陆场的露6集1个军。
终于在军长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少将的带领下,抵达德涅斯特河口北岸地区。
部队从敖德萨郊区的奥维季奥波利出发,经过4个小时的徒步,强行军了17公里,急匆匆赶到前线。
虽然这个行军速度,比后世现代军队军训要求的“5公里负重行军”达标值的一半都不到(目前一些比较严格的国家,要求野战负重行军,5公里26分钟跑完算及格)
但对于孱弱的20世纪初露沙步兵而言,还是有大部分人气喘吁吁,状态大减。更要命的是,这些部队赶来时,炮兵都没法立刻从行军状态切换到部署状态。
而对面的德第6集团军独立军,已经有超过1个整编师的部队上岸了。
德玛尼亚人同样只有步兵上岸,没有来得及把大炮运上来,但是没关系。
因为德玛尼亚黑海舰队的一些驱逐舰,已经驶入了德涅斯特河口泻湖,可以从河口泻湖的水面上,用舰炮直接火力支援陆军兄弟。
德系驱逐舰只有88毫米的小管子,没有105炮和更大的炮,但射速却比陆炮快得多。
而对面的露沙人,连76毫米炮都还没展开,基本上也只能靠步兵直接冲锋,完全谈不上优势。
……
“露沙人居然这个时候就来反击了,来得还挺快,这是想趁着我们立足未稳,把我们重新推下海么?”
德涅斯特河口北岸的简易阵地上,新上岸的独立军第2师师长、李斯特少将,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了来袭的敌情,立刻就组织防御——这位李斯特少将,就是当初鲁路修穿越之初时遇到的第16团团长,也是后来鲁路修手下那位威廉.李斯特营长的堂兄。
李斯特师长让部队赶紧依托建筑物、残骸和散兵坑,以及刚刚布置的重机枪掩体,对着仓促来袭的露沙士兵坚决反击。
一排排胡乱冲上来的露沙步兵,原本想欺负北岸河边的德兵人少,想靠绝对数量优势碾压。结果却被一排排地扫倒。仅仅持续了不到15分钟,最初的试探性攻势就被击退了,满地留下至少四位数的尸体。
不过,随着露沙人暂时退走,一个难题也摆在了已经上岸的德玛尼亚军面前:下一步,是继续固守,还是顺势反击?
李斯特师长做法比较保守持重,他决定继续固守,因为拖得越久,己方兵力就越强,每过两个小时,运输船队就能从后方再多运来一个团的援兵,时间站在自己这边,何必还要冒险呢?他是刻板的老派军官,这样想也很正常。
但是,跟李斯特师长互不隶属的隆美尔上校、他作为教导空降师1团的团长,立刻提出了不同意见。
“李斯特长官,我认为应该赶紧抓住这个契机反攻!敌人的第一波冲锋尝试失败了、退却了下去,肯定是因为他们意识到,没有炮兵的掩护,光靠绝对人数优势蜂拥也打不赢我们。
所以这次暂时退却只是为了给炮兵部队争取展开的时间——我们不能给他们这个时间,要立刻发起反冲锋!
同时,可以让已经驶入湖口泻湖的那几艘驱逐舰,甚至是海岸边近处的重炮战舰,都朝着敌军进攻阵地和纵深阵地火力覆盖!随后我军冲锋,彻底占领他们的出击阵地!”
李斯特师长闻言稍稍吸了一口凉气:“这样太冒险了吧?我们的任务是确保滩头阵地绝对稳固。而且敌人的火炮就算部署完了,射程也不可能比我们的舰炮更远。
他们肯定会部署得比较靠后,威胁不到我们的。否则一旦他们部署得太过突前,那就是白白送死,我们的舰炮完全可以等他们部署好了,再由飞艇校射将其全部端掉!”
隆美尔却坚持自己的激进打法:“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更要发起反冲锋了——敌人肯定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部署炮兵的时候,肯定会有一部分做进攻性部署、一部分做防御性部署。
进攻性的那部分,会激进地部署到足以威胁我军阵地的前沿近距离上。防御性的那部分,则部署到够不到我军阵地、但我军舰炮也够不到它们的内陆深处,为的就是阻止我军后续反冲锋。
我们只有现在立刻火力准备、随后发起冲锋,才能打击到敌人的纵深阵地,让他们连那部分防御性部署的炮兵都来不及部署完,就被我们地面占领端掉了!否则等他们的防御性部署做完了,我们再冲,损失就大得多了!”
李斯特目瞪口呆,完全没想到隆美尔这小子野心这么大。
彼此固守、相安无事都不满足吗?还想靠1个立足未稳的师,直接反推敌人的1整个军?哪怕那个军刚刚受挫了一波、折损了几千人、士气很低……
就在两人相持不下、犹豫之际。隆美尔所在的团的电台兵收到了一封电报,并立刻呈给了隆美尔。
“团长!鲁路修师长发来电报,他在‘戈本号’上,得到了飞艇侦查的结果,他下令我们师立刻准备投入反攻!他会让驱逐舰队配合火力准备的,还有‘维切尔斯巴赫号’和‘梅克伦堡号’战列舰会给我们提供掩护!
不要给敌人前沿部署炮兵阵地的机会!他还说,李斯特师长跟不跟是他们自己的事,鲁路修师长只要求自己的师立刻准备反攻!当然,具体一线情况由你自行判断。”
鲁路修本人没有上岸,但他在“戈本号”战列舰上也能通过飞艇同步共享侦查信息,做出自己的决策研判。
而且鲁路修相比隆美尔和李斯特还有一个优势——鲁路修可以实时掌握施佩上将的舰队调度情况,在李斯特和隆美尔看来,施佩上将的前无畏舰说不定都拉去封堵露黑海舰队、以求在海面上赢得舰队决战时的绝对优势兵力。
所以李斯特和隆美尔,是不可能想到有两艘老式的前无畏舰、在这种节骨眼上都还能参加对岸火力支援的。
要是早知道海军是这样分配火力的,李斯特也有胆子立刻冲了。
“原来海军那么慷慨,能分2艘前无畏一直给我们火力支援?那还等什么,赶紧让他们炮击,搞徐进弹幕,然后我们就冲!我们独立军第2师也不会落后的!鲁路修这家伙,真是能协调资源啊,连海军都那么卖他面子。”
李斯特师长立刻做出决策,这步棋他跟了。
……
就在几人收发电报、研判情报的时候,河口内的驱逐舰,和近海的前无畏舰,其实就已经开火了。
4座双联装240毫米40倍径舰炮、总计8根管子,以最大仰角发射高爆弹,对着露沙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轰击。
还有18门单装150毫米副炮、12门88毫米炮,也竭尽全力对岸炮击。
哪怕这两艘前无畏舰因为吃水问题,开炮时距离海岸还有4公里远,浪费了4公里的有效射程,但也足够覆盖露沙人大片的出击阵地了。
“维切尔斯巴赫级”前无畏舰的240毫米炮,在如今的海战主力舰对决中,用处已经不大了。1900年这款军舰开工的时候,之所以选240的口径,就是从甲午海战中吸取的教训,当时各国海军主流都认为“射速太慢的大口径火炮,还不如次口径的高射速炮”。
而当时280毫米的炮还造不出速射炮,240毫米是可以造“速射炮”的最大口径。德玛尼亚海军就在这一级军舰乃至更早的“腓特烈三世级”上选了240。
(注:这个“速射”概念也是相对的。当时280炮需要90秒发射一枚,而240炮可以30秒发射一枚,已经算很“速射”了。)
但此时此刻,这些30秒能打一轮的240炮,在对岸轰击时,却是极度效果拔群。
岸上的目标哪用得着280的大管子?240都火力富余了。后世的“史泰林之锤”也才203,已经能轰平一切防御工事。
“轰轰轰”的巨炮重炮声,一时间响彻露沙军的阵地。
刚刚折损了几千人退下去、正松懈休整、想要等己方炮兵展开的露沙兵,立刻就被打懵逼了。
从军长师长到士官士兵,没有一个不懵的。
“天杀的德玛尼亚人,居然刚击退我们的进攻,就直接反击了?”
“哪来的这么狠的重炮?这是战列舰在炮击么?不是说好了我军的黑海舰队已经出击了、敌人的战列舰肯定都去迎击黑海舰队了么?怎么还有余力留在这儿对岸炮击!”
“海军那些废物到底在干什么?”
数以万计的露沙士兵,原本只是攻势受挫后、稍微退却了一两公里、拉开距离,都还没找到掩体呢,野地里也没来得及挖散兵坑。
突然就被敌人的重炮覆盖,还是如此猛烈全面的覆盖,一时间死伤极为惨重。
但这种情况,又能怪谁呢?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军队,如今都还没有“反登陆作战”的经验。下意识第一反应就是拒敌于滩头,敌人上岸了就立刻尝试推下海。
至于如何提防掩护登陆的敌军舰炮火力,这个课题原先根本就是空白,全世界任何人都没经验。
嗯,或许鲁路修这个穿越者有经验,但也只有他一个人有经验了。
成百上千的露沙步兵如同牲口一般直接被炸成肉泥。火力准备只持续了15分钟,该覆盖该炸平的区域,就彻底炸平了。
隆美尔等炮火一开始延伸,立刻就指挥部队冲出掩体,发起反攻。
而对面的敌人已经溃不成军,全都在试图往后逃,一个站得稳脚跟的都没有。
几个团的德玛尼亚部队一路狂撵,就追着一整个军的露沙兵踹屁股。
露沙军一口气溃退了至少七八公里,跑不动的就全部丢枪跪下当俘虏。刚刚从炮车上卸下来、还没来得及部署的大炮,不是被炸毁炸损,就是直接被德玛尼亚人缴获。
其炮兵部队的窘迫程度,简直比常乃超遇上李云龙还狼狈——哪有一方刚刚气喘吁吁赶到战场,炮兵都还没展开,人数少得多的防守方就直接反攻的?这符合兵法吗?你隆美尔会不会打仗的?
这个兵败如山倒的露沙军长、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少将,内心便是这般忿忿不平。
——
ps:仔细一看,今天又是1万2千字的一天……最近都更新更疯了。我第一次对没有精品的书更这么疯狂,这是全靠信仰充值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