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赚钱的路子
高怀仁和仓红英两人望著堆的像宝塔一样的烫乾丝,又瞧了瞧如白色星河一样的文思豆腐,伸出去的筷子又缓缓收了回来。
高林將早上煮的粥端了过来,见父母还没开动,好奇地问道。
“爸妈,你们怎么不吃啊。”
仓红英嘆了口气:“哎,太漂亮了都捨不得动筷子。”
听到这话,高林笑著拿起筷子將那『宝塔』拆散,伴上料汁给父母碗里都夹了一筷子。
“菜做出来就是吃的,看又看不饱。”
『宝塔』坍塌,那奇特的负罪感消失不见,仓红英夹起乾丝放入口中。入口的一瞬间,完美调配的佐料香味在舌尖绽放。
软滑鲜香!
她没念过书,想不出什么词汇去形容,最终所有的感嘆匯聚成一句话。
“么命!品香(太香了)!”
见自家女人这般讚嘆,高怀仁也迫不及待吃了一口,顿时他眼前一亮!这软糯的口感和独特的复合香味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感。
高林看著吃的正香的父母,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微笑,厨师的荣誉莫过於此,食客吃的香就是一种对厨师技艺的肯定。
但其实高林也清楚,这个时代农村人捨不得使佐料,平日也就吃个咸味,难得尝到一次这种复合型的香味。
其实烫乾丝和文思豆腐还有进阶版的做法,比如乾丝里放上小虾米,木耳丝等。文思豆腐用鸡汤当汤底,味道更加鲜美。只是受食材限制,今天也只能做出『青春版』。
高林又给两人盛了一碗文思豆腐。
尝过了第一道菜,两人对这道漂亮的汤菜更加期待。端起碗抿了一口,豆腐和青菜的香味在口腔之中迴转。
舌尖轻轻一动,那豆腐丝瞬间化开,顺著咸香的汤汁一同涌入胃中。
咕咚咕咚。
高怀仁迅速將文思豆腐喝光,隨后意犹未尽的看了眼汤碗。忽然他的余光瞄到了高林那得意的笑容,顿时明白对方的意图。
放下碗筷,高怀仁轻咳一声。
“烧的不丑。”
仓红英也將碗中豆腐喝光,看著自己的儿子,没来由的鼻头一酸,缓缓拉起高林的手。
“吃了不少苦吧。”
这年头学手艺都苦。一想到自己儿子吃了那么多苦,却从没有和家里说过,她不免有些心疼,同时也有看到自家儿子终於懂事的欣慰感。
仓红英这句话瞬间勾起了高林的回忆。
十六岁因为家庭变故跑到湖州一家饭店后厨工作,打荷一年后被『头墩』师傅选中开始学习切配,一干就是七年。
早上八点到店,切小料,配菜。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后才能休息,一整天连屁股都占不到凳子。
有时候太疲惫了,一不注意便將指头剁伤。最严重的一次,差点把食指剁掉,把老板嚇得不轻,紧急送医后包扎包扎下午继续回来上班。
七年后,高林也坐上了『头墩』的位置,有幸跟隨饭店主厨参加了一场厨艺节目结识了郑老爷子。
学厨就是將辛酸苦辣样样都往肚子里咽,十多年的苦练才能被叫一声『厨师』,不过后来这些都变了,预製菜时代只要会用微波炉也能被叫一声厨师。
“行了,吃饭呢淌什么眼泪。”高怀仁看著仓红英说道。
吃饭掉眼泪不吉利。
“就是,妈。我学会了手艺你们应该开心,哭什么。”
“好好,不哭不哭。”仓红英擦了擦眼角露出了笑容。
高怀仁將话题扯回,盯著桌上的菜问道。
“你打算去城里卖这个?”
高林摇摇头,今天这两道菜只是展露一下自己的『功夫』罢了。他心中已经有了打算,准备先去城里卖早饭。这年头,吃饭店是一种奢侈,但早饭不一样,大伙能消费得起。
“卖早饭。”高林如实回答。
“早饭?卖包子吗?”高怀仁问道。在他印象中的早饭无非包子、麵条、豆浆油条这几样。
不过对於高林而言,这些东西都太常见了,而且『白案』的活他並不是太擅长。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盐瀆地区的特色美食。
鸡蛋饼。
这个承包了盐瀆地区80,90后回忆的早餐,后世更是变成了盐瀆的名片之一。而鸡蛋饼是在80年代后期才开始在市区街头出现。当时人们排队购买鸡蛋饼的火爆场景还上过电视。
“不是,师父教给我一样新式早点,好吃的很。”高林又扯出了挡箭牌。
仓红英在一旁感嘆:“林子啊,你师父对你不丑,你这是遇到贵人了啊。要不要买点东西感谢人家。”
高怀仁也赞同:“后天赶集你去买两只老母鸡给你师父送去。”
“我师父去bj了,现在在北京饭店工作呢。”高林喝了口粥说道。这一点他没有撒谎,郑老爷子71年就在北京饭店工作了。
一听这话,高怀仁和仓红英明显一愣。bj?北京饭店?乖乖这得多大的本事才能去那工作啊。
自家儿子到底运气有多好,居然能拜到这样的师父!
高林迅速將粥喝光,跳过了自己师父的话题:“爸,那这钱我就先用著了。等我挣了钱就还你。”
高怀仁默不作声只是淡淡的点头,这钱本就是存著给高林娶婆娘用的,早给晚给都一样。
仓红英本想嘱咐儿子省著点,屋外却传来一道喊声。
“小林子!”
范二那黑猴似的矮小身影出现在门口,见到高林父母他笑著打招呼。
“三爷爷,三奶奶!”
“小二子嘛,吃过呢?”仓红英客气的问道。
“吃过啦。”范二说著目光却落到了,高林面前的饭桌上。看到了那两道菜,闻到了香味,喉结滚动,虽说刚刚吃过饭,但一闻到这香味食慾又被勾了上来。
高林起身朝著屋外走去:“爸妈,我出去买东西,篮子你们下午带给三爷。”说完便拉著范二离开。
仓红英看著高林离去的身影,眼中满是欢喜。
“林子懂事了。”
高怀仁又悄悄的夹了一筷子乾丝,边吃边应道:“嗯,长大了。”
吃完他又准备动筷子,却被仓红英拦住。
“別吃了,留点晚上给井子两口子。”
父母就是这样,好东西都要留给自己的孩子,哪怕自己饿著。
......
“小林子你家吃的什尼啊,品香。”范二撑著篙子问道。
“想吃啊,喊声二爷听听。”
“死滚。”
船篙插入河底,木船破开水面朝著供销社的方向行进。十几分钟后,范二將船停靠在码头,两人跳上岸。
村里的供销社规模並不大,正对著大门的三个绿色的柜檯里放著各式各样的小物件。雪膏、橡皮筋、洋火等日用百货產品。
右手边柜檯卖米麵粮油,左手边则是摆著各类的布和的確良的袜子。后面的货柜摆著菸酒和正广和汽水。
货柜的上方端正的掛著伟人的画像,一旁还写著“买卖公平”四个大字。
柜员们也都刚刚吃过饭,正聚在一起閒聊。而话题的中心依旧是围绕著高林跳河事件,毕竟农村里缺少娱乐,別人家事就成了娱乐话题。
望到高林和范二进来,几人不再说话,纷纷起身。这几人高林也都认识,都是村里的,多少沾亲带故。
一位穿著格子衬衫的妇女开口说道:“咦,小林子嘛。”
“大妈,给我拿20斤麵粉,一瓶甜酱。黑芝麻秤两斤,油纸四包。”刚刚在船上高林就盘算好需要的材料了。
“家里来亲戚了啊。”『大妈』笑著问道,柜员们很快將高林要的东西准备好。
噼里啪啦,算盘声响起。
“总共八块七再加20斤粮票。”
范二主动上前帮忙搬运东西,高林掏钱结帐,还买了两瓶橘子味的正广和汽水。
“记得把瓶子退回来啊,一个五分钱呢。”离开供销社时『大妈』还提醒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