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88章 捕鱼盛况

      短暂的交接后,王卫国他们没有多做停留,婉拒了战士们留下来吃饭的邀请,便返航了。
    回到之前下网的地方,天色已经有些偏西。
    这一次,他们可以光明正大地捕鱼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提心弔胆,怕被人发现他们深入远海的秘密。
    起网的时刻总是最激动人心的。
    隨著绞盘吱吱呀呀地转动,沉重的渔网被缓缓拉出水面。
    网兜里,银光闪闪,全是活蹦乱跳的海鱼,个头一个比一个大,在夕阳的余暉下,仿佛一网捞起了无数金银。
    “发了发了!这一网怕不是有上千斤!”沈军兴奋地大叫。
    收完这一网,三人又换了个地方,重新下网。
    远处,其他村子的渔船也陆陆续续地赶了过来。
    大家碰了面,都热情地互相打著招呼。
    “卫国!你们船快,收穫咋样啊?”
    连山大队的其中一艘船靠近了过来,船上的人大声问道。
    王卫国笑著指了指满噹噹的船舱:“还行,刚起了一网,运气不错!”
    “哈哈,那就好!咱们也沾沾你们的光,就在这附近下网了!”
    “成啊!大家一起发財!”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暉给海面镀上了一层灿烂的碎金,晚归的渔船像是犁开金水的牛,拖著满载的喜悦,缓缓驶向各自的港湾。
    海面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爽朗的笑声,匯成了一曲欢快而朴实的渔家晚唱。
    靠海的几个大队,都有自己祖辈传下来的码头。
    算不上大,也就是用大块的礁石和条石垒砌而成,粗糙而坚固,停泊个几十艘渔船倒也绰绰有余。
    平日里,这里是村里最安静的地方之一,只有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著石岸,发出单调的声响。
    可今天,沈家村的码头却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比过年赶集还要喧囂。
    沈家村离海最近,占据了最好的位置。
    还没等王卫国他们的船完全靠岸,码头上已经黑压压地站满了人,男女老少,几乎全村出动。
    人们伸长了脖子,踮著脚尖,脸上带著如出一辙的焦急与期盼,目光紧紧锁定著那三艘缓缓靠近的、吃水线被压得极低的渔船。
    “回来了!回来了!”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嗓子,人群顿时像烧开的水一样沸腾起来。
    “突突突……”
    生產队长沈建军开著大队里唯一一台宝贝拖拉机,威风凛凛地停在了码头边上,准备第一时间把鱼获运回村里。
    跟在他身后的,是隔壁几个村子赶来的牛车,人们一边羡慕地看著沈家村的拖拉机,一边眼巴巴地望著海里的船队,心里盘算著自家的收成。
    王卫国的船最先靠岸,沈军麻利地將缆绳拋上岸,几个壮劳力七手八脚地帮忙把船固定好。
    “卫国,咋样啊?看你们这船沉的,肯定又是大丰收吧!”
    沈建军跳下拖拉机,大步流星地走过来,嗓门洪亮。
    王卫国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和盐霜,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托大家的福,运气不错!”
    话音未落,船舱盖一打开,码头上的人群顿时发出了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只见那满满一船舱的鱼,在夕阳下闪烁著银色的光芒,大的、小的,挤得严严实实。
    甚至还有几条特別大的海鱸鱼和黄鱼被单独放在了旁边的桶里,依旧活蹦乱跳。
    “我的乖乖!这得有多少啊!”
    “卫国哥他们太厉害了!”
    紧接著,沈家村的另外两艘船也靠了岸。
    虽然收穫比不上王卫国这艘经过改造的“旗舰”,但也都是满载而归,看得村里人个个喜笑顏开,仿佛这些鱼已经变成了自家碗里的肉。
    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著今天的收穫,气氛热烈得像是要提前过年。
    “要说总数,那肯定是咱们沈家村最多!三艘船呢!”
    一个沈家村的村民挺著胸膛,骄傲地说道。
    “那可不!咱们有卫国在,还能差了?”
    “不过要说单艘船的收穫,还得是张家湾那艘。”
    一个消息灵通的人压低了声音,带著一丝惊嘆。
    “听说他们运气好,碰上了一大群黄鱼,不仅鱼仓装满了,甲板上还放了足足八个大木桶!那才叫一个壮观!”
    眾人闻言,又是一阵惊嘆和羡慕。
    但这羡慕里没有嫉妒,更多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未来的憧憬。
    有了这些鱼获,今年的难关,至少是饿不死人了。
    大傢伙儿心里都亮堂堂的,干活的力气也更足了。
    拖拉机和牛车来来回回地跑,將一筐筐海鱼运回村里。
    奇怪的是,没有一辆车是往县城方向去的,所有的鱼获,无论哪个村的,都拉回了各自的村子。
    回到沈家村的晒穀场上,篝火已经点燃,將半个村子都照得通亮。
    全村老少都围了过来,妇女们拿著刀和盆,孩子们则兴奋地跑来跑去,空气中瀰漫著浓郁的海腥味和抑制不住的喜悦。
    没有复杂的程序,鱼获按照户口人头,一堆一堆地分了下去。家家户户都分到了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鲜鱼,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著满足的笑容。
    “都听好了啊!”
    沈建军站在一个大木箱上,清了清嗓子喊道。
    “分到鱼的,都赶紧拿回家处理!手脚麻利点,趁著天还没全黑,该刮鳞的刮鳞,该开膛的开膛,抹上盐,全都给老子做成咸鱼干!一条都不许浪费!”
    王卫国站在人群外围,看著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心里也感到一阵踏实。
    他轻声对身边的沈富国和沈军解释道。
    “旱灾的消息虽然还没下来,但城里肯定会有动作。我估摸著,用不了多久,青山城就要成立水產站了。”
    “到时候,只要是出海捕鱼,就得按规定上交指標,剩下的才能归自己。咱们得趁著现在政策还没下来,多屯点乾货,这才是实实在在能填饱肚子的东西。”
    这番话,不久以后再次让沈军和沈富国对王卫国佩服得五体投地。
    卫国哥的眼光,总是能比別人看得远太多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王卫国的船又出发了。
    这一次,船上除了他们三人,还多带了两张村里新编织的大网。
    趁著船的马力足,王卫国直接將船开到了比昨天更远的海域。
    今天的运气依旧好得惊人,两张新网下去,拉起来时,那沉甸甸的分量让三个人都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