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58章 中秋佳节

      王卫国回到家的第二天,就是中秋节。
    王山他们早就放了假,整天在村里疯跑,小脸晒得黝黑,精神头却足得很。
    看著孩子们渴望的眼神,王卫国大手一挥,决定给家里人整个新鲜样——做月饼。
    这个年代,中秋节最隆重的庆祝方式,也就是家里条件好的包上一顿饺子,月饼这东西,对於小小的渔村来说,绝对是稀罕物。
    说干就干。
    王卫国凭著前世的记忆,指挥著沈青青和张莲和面、调馅。没有烤箱,就用大铁锅架上箅子,慢慢烙。
    没有模具,就用手捏出个大概的圆形,再用筷子头压上几朵简单的纹。
    面是普通的白面,馅料是家里有的红、生碎和芝麻。
    一家人围在一起,忙得不亦乐乎。
    孩子们更是好奇地伸著小脑袋,不时抓一把生碎塞进嘴里,惹得大人们一阵笑骂。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由於工具不齐,火候也难以掌握,第一锅烙出来的月饼黑乎乎的,还带著一股烟火气,吃起来更是硬邦邦的,甜得齁人。
    “哎呀,王卫国,你这做的是月饼还是石头啊?硌得我牙疼!”
    沈青青咬了一小口,立马皱起了眉头,毫不留情地开始嫌弃。
    王卫国嘿嘿一笑,挠了挠头:“失误,失误,主要是傢伙什儿不行。”
    王山倒是很给面子,抱著一块啃得津津有味,含糊不清地说:“好吃!爸爸做的,好吃!”
    一家人被他这可爱的模样逗得哈哈大笑,院子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傍晚时分,大舅子沈青山和张莲也带著孩子过来了。
    张莲他们厂里放假,发的节礼相当丰厚,足足一斤猪肉,五斤粮票,两斤面票,还有两条肥硕的海鱼。
    作为供销社的售货员,她的福利更好,除了票证和鱼肉,还抱回来一匹崭新的蓝印布,引得陈翠霞羡慕不已。
    “现在还是当工人好啊,吃穿都不愁。”
    陈翠霞一边摸著那匹布,一边感慨道。
    这年头,工人的身份確实是金饭碗,是无数农村人梦寐以求的归宿。
    失败的月饼成了饭前笑谈,晚上的重头戏自然是包饺子。
    白菜猪肉馅的饺子,一个个白白胖胖,下了锅,在滚水里翻腾,捞出来盛在盘里,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著饺子,聊著家常,温馨的氛围在小小的院子里瀰漫开来。
    中秋节一过,王卫国便开始了他的下一步计划。
    他先是找到村长沈红星,一脸严肃地说道。
    “村长,我跟青龟岛驻岛部队的张排长联繫了,岛上战士们很辛苦,常年吃不到新鲜水果,我想著,咱们能不能组织一下村里人,去山里摘些野山楂、野梨子之类的山果,给部队送去,也算是咱们沈家村的一点心意。”
    一听是给驻岛部队送温暖,沈红星二话不说,当即拍著胸脯答应下来。
    这可是拥军爱民的好事,他这个当村长的,必须大力支持。
    安排好村里的事,王卫国又悄悄跑了趟镇上,找到了陈东。
    他没多废话,直接从陈东手里买了不少积攒下来的烟票和酒票,然后转身就去了供销社,將这些票证全部换成了高档的香菸和白酒。
    村里人的行动力是惊人的。
    在沈红星的號召下,男女老少齐上阵,一天时间,就採摘了两千五百多斤的各色山果。
    看著堆在村委会院子里的累累硕果,王卫国让沈富民和沈建山继续带人在村里收购,自己则独自一人,借了村里的拖拉机,拉著菸酒和一部分山果出发了。
    他没有直接去岛上,而是绕了个大圈,去了北边那个熟悉的交易点。
    “老毛子”的联络人早已等候在那里。
    看到王卫国带来的硬通货——高级菸酒,对方的眼睛都亮了。
    这次王卫国没换別的,只要肉罐头。
    三百多罐黄澄澄的肉罐头,加上那些菸酒,被他用山果做掩护,严严实实地装上了船。
    之所以要亲自跑这一趟,甚至不让沈富民他们跟著,王卫国有著自己的考量。
    他不是信不过这两人,而是怕他走后,万一自己要去参军,这两人手里握著这条重要的物资渠道,心思活泛起来,容易乱搞,甚至引火烧身。
    有些秘密,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最安全。
    等送完物资回到村里,他將换来的罐头藏好,然后大大方方地掏出五十块钱交给村长沈红星,算是收购山果的钱。
    村里人见不仅帮了部队,还有钱拿,一个个干劲更足了。
    夜深人静,王卫国躺在床上,听著身边妻儿均匀的呼吸声,思绪却飘向了远方。
    爷爷的眼睛,年底就能康復。
    那么,明年六月,他就可以毫无牵掛地去参军了。
    前世,是那身军装,那片炽热的军营,將他从浑浑噩噩的泥潭中救赎出来,给了他新生。
    无论重来几世,他的人生轨跡,都早已和那抹橄欖绿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他,终究是要回到部队去的。那是他的根,也是他的魂。
    第二天,王卫国刚把换来的罐头分门別类藏进地窖,村里的妇女和半大孩子们又上山了。
    她们的热情比山里的日头还足,一天下来,又采了两千多斤的野山楂、野梨子和山葡萄。
    王卫国从中挑拣出卖相最好的五百斤,依旧用拖拉机拉著,亲自给青龟岛的张排长送了过去。
    剩下的,他则直接联繫了轧钢厂的李振东。
    李厂长听说是拥军剩下的山果,二话不说,以厂工会的名义全收了,给厂里职工发福利。
    一来一回,村集体户头上又多了五十多块钱。
    趁著秋收前的一点空閒,村里的大老爷们儿也没閒著,沈红星大手一挥,组织人手给新来的知青盖房子。
    知青点选在了村东头的一片空地上,青砖瓦房,四间正房带一个敞亮的院子,规格比村里大多数人家的房子都好。
    这还不算,旁边顺带著就把村里的猪圈给扩建了。
    没办法,猪实在有点多了。
    除了开春时买的猪崽,后来母猪又下了几窝,大大小小几十头猪挤在原来的猪圈里,哼哼唧唧的,连个转身的地儿都快没了。
    这天,刘家村的村干部过来串门,说是取经,其实就是来探探虚实。
    当他看到沈家村那扩建后堪比小操场的新猪圈,以及里面一头头膘肥体壮、油光水滑的大肥猪时,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