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开战
刘干事在办公室的电话成了热线。
“餵?南街居委会?名单好了?好好,送过来!”
“北关?你们那边有几个?先报名字住址!”
他面前的本子上,名字飞快增加。
他还要负责初步筛选,看到名单里有口碑不好或者家里有瘫痪老人实在走不开的,就打个问號,等王国栋最后定夺。
各楼长、小组长深入每条胡同、每个大院,敲门入户。
“大妹子,有个好机会!街道办给启明招工,做出口日本的精细活!工资高!就是累点!你手巧,要不要去试试?名额有限!”
或者直接找到人:“王婶,你家小芳在家吧?街道有急事找她!”
暮色四合时,街道办刘干事的办公桌上,已经堆起了厚厚一沓写著名字和情况的纸条。
王国栋就著昏黄的灯光,一份份仔细看,不时用红笔圈圈点点,或者直接划掉:
“这个不行,她男人酗酒,家里不安生…”
“这个手是巧,但嘴太碎,爱搬弄是非…”
“这个家里孩子太小,离不开人…”
“嗯,这个不错,老裁缝的女儿,底子好…”
最终,十五个名字被圈定。王国栋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对刘干事说:
“就这十五个!通知下去,明天早上八点,准时到启明小组作坊门口集合!告诉她们,是街道办推荐的,好好表现!別给我丟脸!”
第二天早上八点。
初冬清晨的寒气尚未散尽。
启明作坊门口的空地上,已经聚集了十五位年龄不一、穿著朴素的女同志。
张大妈和李大爷也来了,站在一旁,像送孩子考试的家长。
赵铁柱站在作坊门口,努力摆出点“主事人”的架势:“各位大姐大妹子!我是启明小组的赵铁柱!感谢街道办推荐!感谢王主任!今天,就由我们启明的技术负责人,李秀兰同志,给大家面试!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进来!”
面试就在作坊一角临时进行。
李秀兰没有复杂的考核,只让每人现场模仿著做一个小样品。
她亲自示范,然后仔细观察每个人的手指灵活度、专注度和对细节的把控。
最终留下了手指灵巧、学得认真的女工。
作坊瞬间变得拥挤不堪,新老工人加起来近二十人。
另一边,就在陈默几乎要按捺不住,准备拍电报去广州询问时,一封加急电报送到了作坊。
“临江启明陈默:
贵司务实坦诚,甚慰。经爭取:
预付款30%可付,三日內电匯至贵省指定银行(中国银行江昌分行,帐號附后)。
派资深技师困难,但可提供更详尽工艺图解及重点环节录像带(隨航空件寄出)。
交期宽限至65日,极限。
请速確认接单。匯款凭证见附件。
林志远”
“成了!”陈默猛地一拍桌子,虽然交期只爭取到五天,预付款和工艺指导到位了!最关键的支持有了!
“铁柱!你立刻动身再去一趟省城!拿著匯款凭证,去中国银行江昌分行!钱一到帐,马上提出来!记住,全部要现金!小心再小心!”
陈默將电报附件塞给赵铁柱。
“秀兰!你带著技术小组,继续攻克工艺!等广州的图解和录像到了,立刻研究!同时,制定最严格的质检流程!不合格品,当场报废!绝不留情!”
......
二十天后,赵铁柱和王卫国从省城带回了珍贵的进口原料,以及几件省机械厂承诺加急赶製的专用工具。
这二十天,李秀兰和技术小组日夜研究,將复杂的工序拆解成一个个標准动作,反覆练习、固化。
她编写了极其详细的操作手册,大到摺纸的角度力度,小到缝线的起针收针,都有明確规定。
启明作坊彻底进入“战时状態”。
陈默將仓库进行了简单分区:原料区、裁剪区、摺纸区、布艺区、质检区、包装区。
新招的十名女工和原有骨干被混合编组,由王大娘、孙婶、吴小芳、张红各带一组,实行三班倒!
墙上贴上了巨大的倒计时牌:45天!
李秀兰设立了四道质检关口:原料入厂检验、半成品抽检、关键节点全检以及成品终检。
她的桌边放著一个藤筐,里面堆满了被判定为废品的残次品——尺寸偏差一丝、针脚歪了一针、顏色有一点点不匀…都无情地被扔了进去。
她的声音因为不断讲解和训斥而变得沙哑,女工们在她面前大气都不敢喘。
“李工,这个樱的瓣尖…好像差了一点点?”一个年轻女工怯生生地拿著一个摺纸部件。
李秀兰拿起放大镜,对著灯光仔细看,又用游標卡尺测量,冷声道:“尖端弧度偏差0.7mm!超过0.5mm公差!废品!重做!记住,手指压在这里的力度要均匀!看录像回放第17分钟!”
女工眼圈一红,默默拿回部件。
王卫国成了“后勤部长”兼“救火队长”。
他带著两个小伙子,日夜盯著原料库存,精確计算消耗,確保不断料。
哪个组的专用工具出点小问题,他立刻带著工具箱衝上去修理调试。
夜里巡查,给熬夜的女工们送热水、煮麵条。
赵铁柱负责监督三班倒的交接和纪律,同时,他负责跑腿,联繫文化馆借录像机、去邮局取广州寄来的补充资料、甚至去市里打听哪里能做简单的环保测试。
陈默泡在作坊里,和技术小组一起解决最棘手的难题。
然而,就在生產艰难地步入正轨,大家刚刚看到一丝希望时。
负责夜班布艺组的孙婶,脸色惨白地衝到陈默和李秀兰面前,手里拿著一块刚染好的布料,声音都在发抖:“陈…陈组长!秀兰!出大事了!你们看这顏色!”
李秀兰一把抓过布料,又拿起日方提供的標准色卡和一块之前用进口染料染好的样品布,衝到最亮的灯泡下。
她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新染的这批布,在灯光下,对比色卡和样品就能看出的偏蓝!
尤其是在特定角度下!
“delta e…肯定超了…偏蓝…偏冷…”
“是这批新开的染料桶!色號…色號標籤是对的,但顏色就是不对!”
她翻看染料桶,是同一批进口货,標籤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