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9章 十万倍爆发效率,100电光转化!求解

      第109章 十万倍爆发效率,100%电光转化!求解方程,乐于助人……
    办理了入住,把行李放进了房间,趁着时间还早,张明浩等人就直接去了餐厅。
    餐厅才刚开放,他们来的算是很早了,就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
    薛坤想着刚才的事情,忍不住说道,“办入住的时候,你说的话也太气人了,我看方永生院士都气的浑身发抖了,你也不怕把人气死……”
    陈帅听着抚了抚心口,“还好我们走的快,他们可有一大群人,别现场挨了揍!”
    “打架怕什么?”
    朱炳坤一拍胸脯,敞亮的说道,“我这体格,怕他们?”
    张明浩顿时朝着朱炳坤竖起大拇指,“朱老师,还是您行,您这体格,普通人来上五、六个人也是对手。”
    “那可不!”
    朱炳坤顿时高兴的咧开了嘴。
    薛坤看着直扯嘴角,他问道,“方永生院士,就是在高科司项目会议上,说你们的隐形球没有前景的那个?”
    “是他,孙雯教授说的。”
    张明浩说着补充一句,“不是专业研究光学材料的,怎么问出这么专业的问题。”
    “这种人是确实挺讨厌的,不过就事论事,也许他真就是这么想的。”
    “什么原因不重要,反正经费被卡了。”
    “也对。”
    “我们上一次项目,不也是被驳回了,也是这些专家之类的,说什么方向不对……”
    朱炳坤、薛坤以及陈帅讨论着,也理解张明浩的心情,本来没什么问题的研究,却因为‘同行的意见’遇到问题真的是很郁闷。
    薛坤对张明浩说道,“你有时候也要收收脾气。”
    “尤其是对年纪大的老院士,不说尊敬一点吧,也别这样。万一对方真的气出了问题,送了医院,可就麻烦了。”
    张明浩哈哈一笑,“薛老师,这句话要是让方院士听见,他可能直接就躺下了。”
    朱炳坤和陈帅听罢也笑了起来。
    几个人说说笑笑,也没把刚才的事情放在心上。
    吃了晚餐,到大厅和其他学者闲聊一阵,又到外面街道上逛了一圈,再回酒店就休息了。
    第二天上午就是开幕式。
    开幕式是在酒店中央最大的一个会议厅进行。
    前来的学者人数太多,最大的会议厅也容纳不了所有人,能参加开幕式的学者都是被会议主办方邀请来的。
    张明浩、朱炳坤等人都有邀请函,进了主会议厅也各自找到了座位。
    张明浩的座位非常靠前,在第一排靠右侧的位置,也方便他上讲台去领奖。
    朱炳坤三人是在第四排中间三连坐。
    在等待一段时间后,会议的学术委员会代表、主办方启光科技公司代表上台发言。
    代表发言,大致就是说明超材料研发的前景,总结过去几年时间超材料领域的发展,并回顾过往几届会议的成功,等等。
    一大堆的回顾让人昏昏欲睡,也终于到了最关心的环节。
    超材料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治大学原校长周世郁教授,宣读了大会组委会评选过去一年超材料的十大进展。
    张明浩顿时坐正了。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也都精神了不少。
    超材料的‘十大进展’,实际上是二十项进展,分为‘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两类,每一类评选十项进展。
    “首先是技术创新类。”周世郁站在台上宣读起来。
    “第一项,超材料规模化制造技术,由启光公司仇同庆团队完成,以大型异形曲面微米级结构跨尺度设计和加工……”
    在对第一项进展简单介绍以后,马上就到了第二项,“多层锡烯薄膜稳定生长技术……”
    “呼啦——”
    第二项进展才说个开头,会场的反应明显不一样。
    前面一项进展牵扯的技术,是启光科技研发部完成的。
    之所以排在第一位,大概是因为启光科技是主办方,而超材料规模化量产的技术突破,对于超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广泛意义。
    但技术再突破,也只是单一方向超材料制造,降低的制造成本有限,应用也非常有限。
    第二项就不一样了。
    多层锡烯薄膜稳定生长,也就是去年闹得热火朝天的常温超导材料。
    这个技术的转让费就卖了一个亿,足以说明研究是有多重大,而且已经有了应用价值。
    好多人都忍不住讨论起来,“多层锡烯薄膜,就是stn系列,其中stn-01具有常温超高导电率特性。”
    “唯一可惜的地方是,材料太高端,成本太高……”
    “现在已经生产不少了,我们实验室就得到一小块,确实是常温接近超导,已经可以认为是超导。”
    “张明浩团队做出来的,确实很了不起。”
    “如果能再降低成本,制造再稳定一些,市场就会更大,但听说很困难,暂时只能用在航天等领域……”
    会场第四排中间,朱炳坤、薛坤以及陈帅并排坐着,每个人都是昂首挺胸,嘴巴都快咧出了花。
    几人都是唯恐其他人不知道,多层锡烯薄膜材料就是他们研究出来的。
    台下的讨论并没有影响到台上周世郁教授的宣读。
    他一项一项的介绍着。
    读完技术创新类的进展,又继续读起基础研究类。
    每一项进展都是研究内容加简单介绍的模式,总计二十项进展一口气读下来也是很不容易了。
    在全部宣读完以后,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各项研究的代表上台领奖。
    在众多的注视目光中,张明浩起身和其他人一起登台,他们按照宣读的位次一一站好。
    张明浩旁边就是启光科技研发部的仇同庆。
    仇同庆刚上台就小声问了句,“你们的隐形球,是指通过光学材料研发出来的吗?”
    他对隐形技术非常感兴趣。
    启光科技就是以‘隐形衣’起家,十几年前的科技展会上,他们展出了一款隐形衣,迅速引起了全球舆论热潮。
    那一款‘隐形衣’,是通过电磁超材料和光学材料搭配实现的。
    ‘隐形衣’成为热点以后,他们并没有继续研究,因为隐形衣本身不具市场价格。
    所以后续还是朝着雷达隐形方向做研究。
    虽然如此,但很多研究员还是对视觉引擎非常感兴趣。
    仇同庆就是其中之一。
    张明浩点头说道,“是通过颗粒性光学材料搭配实现的。”
    “只有颗粒性材料搭配?”
    “对。”
    “厉害!”仇同庆说道,“好多人都这么说,而且看隐形球的报道上、看透光率,也确实是这样。”
    “但是技术想象不到,只是光学材料怎么去控制散射和反射问题?”
    这是很多人都好奇的事情。
    张明浩简单解释道,“我们做了很多基础实验,包括不同形状的微米级颗粒的光学特性研究。”
    “比如,散射,并不是直接吸收,而是控制散射的方向,如果能把散射控制的和折射方向一致,就增加了透光率。”
    简单几句解释,让仇同庆听的都有点发懵。
    他喃喃道,“这种控制需要做多长时间?而且会非常、非常、非常复杂吧?”
    张明浩想了想,点了下头,“可以这么说。”
    仇同庆咽了咽口水,他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只听简单几句解释,就大致知道了研究方向。
    这个研究方向听起来简单,但毫无疑问需要非常复杂的计算才能完成。
    因为牵扯到计算量太大、太复杂,而且几乎不能够用计算机辅助,想要构建这样一个体系,难度太大了。
    两人说着,颁奖嘉宾已经走了过来。
    每个人都获得一个奖状似的东西,奖状还被镜框框了起来,方便直接挂在墙面上。
    张明浩端着奖状看了下,也觉得很有意思,他正直的站着,把奖状正面面向台下。
    其他获奖的人也是同样的做法。
    一整排,二十个人,每个人端着一个奖状朝台下展示。
    灯光闪耀。
    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一刻,会场也响起了轰鸣般的掌声。
    ……
    颁奖仪式结束。
    会议进入到大会报告阶段,之后就可以离开去各个报告厅了。
    会议安排了一百多场报告会,每一场报告会持续时间不同。
    有些报告会能持续两天,有些小方向则只有两个小时,区别主要在于研究报告的场次。
    朱炳坤、薛坤去了电磁超材料报告厅,电磁超材料就属于大方向。
    报告厅的面积大,安排的报告场次也不多。
    陈帅去了‘电磁超材料的数值建模分析与优化’报告会。
    这属于计算物理的方向。
    张明浩左看右看,干脆也和陈帅一起过去了。
    比起电磁超材料大方向,他确实更想听听有关超材料数学建模、分析和优化的研究。
    上午没剩多少时间,听了两场报告也就结束了。
    四人组重新在大厅集合。
    薛坤说起了听到的报告,对张明浩道,“你应该和我们一起过去,上午是崔济的报告。”
    “崔济教授,我还真没注意?”张明浩顿时有些好奇。
    薛坤解释道,“崔济的团队研究出一种超材料表层可变性编译技术。”
    “不是理论设计,而是技术,实现电控和磁控重构超材料表面,通过可调材料二氧化钒实现……”
    他解释了一大堆。
    有些专业术语很难懂,但张明浩大致听明白了。
    崔济的研究是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超材料表面的某种重构控制。
    虽然技术还非常简陋,也没什么应用价值,但向前一小步也是值得赞叹的技术突破。
    他们说着也坐在了沙发上,就听旁边的人在谈‘固体激光发生器’技术。
    其中还有昨天见过、认识的学者,他们正说着方永生团队的包研究,他支起耳朵,跟着听了几句。
    “报告里说出了一种‘奇异色点方程’,以‘奇异色点方程’的独立解集区间,建立了一个特殊介电体系。”
    “这个体系可以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理论框架,让微小奇异点在纳米尺度上形成电光转化场……”
    “如果可以进行纳米级的编译,就能制造出转化率为100%的固体激光器。”
    “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固体激光器的能量爆发效率比常规高上十万倍以上……”
    如果换上一个场合,上述言论一定会被人认为是疯了,或者是吹牛不上税。
    但超材料的会议上,有很多性能夸张的设计研究。
    超材料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设计,一种是制造,说‘超材料的人才不多’,主要是在制造方面。
    设计上,人才很多。
    前来参会的学者中,九成以上都是做超材料设计研究,主要因为制造难度太高,也需要非常苛刻的科研环境。
    超材料设计,对于研发环境的要求就不高了。
    方永生团队做的设计也很夸张,说是能制造出电光转化效率达到100%的固体激光器。
    这个概念类比超导都要夸张。
    固体激光器的价格相对高一些,但性能优越,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输出功率大’等特点,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常用的固体激光器,光电转化效率在10%到30%之间。
    100%电光转化效率,本就是有些‘玄幻’色彩。再迭加十万倍以上的能量爆发效率,就连军事上都可以用了。
    超材料本就是违背常规物理的材料研究,设计上带有未来科幻色彩也是正常的。
    绝大部分设计,都无法投入到研究制造。
    方永生的研究就是如此。
    纳米级的材料编译,短时间当然是做不到的,技术还远达不到这种标准。
    ……
    中午去餐厅吃个饭,再回酒店房间短暂休息一阵。
    张明浩打开了电脑,登入会议网站找到报告列表,上面可以下载已经做完的报告。
    网站设计的很有意思,点开一份报告后,就像打开一个帖子一样还能进行留言。
    方永生的报告下方已经有了几条留言——
    “这个研究太新奇了!”
    “奇异色点方程非常有创新性,独立解集区间能计算控制奇异点,并形成独立的电光转化场。”
    “这肯定是今年会议里最好的研究……”
    几条评论都是赞扬。
    张明浩也带着好奇,把报告下载到了电脑上查看。
    薛坤和他住一个标间,走过来看了下报告内容,顿时哭笑不得的说道,“你不会是想找方永生院士研究上的问题吧?”
    “我只是好奇看看。”张明浩立刻摇头否认,他确实只是想看一下。
    “你找到问题也没意义,这些设计研究总会有一点小问题,但不影响整体。”
    薛坤道,“只是设计,可以认为是以现有物理对未来超材料研究的畅想。一旦技术达到标准,即便设计上存在一定缺陷,技术上也能解决。”
    张明浩也明白这个道理,但确实只是想看一下。
    方永生是光学材料的顶级专家,他的团队研究出的是超材料设计,还是值得一看的,也许会隐形球的研究有帮助。
    张明浩看起了报告,报告内容有些复杂的,短时间想全部理解并不容易,但大致还是看明白了。
    像是大厅里学者的评价,‘奇异色点方程’是个创新,所对应的独立解集区间,能建立一个特殊介电体系的微小奇异点构造。
    奇异色点方程,说是方程,实际上是一个方程组。
    其中每一个未知数,对应着特定的物理含义,方程组对应独立解集区间,也就形成了‘一个点上的物理场’。
    这是一种超材料的构造。
    当超材料的每一个编译点都能形成同样的物理场,材料本身当然会具有非凡的特性。
    100%电光转化率、十万倍以上能量爆发强度,都可以实现。
    “奇异色点方程,有意思……”
    张明浩来了兴趣,他仔细思考起来,“如果对这个方程进行改造,让其所对应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块区域,也就不需要纳米级的编译技术了?”
    他再看向独立解集区间,试着代入验算一下,发现也没什么问题,就连边缘的计算都很准确。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方程组,不只有一个独立解集区间吧?”
    问题出来,答案已经有了。
    张明浩马上开始了计算,在《正确感知》和《关联感知》的辅助下,方程、方程组的求解对他来说并不难。
    哪怕再复杂的方程组,最差也可以用‘猜数值区间’的方法来找解集。
    大概用了二十分钟,他就找到了另一个独立解集区间。
    “第二个了,应该还有第三个、第四个。”
    “研究这个没什么意义,还是应该想怎么改造方程,把点变成区域……”
    张明浩摇摇头,决定不再浪费时间。
    他正想关闭电脑,又觉得所做的求解不能浪费,干脆就把找到的独立解集区间贴到了网站上报告下载界面的评论区。
    顺便,附带写了几句留言,“方永生院士,你好,我是张明浩。
    你们的设计中所塑造的‘奇异色点方程’非常有创新性,我仔细研究了很长时间,发现还存在另外一组独立解集区间。
    仔细想想,可能还有第三组、第四组……
    这一组奉上,希望能帮助你们完善100%电光转化率固定激光器的设计。”
    在发了个评论以后,他关了电脑,心情都变得很不错,看了个报告有了新想法,还顺带帮着求出一组新解集。
    在研究上,能帮到别人也很快乐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