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4章 夜校

      “张大爷,您別急,放这儿我看看。”
    陈默接过收音机,先掂量了一下,然后打开后盖。
    里面是排列整齐的电路板、中周变压器、电解电容和几个锗三极体。
    插上电源线,打开开关,喇叭里果然只有持续的“沙沙”声,没有电台信號。
    他熟练地拿起万用表,调到电阻档,先测量了电源输入端的电压,正常。
    接著,他用万用表的表笔,沿著信號通路的关键点逐一测量电压和关键元件的通断。
    很快,陈默的万用表笔停在一个標著“c5”的电解电容上,錶针摆动异常。
    他用电烙铁烫化焊锡,取下那个电容,用万用表电容档一测:“张大爷,找到了,是这个耦合电容老化失效了,容量没了。换个新的就好。”
    他从零件箱里找出一个规格匹配的新电解电容,剪掉多余的引脚,在电路板背面找到对应的焊点,烙铁头沾上一点松香和焊锡,手腕轻巧地一抖,新的电容就稳稳地焊好了,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
    盖上后盖,插上电源,打开开关。
    “滋啦…沙沙…亲爱的听眾朋友们,现在是评书连播时间,请听单田芳为您播讲《隋唐演义》…”
    “哎哟!神了!神了!小陈师傅,你这手艺绝了!这么快就修好了!多少钱?”张大爷脸上笑开了。
    陈默擦了擦手:“张大爷,小毛病,换了个电容,收您一块五毛钱吧。”
    “值!太值了!”张大爷痛快地掏出一块五毛钱,递给陈默,“以后我家电器有啥毛病,就认准你了。”
    他宝贝似的抱著修好的收音机,乐呵呵地走了。
    赵铁柱正巧走了进来,看见这一幕。
    “默哥,咱们现在都是赚外匯上千块的大生意,你怎么还在这做些这种小生意呢?”赵铁柱不解道。
    陈默笑了笑:“柱子,咱们现在启明工艺社走上了正轨,不需要我再多操心,这是好事,也说明大家成长了。”
    “我开这个维修部,一来是爱好,二来呢,也是对支持我们启明的乡亲们的回报,这修修补补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对他们可能就省了一笔换新的钱,也算是为街道做好事吧。”
    赵铁柱闻言,对陈默比了个大拇指。
    “不愧是默哥,思想觉悟就是高。”
    另一边,李秀兰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面前摊开著帐本、单据和一把木质算盘。
    手指在算盘珠上飞快地拨动著,发出有节奏的“噼啪”声音。
    自从她报名参加了县工人文化宫开办的会计培训夜校班,整个人气质又有了不一样的改变。
    上课时间是每周二、四、六晚上的七点到九点。
    工人文化宫是一栋老建筑,红砖外墙,夜校教室位於二楼尽头。
    教室不大,摆放著二十多张课桌椅,天板上吊著两盏长管日光灯。
    一块不大的黑板掛在讲台前,上面用粉笔画著简单的表格和数字。
    这天周四傍晚,快七点了,李秀兰匆匆赶到文化宫。
    推开教室门时,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大多是二三十岁的男女。
    李秀兰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坐下,把帆布包放在腿上。
    讲台上,站著一位头髮白、戴著老式黑框眼镜的老师。
    他姓顾,退休前是县商业局的资深会计,说话带著浓重的本地口音。
    “同学们,今晚我们继续讲『复式记帐法』的核心——『借贷记帐法』!”
    顾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借”和“贷”两个大字。
    “记住!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是铁律!”
    李秀兰赶紧从帆布包里掏出笔记本和一支钢笔。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之前的笔记:会计科目、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帐户结构…
    “比如,启明工艺社。”顾老师举例,目光扫过李秀兰。
    “用现金购买了100尺的確良布,了150块钱。这笔业务,怎么记?”
    李秀兰脑子飞快转动:“现金少了…布匹材料多了…”
    她在笔记本上写下:
    借:原材料(的確良布) 150元
    贷:现金 150元
    顾老师走到她旁边,看了看她的笔记,点点头:“对!李秀兰同学记对了!借方记『原材料』增加,贷方记『现金』减少!这就是资產內部的一增一减!”
    李秀兰脸上掠过一丝窃喜,但很快又被新的知识所吸引。
    接著,顾老师讲到了成本核算的初步概念。
    “…不能光记流水帐!要知道你卖出去的东西,到底了多少钱!这就是成本!”
    他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表格,列出原材料、人工、水电、折旧等项目。
    “比如启明做一条錶带,用了多少布?多少线?缝纫机转多久?电费摊多少?工人做一条要多少时间?工钱摊多少?把这些加起来,才是这条錶带的真实成本!有了成本,你定价、算利润,心里才有底!”
    李秀兰听得眼睛发亮!
    这正是她最困惑也最想弄明白的地方!启明现在赚了钱,但到底赚了多少?哪些產品赚钱?哪些可能亏本?
    她以前只记总数,根本没细想过这些!
    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画著表格,模仿著顾老师的思路,標註著“錶带成本构成”。
    “当然,实际操作更复杂,要归集、要分配。但原理就是这样!”顾老师总结道,“课后大家要练习这个成本归集表,下节课交!”
    理论讲完,进入实操环节——打算盘。
    教室里瞬间响起一片噼里啪啦的算盘珠碰撞声,顾老师要求练习“六六大顺”、“九盘清”等基础指法,还有简单的帐目加减。
    课间休息十分钟。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有人出去抽菸透气,有人围著顾老师问问题。
    李秀兰没动,她拿出从启明带来的几张真实的进货单据和销货单,对照著顾老师讲的借贷记帐法和成本项目,尝试著在草稿纸上模擬记帐和归集成本。
    “小李啊,这么用功?”
    顾老师踱步过来,看到她在练习,拿起草稿纸看了看。
    “嗯,思路是对的!理论联繫实际,学得快!这成本项目分得也清楚。就是这算盘指法,还得练!熟能生巧!”
    “谢谢顾老师!”李秀兰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以前只知道埋头干活记帐,现在才知道里面有这么多学问。感觉…脑子像被打开了一扇窗。”
    “好啊!有这股劲儿就好!”顾老师鼓励道,“会计是门手艺,更是管理的基础。好好学,你们那个启明工艺社,前途无量,更需要懂行的人管好帐!”
    下半节课是编制简单的“资金平衡表”。
    顾老师画出“资產=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恆等式框架。
    李秀兰听得格外认真。
    晚上九点,下课铃声响起。
    顾老师宣布下课。学员们收拾东西,互相道別。
    李秀兰把算盘、笔记本、钢笔仔细收进帆布包。
    她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等顾老师身边问问题的人散去,才上前,指著笔记本上一处关於折旧计算不太明白的地方,小声请教。
    顾老师耐心地又讲解了一遍。
    直到彻底弄懂,李秀兰才感激地道谢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