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7章 清蒸大黄鱼

      “小伙子,你这鱼和螃蟹怎么卖?”
    那领导一看就是懂行的。
    王卫国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笑著说。
    “领导,这可不是普通货,您要是诚心要,就给个价。”
    那领导捻了捻手指,沉吟片刻道:“我给你两块钱一斤,怎么样?”
    两块钱一斤!
    这个价格让旁边的沈军和沈富国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比普通鱼贵了快七倍!
    王卫国脸上笑容不变,他知道,什么时候都缺不了识货的人。
    他带来的这些石斑鱼和青蟹加起来差不多三十斤,自家也吃不完。
    “成!领导爽快,那就这个价!”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三十斤,又是六十块钱进了口袋。
    揣著这刚到手的二百一十块钱,王卫国心里盘算著,直接让沈军开著拖拉机去加油站,了三十块钱买了满满一桶柴油备用。
    有了柴油,就有了出海的底气。
    一次出海,扣除成本,净赚两百一十块。
    这简直是暴利!
    最关键的是,只要天气好,这几乎是天天都能干的买卖。
    回村的路上,沈军和沈富国兴奋得脸都红了,嘴里不停地念叨著发財了。
    王卫国的心情也极好,他让沈军先开车回村,自己则拐了个弯,来到了县派出所。
    走进李青山的办公室,李青山正埋头写著什么,头也没抬地问:“什么事?”
    王卫国將那张盖著后勤公章的二百块钱的条子放在他桌上,笑著说:“李哥,肉钱。”
    李青山抬起头,看到条子,又看了看王卫国,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他拿起条子仔细看了看,点了点头:“行,回头我让人给你报了。”
    “那敢情好。”
    王卫国点点头,然后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
    “对了李哥,还有醃肉用了十斤盐,三块钱。”
    李青山刚准备低头继续写字,听到这话,动作猛地一顿。
    他抬起头,眼神像刀子一样甩在王卫国脸上。
    “你好意思问我要?”
    王卫国迎著李青山那几乎要喷火的目光,坦然自若地点了点头,脸上甚至还带著一丝理所当然的微笑。
    “我好意思。”
    这三个字轻飘飘地从他嘴里吐出来,却像三块石头砸进了李青山的心里,把他给气乐了。
    他“噌”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手指头隔空点著王卫国的鼻子。
    “你脸呢?王卫国我问你,你的脸皮是不是上次进山打猎的时候,落在哪个山旮旯里了?开著民兵队的船出去捕鱼,你当我不知道?”
    李青山的声音不大,但办公室里那股子压迫感瞬间就起来了。
    这事儿可大可小,往小了说是顺便改善生活,往大了说,那就是公器私用,性质严重。
    王卫国嘿嘿一笑,气势上弱了半截,眼神也开始飘忽起来,不敢再直视李青山,嘴里却嘟囔著辩解。
    “我顺道嘛,这不是给部队送肉,船閒著也是閒著。再说了,你不给我报销盐票,我拿什么醃肉给军队送去?总不能让战士们吃臭肉吧?”
    他这番歪理,把责任又巧妙地推了回去。
    李青山被他这番话噎得半天没说出话来,最后只能无奈地坐回椅子上。
    从抽屉里摸出一张空白的信纸,龙飞凤舞地写了几个字,盖上自己的私章,然后“啪”地一声拍在桌子上。
    “自己去供销社买,下不为例!”
    “得嘞!谢谢李哥!”
    王卫国见好就收,一把抓过条子,脚底抹油似的溜出了办公室,生怕李青山反悔。
    看著他那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背影,李青山摇了摇头,嘴角却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无奈的笑意。这小子,真是越来越滑头了。
    王卫国拿著条子,心情愉快地骑上自行车,直奔供销社。
    他大嫂张莲正在柜檯后头理货,看见王卫国进来,笑著打了个招呼。
    “卫国来了?买点啥?”
    “嫂子,买十斤盐。”
    王卫国將条子和三块钱递了过去。
    张莲接过条子一看,是李青山的字跡,便没多问,麻利地称了十斤粗盐用油纸包好,递给了王卫国。
    回到沈家村,天色已经擦黑。
    沈军和沈富国早就在村口等著了,见他回来,眼睛都亮了。
    “卫国,钱呢?”
    王卫国把车停好,从兜里掏出厚厚一沓钱,先数出一百块钱,递给闻讯赶来的村长沈红星。
    “村长,这是卖鱼的钱,一百块,交给村里入帐。”
    沈红星接过钱,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年头,政策抓得紧,什么事都得讲个名正言顺。
    以村集体的名义出去办事,那就是为集体做贡献。
    要是个人偷偷摸摸搞,那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是投机倒把。
    王卫国这事办得敞亮,既让大家得了实惠,又让村集体得了好处,谁也挑不出毛病。
    “卫国这事办得漂亮!以后有什么需要村里出面的,儘管开口。”
    沈红星拍著胸脯保证。
    送走村长,剩下的钱就好分了。
    卖鱼剩下七十七,加上卖肉的两百块,一共是二百七十七块。
    王卫国大手一挥:“咱们仨,一人九十。剩下的七块零头,给我老泰山买点菸抽。”
    “九十!”
    沈军和沈富国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瞪得像铜铃。
    他们一年到头在生產队挣工分,累死累活也就能分个百十来块钱,这齣海一趟,就顶得上大半年的收入了!
    两人激动地接过钱,手都在抖,翻来覆去地数了好几遍,才小心翼翼地揣进最里层的口袋。
    分完钱,就该分鱼了。
    九条金灿灿的大黄鱼摆在地上,在夕阳的余暉下闪著诱人的光泽。
    一家三条,公平公正。
    王卫国自己留了一条,另外两条他直接拎著送到了岳父沈壮家。
    沈壮和陈翠霞看到这么大的黄鱼,也是惊喜不已。
    “卫国,你这孩子,自己留著吃啊。”
    陈翠霞嘴上客气著,脸上的笑容却藏不住。
    “没事妈,我们家还有呢。这鱼新鲜,给您和爸尝尝鲜。”
    从岳父家出来,王卫国的心情就像天上的晚霞一样绚烂。
    捕鱼可比冒著生命危险进山打猎轻鬆多了,收益还这么高,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回到家,爷爷王长林正坐在院子里抽著旱菸,两个小孙子王山和王海围著他膝下打闹。
    看到王卫国拎著一条大鱼回来,老爷子浑浊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好傢伙,这么大的黄鱼,得有四五斤吧?”
    “爷爷好眼力。”
    王卫国笑著把鱼拎进厨房,利索地开膛破肚,刮鳞清洗。
    他特意留下了完整的鱼鰾,这可是好东西。
    晚饭,王卫国亲自下厨,做了一道清蒸大黄鱼。
    鲜嫩的鱼肉上铺著翠绿的葱丝和鲜红的辣椒丝,淋上滚烫的热油,那股子鲜香味儿瞬间就飘满了整个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