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1章 战略性转移

      “孙驴子,你这抽的是什么烟?”三连长卫诚把头探过来。
    孙卫邦下意识护住香菸:“我告诉你,给你抽一根就不错了昂,別瞎惦记!”
    气氛欢腾之际,几人开始在房间內互相打趣。
    王松理了理衣领,转身看向墙上的巨幅画像,心中不免升起一股豪迈。
    蒋公,你没做到的事,我做到了!
    不管最后怎么样。
    史书里不会再写,日本关东军占领奉天后,劫掠了多少国家財產,只会写日本关东军以下克上,擅自挑起战爭,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擦!
    钢轮摩擦燧石的尖锐刮擦声响起,王鬆手里的英制rench型打火机喷出火苗。
    这防风煤油滑轮打火机看似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记得穿越前看过一张图片。
    一名国军士兵脚上穿著匡威,拿著步枪和日本人打仗。
    这个火机是王松从办公室抽屉里翻出来的,用起来还挺顺手。
    猛吸一口烟雾后,王松看向廖何:
    “奉天周边县城的情况怎么样?”
    廖何眉头皱起:“情况不太乐观,日本关东军出动了飞机,地面第2师团挺进速度非常快,铁岭,抚顺,本溪相继失守......有些逃出城的百姓,被迫又撤了回来。”
    王松弹了弹菸灰,看向身后的地图。
    廖何说的这几个城市,距离奉天都非常近,毫不夸张的说,日军在编织一张巨型的封锁网。
    而网中间的猎物,就是奉天!
    “准备一下,咱们也该撤了!”
    原本计划是在奉天城內滯留两天。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如果再待一天的话,恐怕就要被日军围死在这里了!
    “是!”
    王松抬头向地图上方扫视:
    “吉林现在什么情况?”
    如果没记错的话,歷史上的吉林,在918事变后没多久时间,就全省向日军投降。
    孙卫邦插话:“吉林是辅帅张作相的地盘,有他在,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其他几名军官纷纷点头。
    辅帅张作相可是和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在东北德高望重,和新一代军官不一样,这些“老派”军阀把东北看的比命还要重。
    廖何却摇了摇头:
    “我们查探到了消息,张作相父亲去世,他本人目前在锦州治丧!”
    王松点了点头,看向廖何的目光中充斥著讚赏。
    部队脱离了东北军的作战序列,不仅补给,粮草,军餉需要自给自足,就连基础的情报,也要自行收集。
    为了解决这件事,他刚批准成立了一个情报科。
    隶属参谋部,暂时由廖何统领。
    仅一天的时间,这个情报科就收集到了这么多信息,虽然都是些半公开的情报,但表现的也还算不错。
    孙卫邦挠了挠头:
    “那现在吉林谁说了算?”
    廖何:“吉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
    熙洽?
    这名字怎么听著这么彆扭。
    名字前面是不是应该还有个前缀姓氏?
    王松揉了揉脑门。
    廖何继续说:“满族人,正蓝旗,祖上是努尔哈赤之弟穆尔哈齐第十子,早年曾支持过袁世凯称帝!”
    王松心里咯噔一下。
    满族正蓝旗。
    爱新觉罗氏。
    支持袁世凯。
    三要素齐全。
    就差一个恢復大清的人生目標了!
    难怪吉林会陷落的这么快。
    王松抽了根烟,看向掛在墙上的东三省地图。
    当下的局势不容乐观,辽寧作为经济,军事核心,驻兵非常少,而且分布散乱,根本就拧不成一股绳,往北的吉林,实际掌权人很可能要搞封建復辟。
    最北面的黑龙江倒是支持对日作战。
    奈何实力有限,只能眼睁睁看著南边的战火。
    王松:“先都下去准备吧,明天一早大军即可开拔,向北实施战略转移!”
    他在说话时,把最后四个字咬的很重。
    ......
    次日。
    9月20日。
    一大清早,街上呜呜泱泱挤满了人群。
    百姓们手里捧著菜篮子,奋力踮起脚尖,爭相看向路中央队列整齐的军队。
    “他们要走了,奉天终究还是陷落了.......”
    “唉,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打回来。”
    “哎,我记得有个姓李的诗人,写的那句诗叫什么来著,王师......王师......”
    “人家姓杜,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啊对,唉......我这一把岁数,估计是没两天好活了。”
    “你看那军爷,腰上別的是不是马牌擼子?怎他娘的气派!”
    “儿子!儿子!到了战场上,別给长官拖后腿啊!”
    “別挤哭了,有点事就挤那两滴猫尿!”
    身百姓熙熙攘攘,阵阵呼喊和閒言碎语声在耳边响起,换作別的时候,王松会觉得有些聒噪。
    但现如今,他的眼眶却有些微红。
    心中仿佛有一把刀子在来回搅动。
    这一走,再想回来,恐怕就要等十四年后了......
    孙卫邦从身后拍马赶来,快要抵达吉普车的时候勒住马韁:“长官,兵工厂那边的百姓都已经疏散开了,炸药也铺设完毕,老李他正在等您的命令!”
    军队改编为抗日义勇军后。
    原本的三个连,被扩充成了三个千人营。
    连长也被升任为了营长。
    还是高配版的上校营长。
    王松点了点头:“等军队出去之后,再开始爆破,米总办呢?”
    孙卫邦:“老李那边说,天还没亮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乔装出城了,护送队伍里好像还有咱们的人!”
    王松並不吃惊:“嗯,我安排的,先不用管。”
    米春霖一把年纪了,让他跟著部队行军,恐怕还没走出百里,身子骨就要开始闹毛病。
    再说。
    这种偏文化类人才,只有在后方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孙卫邦:“还有几件事,听老李那边说,兵工厂管事都走了之后,有一批技工留在厂区,说要加入咱们的队伍!”
    王松嘴角不禁上扬。
    米春霖是奉天兵工厂总办,危难之际,如何处理厂房內的那些设备,是他应尽的职责。
    自然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这种自毁根基,稍有差池便万劫不復的差事,不是谁都有胆量做的。
    米春霖活这么大岁数,也算是个老狐狸了。
    现在他把这“脏活”揽了下来。
    再怎么著,米春霖也得拿出手里的诚意。
    这批愿意隨军北上的技工就是证明。
    现在的部队不是一穷二白,卡车,火炮,枪枝坏了都需要人来维修。
    然而普通的士兵肯定不会这些。
    王松掰著手指头想了想。
    歷史上米春霖离开奉天后,好像被张学良授予了省政府主席的官职,在锦州主持省府政务。
    说不定以后还能遇见。
    老话说的好。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啊!
    王松耸了耸肩,向前挥手:
    “加速前行!”
    一阵微风吹来。
    边缘处缝有“东北抗日义勇军”七个大字的青天白日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整支部队如同一条蜿蜒长蛇般,依次开出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