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7章 框架完成!再见杨学文,三分天下的大

      第97章 框架完成!再见杨学文,三分天下的大佬!
    “zxz现象和高温超导?”
    “有关系?”
    杜伟难以理解的看着张明浩,脸上满是惊讶和诧异。
    赵林薇、刘磊也一样。
    他们想不明白zxz现象和高温超导能有什么联系。
    张明浩也没有解释,因为他也想不出来,只是说了一句,“我仔细想想。”
    他说完就回了博士生工作间。
    杜伟三人则是对视一眼,继续忙起了手头上的工作。
    张明浩回到工作间以后,坐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在纸上写了三个现象——
    神秘力场。
    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的负介电常数状态。
    高温超导。
    神秘力场能够制造流动性,也就是和宏观力存在关联,还能够让导体带电,就关联上了电磁力。
    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的负介电常数状态,是镍含量提升到阈值内,材料内部就会形成导通的三维金属网络。
    这是负介电常数特性形成的原因。
    负介电常数本身,都是微观现象的宏观表现,是因为材料中分子随外加电场的极化有一定的延迟,延迟导致了外加电场和极化分子的场存在角度偏差。
    当角度偏差超过180度,介电常数就会变成负值。
    最后是高温超导,也就是特殊材料在低温环境下具有超导电性。
    高温超导的机制研究是重大课题,到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理论,但已经出现了很多相关的研究。
    这三种现象中,前两者存在于张氏现象,必定是存在联系的。
    高温超导机制,和其他两种现象的关联就很难找了。
    “是不是能强行建立一种理论关联框架?”
    “找出相同点,再进行分析,底层机制上就能有突破……”
    张明浩仔细的思考起来,他用了各种分析手段,但发现所有的手段都解决不了问题。
    最大的限制还在于,神秘力场和高温超导都没有完善的理论支持,前者甚至连理论基础都没有。
    他想了想,干脆又去了理论研究办公室,找杜伟问了一下高温超导电子运动机制所带来的影响。
    这一部分内容就涉及到一些深入的研究了。
    杜伟苦思冥想着掏出脑子里的东西,给张明浩仔细想了想,随后问道,“你还在想刚才说的那个关系?”
    说完笑道,“我觉得完全无关,根本就是两个现象。”
    “那可不一定。”
    张明浩认真道,“杜哥,你想一想,高温超导机制中存在一种未知的力,这是你的形容。”
    “神秘力场,也同样存在未知力或能量,而且是一次性的。”
    “两种现象的‘力’的来源也许是相同的,这也说不定吧?”
    张明浩最后是疑问,但说的却非常肯定是。
    “行吧。”
    杜伟苦笑道,“你有什么问题就问我,但你说的框架我肯定是做不了。”
    “有关高温超导方面电子运动行为带来的影响,这是很深入的研究了,我记得袁飞教授有个研究,说是……”
    他详细说了起来。
    杜伟做过相关的研究工作,接触的比较多,知道自然也比较多。
    他连续讲了一大堆内容,有的是发表过的成果,有的是一些研究猜测。
    张明浩认真理解着,后来就发现有了点思路。
    他确实可以以高温超的机制为核心去强行建立一种关联的框架。
    以高温超的机制为核心,是因为相关的研究比较多,而神秘力场没有研究。
    针对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本身的研究也不多。
    这种材料的研究,是因为其特殊状态能转变为特殊的电磁超材料,材料是作为一种超材料进行实验研究的,自然不会像是高温超导机制研究那样精细。
    等杜伟讲完了以后,张明浩说了一下自己的思路,随后道,“我觉得可以以这个方向为突破口,构建一个关联框架。”
    “如果能关联上,我们就可以高温超导的理论机制为突破口,再去研究zxz现象。”
    “这样就容易多了,而且可能会有大进展……”
    ……
    张明浩也是理论组的一员,都是做的实验室的研究,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了。
    但杜伟并不在意。
    杜伟觉得所谓‘高温超导和神秘力场’的关联,就只是张明浩突如其来的想法。
    那没什么意义。
    张明浩的名气确实很大,但是在凝聚态物理的领域中,就只能算是一个初学者。
    对比初学者来说,他非常的聪明,学的非常快,但毕竟知识量还是不足。
    等张明浩离开以后,杜伟对其他两人说道,“张明浩确实很有想法,也怪不得能做那么多的研究。”
    “不过刚才说的,高温超导和zxz……”
    他说着摇摇头。
    赵林薇和刘磊都认可的点了点头,他们就继续着手头上的工作。
    办公室重新安静下来。
    一直等到了下班时间,理论研究办公室都没再发出一个声音。
    杜伟看了一下时间,收拾东西就准备正常下班,站起来以后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
    他转头一看,刘磊正对着密密麻麻的稿纸苦思冥想。
    赵林薇支着下巴,似乎也在思考着什么。
    杜伟仔细想了一下,自己似乎没有交代什么工作,他们都在忙什么?
    他走到刘磊身后,盯着稿纸上的东西看了半天,惊讶的说道,“你在研究张明浩说的关联?”
    刘磊想的太投入,他吓的浑身一哆嗦,反过来轻呼一口气,“是啊,没事就想一想。”
    “这有什么可想的。”杜伟有些不理解。
    刘磊理所当然的说道,“当然要想一想了,那可是张明浩说的。”
    “啊?”杜伟还是不理解。
    刘磊理所当然道,“整个实验室上下,包括朱主任、薛教授,等等,谁不听张明浩的?”
    “看看他们做的实验都是张明浩在指挥,发现了张氏现象,后续还增大了流动性,一直到现在。”
    “我们以前做锡烯方向,张明浩还指挥着做出了多层锡烯薄膜,你知道吧?被称作是常温超导……”
    “卖了一个亿!”
    刘磊很用力的说完,继续道,“所以我觉得,张明浩有什么想法,跟着做就行了。”
    “我也不要求太高,以后能留在实验室就行。”
    赵林薇也看了过来,她认可的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反正是张明浩的想法,错了就错了,万一对了呢?”
    “如果能找到张氏现象和高温超导的联系,这个成果有多大?混个二作,都够我升教授了。”
    “回报远大于付出呀!”
    杜伟都被说的心动了,同时也感到有些迷茫。
    这情况不对啊!
    作为理论研发组的组长,组员张明浩说了一个想法,其他两个组员就闭着眼跟进了?
    他这个组长,难道也要跟进吗?
    ……
    张明浩有了新的想法,而且确定方向没有问题。
    但他打算慢慢研究,慢慢做。
    理论机制的研究牵扯到非常复杂的内容,并不像是实验一样一天就能完成的。
    他不着急,有人着急。
    刘磊和赵林薇总是来找他说搭建框架的方向和想法,还找了一大堆相关的资料,似乎是催促着他一起研究。
    后来杜伟也加入进来,他有些被迫的感觉。
    理论组就只有四个人,其他三个人都在做同一研究。
    他能怎么办?
    “对不对放一边,搞好同事关系也很重要!”
    “我就是个临时任命的组长,不能被官-僚主义所侵蚀,要随大流……”
    “方向对错都没关系,反正也只是耽误一点时间而已。”
    杜伟就是这么想的。
    在不知不觉之间,搭建神秘力场和高温超导关联框架就成了理论办公室唯一的工作。
    他们的工作成果也很突出。
    在短短的十天里,他们就一起搭建出了个关联框架。
    在杜伟看来,框架就是强拉硬拽搭建起来的,把完全不相关的两个事物,强行的拉扯在一起。
    如果做一个形容,就像是青蛙有四条腿,狼也有四条腿,所以他们是近亲。
    张明浩对搭建的框架很满意。
    框架是强拉硬拽完成的,但关键是正确,只要关联上了,哪怕只有一丝丝的关联,因为基础是正确的,后续的路就很畅通了。
    这个框架会成为理论机制研究的切入点。
    有了切入点以后,不像原来一样,只能通过盲人摸象的方式去对‘不了解的特性’进行描述。
    现在可以把高温超导的理论机制,直接拿到框架里和神秘力场关联上,就可以不断完善框界面。
    同时,研究效率也会大大增加。
    ……
    科技部的会议临近。
    张明浩、朱炳坤等一行五人乘坐飞机去了首都。
    所有人的心情都不错。
    这次来首都是参加科技部的重大会议,他们可都是第一次,就连老教授韩晓旭的脸上都满是笑容。
    张明浩的心情也不错,他上次来首都是和孟国庆等人一起来参加数学会议。
    那次的体验不太好。
    他们住的位置距离首都大学太远了,每天来回紧赶着参加会议,都感觉忙忙碌碌的。
    这次来首都参会,一切花费都是学校报销。
    一行人下了飞机,就直接打车去了科技部附近推荐入住的五星级酒店。
    几个人拎着箱子朝酒店里走着,还一边聊晚上吃什么特色,真就像是来旅游观光一样。
    刚进入酒店大厅,就碰到了认识的人。
    崔济正坐在大厅沙发上,和一个中年人闲聊着。
    张明浩过去和崔济打了个招呼,崔济也帮着介绍了一下,对面的中年人是彭金泉,首都凝聚态物理中心的教授,主要从事高温超导机制的研究。
    彭金泉率领的团队,第一个完成了张氏现象的持续流动性复刻实验。
    “彭教授,你好。”
    “张明浩啊,闻名不如见面,果然是年轻,才二十出头吧?”
    彭金泉和张明浩握手,热情的说着,“你们最新的成果可真是了不得,不过说实话,我倒是没有想到,复刻个实验能被邀请参加这个会。”
    “我也没有想到!”
    崔济感受身受的说道,“我也不是这个研究方向,就感觉zxz很有意思,就做个实验。”
    张明浩顿时问道“你们以后会考虑做这个方向的研究吗?”
    “暂时不会。”
    崔济道,“我手头上有三个项目,做不过来,也许过两年会考虑一下。”
    彭金泉则是道,“我倒是有考虑过。我手里的项目都做不下去,研究陷入了停滞,这也是高温超导领域普遍问题。”
    他说着无奈摇了摇头。
    张明浩忽然道,“彭教授,你是高温超导领域的专家,如果也有兴趣做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进行合作。”
    “我们在张氏现象的理论机制研究上,也有一定的进展。”
    他说的进展就是搭建了关联框架。
    彭金泉听着笑了笑,“以后再说,合作上,我们肯定会考虑一下。”
    其实就是委婉的拒绝。
    他们只简单说了几句,已经做了言语上的交锋。
    张明浩说研究有一定进展,再找彭金泉进行合作,研究主导的肯定是电磁实验室。
    彭金泉说以后会考虑,就等同于拒绝了。
    他的团队很有实力,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上,即便是合作也不可能把主导地位让给别人。
    那就等于跟着别人做研究。
    张明浩倒是也不在意,对方毕竟是大团队,拒绝也是很正常的。
    他们才刚说完,就见崔济提醒般的喊了一声,“安院士!”
    张明浩一转头,才发现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者正站在身后。
    再往后看,杨学文?
    杨学文也见到了张明浩,他并没有跟着安伯驹过来,而是面无表情的远远站着看。
    另一侧,薛坤也见到了杨学文,顿时不屑的撇撇嘴。
    张明浩只是扫了一眼杨学文,就重新看向面前的老院士。
    安伯驹,他也知道。
    在东港大学可能见过,也可能没见过,但脑子里没有印象。
    安伯驹满脸笑容,他主动伸出了手,“张明浩同学,真是年轻有为。”
    “谢谢!”
    张明浩伸手和安伯驹握了一下。
    “刚才听你们说合作?”安伯驹道,“在理论机制的研究方向上,我们研究所也很有实力。”
    “或许,你们的研究也可以找我们合作?”
    张明浩又瞥了一眼杨学文,开口道,“安院士,我不是不礼貌,就只是说个事实。”
    “等什么时候,你们所把杨学文开除了,他不在东港大学,我可能才会考虑和你们合作。”
    “嘶~~”
    话音一落,周围传来一阵吸气声。
    安伯驹的脾气却很好,他并没有在意,脸上依旧带着笑,“你和学文之间的矛盾我是知道的,我也不会调节。”
    “矛盾是矛盾,学术是学术,未来有机会,我们还是可以合作的。”
    他说完也不等张明浩回应,就转身离开了。
    安伯驹一走,其他人顿时围了过来。
    崔济高高竖起大拇指,“你还真行,和安院士这么说话。”
    “安院士,那真是大佬!”彭金泉也感慨的说了一句。
    他说完拉着张明浩坐下来,小声科普了一下安伯驹的情况。
    国内超导的领域上,可以用‘三分天下’来形容。
    一个是首都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
    一个是东港大学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
    最后一个是科学院超导重点实验室。
    三个科研机构、三分天下,每一个机构都有好几个院士坐镇,也都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顶尖人物。
    安伯驹是东港大学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他就是院中的院士,学术圈最顶尖的人物之一。
    这样的大佬……
    张明浩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