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7章 黑海舰队的末日下

      第147章 黑海舰队的末日-下
    德系辅助舰艇们,倒也知道露沙人主力舰的副炮火力依然凶猛密集。
    所以它们虽然要搞鱼雷冲锋,但也不敢靠得太近,只是在7~8公里的距离上,就草草丢下了数排呈扇面弧形分布的鱼雷,随后就赶紧再次拉开距离。
    所有的鱼雷,也都预先调到了“低速大航程”模式,只求远距离抽奖。
    如果“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此刻还能保持21节的相对高航速,遇到这种远程低速鱼雷当然不用害怕。
    但问题就在于,现在这两艘露沙主力舰不但航速低,关键是连转向都很困难了,几乎只能走直线。
    这种走位很容易被敌人预判提前量的模式,简直就是鱼雷的靶子!
    看到敌舰鱼雷冲锋时,埃伯哈特上将内心顿觉一阵冰凉,万念俱灰。
    “不好!敌人大规模释放鱼雷了,快让驱逐舰上前扫射打爆鱼雷!”
    事情到了这一步,埃伯哈特上将也只好勒令属下用旗语和灯光、强行勒令驱逐舰们上来护航、用小口径炮对着海水开火,拦截航行的鱼雷。
    而事实上,他其实是在指望驱逐舰能帮战列舰挡鱼雷。
    一番手忙脚乱的操作后,数艘驱逐舰上来猛烈朝着水面航迹开火,倒也打爆了个别鱼雷。
    更多的鱼雷则是顺利冲到露沙无畏舰面前,其中2枚鱼雷果然击中了过来扫雷的露沙驱逐舰,那2艘驱逐舰也当场暴毙,算是帮战列舰挡枪而亡。
    但还是有1条鱼雷冲破了阻挡,最后击中了转向极度困难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导致其左舷水下破了一个好几米的大洞。
    又有两千吨的海水涌入,让船变得既往左斜又往船头埋,而右后方整个高高翘起。甚至能看到船最右后方的那一轴螺旋桨桨叶都部分露出水面了。
    (注:露国的战舰和布国一样,也是四轴推进的,只有德系是三轴推进。)
    中了1枚鱼雷后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号”,航速进一步锐减至11节,更不可能跑了。
    远处的“毛奇号”和“戈本号”,已经把距离缩短到16公里,随后转向进入战列线,并且一边开火、一边继续以大约30度的夹角缓缓靠近。
    20门280毫米50倍径新锐火炮加入战团,竟把露沙人的总计19门305炮压制住了——
    之所以刚才还有22门,现在变成了19门。当然是因为中雷后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号”的船头1号炮塔那3根管子也用不了了,因为船头过于下沉,那座炮塔已经失去了射界。
    埃伯哈特上将看着满目疮痍的军舰,心情悲凉,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继续对正在集火的“扎林根号”开火!把所有305炮弹倾泻到它头上!就像之前集火“维丁号”时那样。
    因为埃伯哈特上将已经看得很清楚了:那两艘前无畏舰距离自己只有10公里,而那两艘“毛奇级”还在16公里之外。
    相差6公里,命中率会差非常多。虽然远处的目标更值钱,可自己要跟16公里外的目标对射、留着近处10公里的8门240继续直瞄抽自己,那今天很可能再也不会有任何战果了。
    施佩上将完全可以一发现“毛奇号”被集火,就立刻让其后撤,这样双方的命中率都会降到0,自己就是在纯浪费炮弹和时间。而对方近在10公里的那8门240就能一直开火削弱自己。
    这是很容易算明白的账。
    要打,就要打眼下己方命中率高得多的目标,哪怕他相对不值钱。
    ……
    “没想到敌将还很冷静,他这是想临死再拉个垫背的,击沉‘扎林根号’了!那我们也让‘毛奇号’、‘戈本号’靠过去,逐步拉近到……12公里。过程中要保持齐射,尽量输出火力。
    同时,让苏舜将军带着‘施瓦本号’和‘扎林根号’尽快拉开距离!降低敌人的命中率!”
    施佩上将也从对方的应对中,看出了对方的想法,于是见招拆招。
    炮弹飞射之际,足足十几枚280炮弹陆续落在“圣叶夫斯塔菲号”头上,把这艘最强前无畏炸得处处洞穿,最后被不知名的爆炸带走。
    施佩之所以选择先杀这个,也是因为这条船虽然是前无畏,但其动力系统没有受损,航速最快,先杀了免得跑。
    而随着“圣叶夫斯塔菲”被击沉,双方的交战距离也一路从16公里打到了12公里。
    德系280炮弹开始陆续集火落在“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头上,而露沙两舰也终于把“扎林根号”炸成了一个漂浮的铁壳子,动力全毁,巨量进水,眼见不活了。
    埃伯哈特倒也想继续对“扎林根号”多补几刀,但对方与己方之间的距离,已经拉开得比“毛奇号”更远了,这时候显然转火“毛奇号”可以获得更高的命中率。
    最终,埃伯哈特冷静权衡,觉得“扎林根号”毁成这样肯定是救不回来了,最多用拖船当废铁拖回去。
    既然如此,就果断转火“毛奇号”。
    然而,当露沙两舰转火到“毛奇号”头上时,“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已经快撑不住了。
    既中了鱼雷,船头又被随便乱穿,舰体本就不堪重负了。
    更重要的是,露沙的无畏舰,都有典型的“高攻低防”倾向。
    同样2万2千吨左右的军舰,别国都只能装4座双联装305炮,但露沙人就能塞下4座三联装。
    把双联装换成三联装,需要大量的额外吨位。而只要稍稍看看露沙人的军舰设计账目,就不难发现,露沙人用来增加炮管数的吨位,大多是从装甲上克扣下来的。
    “玛丽亚皇后级”的主装只有252毫米,“甘古特级”更是只有227。这些装甲都是防不住德系280炮的。
    随着280炮弹不断在“叶卡捷琳娜大帝号”身上穿出一个个大洞,爆炸撕碎装甲带和内部设施,这艘船的倾斜越来越大,最终往左舷翻覆。
    随着海水涌入烟囱,倒灌锅炉,“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发生了惊天动地的锅炉蒸汽大爆炸,直接把整艘军舰炸成了碎片。
    场面立刻变成了2艘“毛奇级”和1艘还能战斗的“维切尔斯巴赫级”,三打一群殴“玛丽亚皇后号”。
    又15分钟后,被集火的“玛丽亚皇后号”也缓缓沉入了海底。
    埃伯哈特上将弃舰逃生,躲上了救生艇,最后却在战斗结束后,被打扫战场的德玛尼亚驱逐舰搜捕俘获。
    露沙黑海舰队、今日参战的还剩2艘“博加特里级”防护巡洋舰、6艘驱逐舰。
    这些船试图作鸟兽散,但却遭到了德玛尼亚人的分头追击。
    没有速度优势的“博加特里级”防护巡洋舰和2艘“无理级”驱逐舰,全部被追杀在归途中。
    不过在最后的乱战中,露沙舰队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战果,他们的垂死反扑,击沉了德玛尼亚驱逐舰“雅尔希萨尔号”和2艘鱼雷艇。
    (注:“雅尔希萨尔号”是奥斯曼人买下德系驱逐舰后自己取的名字)
    只有4艘最新的、航速很高的“诺维克级”驱逐舰,逃离了德玛尼亚人的追杀,暂时回到了塞瓦斯托波尔,后来又辗转刻赤、罗斯托夫、索契等地,如丧家之犬。
    这4艘驱逐舰,“诺维克号”、“兹维诺号”、“热情号”、“愤怒号”,也算是黑海舰队名义上还存在着的最后证据了,虽然这点力量什么都干不了。
    此次黑海大海战的最终战果统计如下:
    德玛尼亚方面,累计损失2艘前无畏舰(维丁号、扎林根号)、1艘装甲巡洋舰(梅德迪耶号)、2艘驱逐舰、4艘鱼雷艇(含此前扫雷作战阶段被水雷炸沉的军舰)
    露沙方面,累计损失2艘无畏舰(玛丽亚皇后、叶卡捷琳娜大帝)、2艘前无畏(圣叶夫斯塔菲、波将金)、1艘装甲巡洋舰、4艘防护巡洋舰、9艘驱逐舰(不含3此前被飞艇空袭击沉的那些船)
    人员损失方面,因为“扎林根号”和“梅德迪耶号”都是被炸毁成死鱼后,拖曳回去搁浅报废,所以一大半船员都能获救。
    最终只有“维丁号”上的船员牺牲过半,只有一小部分被捞救回来,还有那两艘驱逐舰和鱼雷艇上的官兵,大多折损了。
    德玛尼亚方面总计阵亡、溺毙、失踪875人,受伤354人(“维切尔斯巴赫级”前无畏舰额定只有700名船员,所以人员损失比较少)。
    露沙方面总计阵亡、溺毙、失踪,5688人,受伤179人。
    另外由于此前几日的空袭作战中、大量被摧毁的露沙舰艇是在港口里被炸毁、坐沉的,有些甚至干脆就是在造船厂的船台上被炸了,所以那部分人员伤亡并不明显,水兵基本上都逃生了。
    最终,在黑海舰队覆灭时,在敖德萨、尼古拉耶夫、叶夫帕托里亚、塞瓦斯托波尔这四座海港城市,累计还有大约两万名原海军成员,因为没有军舰可开了,后续被露沙当局转为海军陆战队,立刻拿起枪帮罗马尼亚方面军守城。
    这两万人包括失去军舰的水兵,也包括原地勤维护人员、文职人员和港口要塞设施操作人员。反正就是原本带着海军编制的人,统统被临时拉去当陆军了,也算是为陆军人力小回了一口血。
    整场海上战役,在7月份的最后一天的午夜前彻底结束了。
    当历史的车轮转入1915年8月的第一个凌晨,露沙人在黑海的制海权已经化作乌有。
    ……
    随着8月1日的朝阳,从“戈本号”的右舷升起。
    站在瞭望塔上的鲁路修,上半身都沐浴在了圣光之中。
    看着墨黑色的大海在脚下翻涌,而舰队还在向着西北方的敌占区前进,鲁路修的内心思绪万千。
    昨天的激战,最终德系两战巡也是付出了一定代价的。
    毕竟露沙人的两艘战列是被彻底击沉了,持续的垂死挣扎中,敌人的反击累计击中了“毛奇号”5炮305穿甲弹,也击中了“戈本号”2炮。
    战巡相比于战列,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战巡注重火力和速度,战列注重火力和防御,所以战巡的装甲普遍是比战列弱的。
    战巡和露沙人那种“高攻低防”的战列对轰时,理论上应该是互相穿透的状态,彼此都能把对方打重伤。
    不过好在“毛奇级”的防护设施,是把有限的防御装甲都堆到了舷侧主装上,而昨天的交战距离偏偏又比较近,双方弹道都很平直,没什么机会垂直攻顶甲板。
    “毛奇级”的舷侧主装最厚的地方也有270毫米,比敌人“玛丽亚皇后级”的252毫米还厚了一点。
    加上德系钢板质量远超工业基础薄弱的露系,命中“毛奇号”主装范围的那3枚305穿甲弹、和命中“戈本号”主装范围的2枚穿甲弹,居然都硬生生扛了下来。
    只有打在“毛奇号”船头船尾的2枚非核心区穿甲弹,才真正造成了贯穿伤,也让“毛奇号”头尾都有数百吨进水,累积一千多吨,航速也降低到了22节,需要回港入坞才能彻底修理。
    而“戈本号”那点小伤,就不用入干船坞了,只要在泊位上就能修理。
    “毛奇级”相比于敌舰、真正的防御弱点,在于甲板水平装甲太薄——这也是全世界一切战巡的通病,战巡要省装甲吨位,不敢在舷侧主装上省,就只能狠狠扣甲板水平装甲了。
    对面的“玛利亚皇后级”战列舰,水平装甲其实有76~100毫米,也就是3至4吋。而“毛奇级”只有25~50,即1~2吋。每个位置都比对面薄2吋,而因为水平装甲的巨大面积,省2吋就能省出一千好几百吨的吨位给动力系统。
    要是昨日之战能跟日德兰海战那般,在始终保持在15公里以上彼此吊射,“毛奇级”说不定会被打得更惨得多。
    但谁让露沙军舰的观瞄水平远不如布国皇家海军,他们的军舰也是刚服役不久、还没充分训练磨合,命中率支持不了他们打远战。
    最终也就无法抓住德系战巡的弱点,反而只能在德舰的舒适区内交战,打出这样的结果也没什么可懊悔的。
    但不管怎么说,“毛奇号”就是在恶战中被穿了首尾装甲进水了,需要修理。如今奥斯曼和罗马尼亚境内的全部船厂,都没有可以容纳“毛奇级”的大型船坞,所以现在返航回基地也没什么意义,施佩上将这才让舰队继续带伤往西北而行,往敖德萨而行。
    他就指望陆军能给力一点,按原定计划尽快在这几天之内拿下敖德萨。
    这样一来,只要有了敖德萨或是尼古拉耶夫的造船厂、修船厂船坞,“毛奇号”就能入坞修理了。
    整个黑海战区、我方领土上没有3万吨级的大船坞,那就从敌人手里抢便是了!
    鲁路修站在瞭望塔上看了一会儿朝阳,施佩上将也爬梯子上来了,站在他旁边一起看,还从兜里拿出一个扁扁的不锈钢小酒壶递给他。
    酒瓶子不方便爬上爬下的时候揣,还是扁扁的不锈钢壶好使,随便衣服里一插就行。
    鲁路修也不客气,猛灌了一大口,发现还是带点药材味的琴酒:“您还真是很信任陆军兄弟呐,敢开着残破进水的军舰直接去敖德萨——都没想过他们的进度可能会延迟、敖德萨有可能暂时打不下来么?”
    施佩上将很有把握地淡然一笑:“我不是信任他们,是信任你。这个计划是你海陆空统筹的全局,露沙人怎么可能不败。
    反正现在回了伊斯坦堡也没处修船,就继续开回敖德萨,帮陆军撑撑腰。让老式巡洋舰抓紧时机扫雷,我们就迫近岸边,到时候配合炮击敖德萨城,给陆军助攻。‘毛奇号’只是开得慢了,火力可没受损。”
    “那还真是荣幸了,能让您这么信赖我的计划。”鲁路修也不由有些得意。
    他虽然还只是上校,但好几个上将甚至元帅,都听他的参谋计划行事,一点都不带担心的。
    舰队就这样一路行驶,当天上午9点,就回到了德涅斯特河河口海域。
    德涅斯特河口这边,还有2艘“维切尔斯巴赫级”前无畏舰在等着他们呢,这2艘船是昨天被留下负责对岸炮击的。
    还有几艘驶入河口泻湖的驱逐舰,和2艘负责继续扫雷的老式防巡。
    在主力舰队掉头去歼灭黑海舰队的这一天里,这些船也没闲着,尤其是防巡,始终在按操典和计划执行继续扫雷的任务,期间又把雷场往前扫了将近20海里,已经彻底扫出一条通往敖德萨港的安全航道了。
    既然如此,施佩上将也不客气了,他决定再帮陆军一把,直接派出军舰,炮击一下敖德萨港的兵营。
    至于仓库和码头设施、船厂,那些就不炮击了,因为施佩上将觉得那些东西很快就是自己的了,打坏了多可惜?
    需要炮击的只是敌人屯兵的地方,以及陆军炮兵阵地。
    当两艘新锐战巡开到敖德萨港附近时,城内的露沙守军立刻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敖德萨的岸防炮台,早在3天前,就被德玛尼亚飞艇的首轮空袭重点摧毁了。
    所以如今城内没有任何超过203毫米口径的重炮、可以用来反制主力战舰。
    “轰轰轰~”
    20门280毫米50倍径重炮,拿出了前些天海战中始终没机会用到的高爆弹,对着敖德萨兵营猛烈齐射。
    一时间大片大片的建筑被夷为平地,留在营房里猝不及防的士兵,也被直接炸死、或是活活掩埋在废墟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