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5章 靠运气?当然要靠运气,全都是运气!

      第85章 靠运气?当然要靠运气,全都是运气!
    “关联存在!”
    “镍在材料上的不均匀分布,才是一直没有想到的关键点!”
    “原来是这样!”张明浩有种恍然大悟之感。
    在复刻东港大学实验的研究上,所有人,也包括他自己,下意识就觉得制备出的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质量越高,产生的‘电磁干扰流动性’效果也就越明显。
    上一次发现空气流动性波动的研究过程中,他得到‘问题出在材料’上的结论。
    他们去了非均质材料物理实验室,找到了韩旭明教授,让韩旭明帮忙制造了新的材料。
    韩旭明制造的材料质量更高,他们依靠质量更好的材料,发现了明确的流动性波动信号。
    这就让所有人有一种感觉,材料的质量越高,就更容易制造明确的电磁干扰流动性现象。
    在常规的想法里,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制造出的金属陶瓷,当然也是混合的更充分,元素分布更均匀,实验效果就更好。
    但是,质量好的材料,也只是让流动性波动更明确、更有规律,而不是制造出高流动性。
    其中肯定包含了某些未知的物理因素。
    在东港大学进行的实验,所使用的材料是普通制备完成的,可能触发了某种特殊的分布。
    “是什么样的特殊分布呢?”张明浩深入的思考着。
    他努力挖掘着记忆中的片段。
    记忆中,实验所使用的材料,也许是他亲手制造的,也有可能是薛坤制造出来的。
    薛坤带着他做实验,教了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质的制备方法,但他所做出来的材料质量肯定赶不上薛坤做的质量高。
    换个角度来想,薛坤亲手制备的也不一定都有高品质。
    每一个人进行手动操作的时间都可能出现失误,操作再熟练,制备材料也可能出现次品。
    “现在已经能确定,肯定和镍在材料中的分布不均匀有关。”
    “下一步可以从这个方向去进行实验……”
    张明浩有些心潮澎湃。
    他就一直希望能够复刻在东港大学的实验。
    ‘张氏现象’,也只是复刻实验的一半儿,他并没有在实验中制造出高流动性,复刻实验并没有完成。
    现在终于找到了实验的关键因素。
    他站了起来。
    工作间里,其他三人都带着疑惑看了过来。
    张明浩朝着陈兰君竖起大拇指,赞叹的说道,“兰君姐,你说的太对了!”
    “站在文献的角度去想,去照镜子……”
    “太好了!”
    “谢谢!”
    他满心诚恳的说了声谢,然后大步走出了实验间。
    许超扭过头,愣愣的看着张明浩的身影消失,马上又转头指着自己问道,“他刚才是在讽刺我吗?”
    “我翻译的确实不好,也不用再讽刺一下吧……”
    廖书言不理解的耸了耸肩。
    陈兰君自语般的说道,“他刚才叫我什么?兰君姐?”
    “不行,我要喊回来!”
    她说完迅速起身,追到门口大声喊了一句,“明浩哥——”
    然后重新回到座位上。
    廖书言和许超都像是看傻子一样看过去。
    陈兰君潇洒的捋了下刘海,理所当然道,“一定要喊回来!”
    “他是我的明浩哥,下次有什么问题我理所当然的要问他,有好处的事情,他还能带上我。”
    “我变成了兰君姐,年纪都变大了,好处也没了!”
    “呃——”
    廖书言和许超对视一眼,整齐的朝着陈兰君竖起大拇指。
    ……
    张明浩去大办公室没有找到薛坤,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薛坤去二楼开会了。
    他又马上转到二楼。
    薛坤说是开会,其实就是去了主任办公室,和朱炳坤、陈帅一起谈着项目申请的事务。
    实验室要申请的项目就是张氏现象的后续研究,项目名称为‘张氏猜想的实验和机制研究’。
    项目申请的事务很繁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
    一个是邀请一名精通电磁学理论的研究员加入项目组。
    他们要申请的是大项目,研究员的数量不够。
    另外,实验机制的研究方向上,也确实需要一名精通电磁理论的专业人才加入。
    实验室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邀请江州大学或者其他高校的教授加入到项目组中。
    “可以是超导机制方向,也可以是量子物理方向……”
    “最好是找年轻的,三十五到四十岁,年纪太大的不行。”
    “一定要有能力,最好能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给我们提供实验方向。”
    “如果特别请过来,能加入实验室也可以,我们实验室还能多容纳一名研究员。”
    另一个问题就是可能存在的答辩了。
    在项目申请资料提交上去以后,上级部门可能会直接批复,但也有可能会要求答辩。
    项目答辩上就需要仔细思考研究方向了。
    如果到了答辩的环节,就需要详细的说明研究的难点和关键的问题,让评审了解项目的潜力和研究方向。
    这些是都要考虑的。
    张明浩进了办公室以后,就坐在一边听着三人的讨论。
    在说完了答辩的问题以后,三人组就一起看向了张明浩,“你有什么想法?”
    “我是来说实验的。”
    张明浩坐了过去,和三人组说起了刚才的想法。
    朱炳坤听的有些惊讶,“你的意思是说,可能是我们造的材料太均匀,质量太高了,所以才无法制造出高流动性?”
    “材料不是质量越高越好吗?”
    薛坤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按照你的想法,要怎么做呢?”
    “镍的分布不均匀,怎么样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分布?”
    张明浩想了想,坦然道,“我觉得这个想法是对的,但具体是怎么不均匀,我也不知道。”
    “现在没有理论支持,实验没有做出来前,也很难探究其理论。”
    他继续道,“刚才我回忆在东港大学的实验,所用的材料可能是我制备的,所以说,这可能是关键。”
    “你是说,你造的材料质量差?”陈帅说着笑了出来。
    其他三人都以莫名的眼神看过去。
    朱炳坤直白的问道,“张明浩制备的材料质量比不上他老师,有什么可笑的吗?”
    “呃——”
    陈帅尴尬的闭上嘴。
    他们又仔细思考起镍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如果追求的是镍分布均匀,朝着单一方向努力就可以了。
    镍分布不均匀,努力都不知该怎么努力。
    什么样的不均匀?
    不均匀的可能性太多了,可能性都根本无法估量。
    如果是故意做的不均匀,也是有很多可能性的。
    几个人一直在想,一直在想。
    一项新物理的研究难点就在于此,即便确定了方向,其他人还都愿意相信,但怎么进行实验呢?
    在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实验都是碰运气似的进行。
    陈帅忽然开口道,“不用想了,靠运气做吧!”
    “靠运气?”
    朱炳坤听的哭笑不得,“做实验,靠运气?”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
    陈帅道,“我们做的实验,哪个不是靠运气?”
    “以前的实验,锡烯方向,有理论告诉我们怎么实验呢?”
    “之前你们研究stn-01,不是靠运气吗?”
    “张明浩在东港做的实验,不是运气吗?”
    朱炳坤顿时被问住了。
    陈帅说的话很直白,但仔细一琢磨也是有道理的。
    即便是指明了方向,好多实验还是靠运气,根本没有具体的理论支持。
    当一项实验有完善的理论支持,还能叫创新性的研究吗?
    薛坤忽然笑道,“如果是靠运气,再考虑镍的分布不均匀,也许我们就轻松了,可以让没经验的博士生来做材料。”
    “我去手把手的教,让几个博士生来做,就像是当初教张明浩那样,也许碰巧了就能有发现了?”
    朱炳坤、陈帅,再包括张明浩对视一眼。
    有道理啊!
    当时张明浩是被教了几次,然后自己制备材料。
    现在找几个没有学过制备材料的博士生,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制备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
    其中也许就有人制备的材料,和张明浩制备出的有同样问题?
    实验,就能制造出高流动性?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
    实验室的研究员三人组,再包括张明,一起敲定了实验方案。
    他们决定让没学过制备材料的博士生,来进行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材料的制备。
    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的制备,难度不是那么高,但也有一定的操作要求,而且最好是操作熟练,否则制造出的材料就不具备特性。
    那就等于是浪费材料。
    当然,他们的目标是制备出‘有点问题’导致镍分布不均匀的材料,要求的就是操作不熟练。
    没有制备过材料的博士生,就能制备出一大批镍分布不均匀的材料。
    这是好处。
    坏处是耗费的经费比较多。
    镍和三氧化二铝都不是贵金属,但实验室所用的都是非常精细的粉末,价格还是有些高的。
    一旦大批量的进行实验室制造,再加上实验的花费,经费消耗就会非常的迅速。
    好在实验室的经费充裕。
    朱炳坤大手一挥,马上采够了一大批材料,只等材料运到就可以开启实验了。
    ……
    很快,材料运到,明天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前一天,张明浩去上了课。
    马岩见到张明浩就直接凑了过来,他纠结了好半天,说出了一直想问的话,“浩哥,上次说的那个……”
    “什么?”
    张明浩一时间没理解。
    “就是让你帮我说一下,我也想进实验室。”
    马岩说着郁闷道,“你不会是忘了吧?”
    “嗯……”
    张明浩犹豫了一下,旋即一拍胸脯,“怎么可能!”
    “我也和薛老师说过了,明天早上你就去实验室,和我们一起做个大研究!”
    “真的?”
    “我还能骗你?明天早上八点半,到时候,你找我就行。”
    马岩顿时兴奋了。
    第二天早上,他七点多就来了实验室,站在到大厅里等了又等。
    张明浩还没来,薛坤来了。
    薛坤见到马岩有点惊讶,但忽然反应过来,马岩也是很适合的博士生,他都没进过实验室,肯定没学过实验室材料制备。
    “来吧,去实验室!”
    薛坤拉着马岩就去了后排实验间。
    张明浩来到实验室的时候,学习金属陶瓷材料制备的博士生们,都已经到实验间了。
    马岩朝着他竖起了大拇指,感动的说道,“浩哥,还得是你啊!”
    “谁带你进来的?”张明浩有点疑惑。
    “薛老师啊!”
    马岩激动的说道,“他还说我就适合做这个,特别夸我了!”
    “你和薛老师说了我不少好话吧?”
    张明浩轻轻点头,眼神却稍微有些怪异,说你适合这个研究?
    是夸你?
    “加油吧!”他鼓励的拍了拍马岩的肩膀。
    马岩顿时非常感动。
    他才刚来实验室,就被薛坤拉到后排的实验间,还说自己非常适合现在的研究。
    这肯定是张明浩说好话了啊!
    他打听一下,他们要学的是制备金属陶瓷材料,可是很需要技术的,否则就等于是浪费材料。
    材料也不便宜。
    一次制备用的材料,包括设备使用费,最低也要上千块。
    这样‘练手’真是太奢侈了!
    来学习材料制备的总共有五个博士生,但基本都是博二的学生,只有马岩一个博一。
    等所有人都来了以后,薛坤就进行现场教学,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去制备金属陶瓷。
    张明浩和朱炳坤、陈帅站在一起旁观。
    朱炳坤问向其他二人,“这样真行吗?感觉不靠谱啊……”
    “试试吧,我觉得有希望。”张明浩道。
    “反正是看运气啊!”
    陈帅笑道,“几个博士生一起做材料,第一次见到这种事,多有意思。”
    “我们也算是不计成本的培养学生了吧?他们是在练手,也是在烧钱啊!”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算是为以后的项目打基础了,他们都学会制备材料了,也许能用得到。”
    “也对吧。”
    朱炳坤点了点头。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成本太高了,制造一大批的次品金属陶瓷,实验没有发现就等于是扔钱。
    只需要一段时间,几十万就都扔进去了。
    “我们也要做准备,实验要自己来。”
    “一个一个材料的试,也很复杂。”陈帅道,“让他们每天抽时间制备一次材料。”
    “我们一天能做五次实验,可以轮番来,也许就能够发现……”
    “对了!”
    陈帅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认真道,“等他们正式做材料的时候,每个人一个监控,要把制备的过程记录下来。”
    “一旦实验有发现,我们可以看监控,看看他们是在哪一个步骤出的问题。”
    张明浩听得一愣,反应过来顿时朝着陈帅竖起大拇指。
    朱炳坤也明白过来,赞叹道,“老陈,可以啊!”
    “你想的真够全的。”
    “当然了!”
    陈帅笑了笑,随即语调变得有些哀伤,“你们可是第一次带我做研究,必须要多想点东西……”
    弱弱的求一下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