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5章 天子守国门,郡王守海关(第二更)

      第124章 天子守国门,郡王守海关(第二更)
    德胜门瓮城內,崇禎勒马而立著。
    初春的晨风带著寒意,吹动著他白色緙丝曳撒的下摆。身后,首辅黄立极、兵部尚书王在晋、户部尚书毕自严等几位重臣肃立无声。
    眼前,四千御前亲军正鱼贯而出。
    步卒扛著簇新的鸟銃和丈三长枪,銃口、枪尖都闪著冷光。骑兵控著健马,甲叶摩擦作响。更后面,是拉著青铜千斤炮的骡马。队伍沉默疾行,只闻脚步声、马蹄声、车轮碾石声,匯成肃杀的洪流,穿过瓮城的门洞,踏上远征的官道。
    崇禎的目光紧隨这股洪流,直至最后一队步卒消失在门洞的阴影中。
    他微侧身,看向侍立马旁的两人。
    一是钦差朝鲜安抚使兼援朝监军御史杨嗣昌,胖脸沉毅,腰悬尚方剑。另一是提督御前亲军太监徐启年,身著布甲,眼神锐利。
    “杨卿,徐伴伴。”崇禎的声音不高,却极坚定,“此去朝鲜,干係重大。旨意,可都记清了?”
    “臣(奴婢)谨记!”两人躬身应道。
    崇禎微微頷首,目光投向远方,似乎已经穿透了千山万水,落在了汉城城头。
    “朝鲜,非外国也,乃我大明之藩篱,天下之郡国!朝鲜国王李倧,乃大明所封的郡王!”他顿了顿,语气转厉,“此去,是『迎护』,是『监护』!若其识得大体,自当恭顺移驾於江华岛,尔等当好生护送,全其体面。”
    他目光扫过二人。
    “若其冥顽不灵,抗旨不遵……”崇禎的声音冷如冰,“尔等不必迟疑!徐启年!”
    “奴婢在!”
    “御前亲军,是朕的亲兵!杨卿持尚方剑,代朕行权!朝鲜君臣,有敢阻挠王命者,立斩!郡王李倧,若敢违逆……”崇禎一字一句,“尔等便替朕,將他『请』上船!绑,也要绑到江华岛去!明白么?”
    “奴婢明白!”徐启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臣遵旨!”杨嗣昌抱拳,声音沉稳。
    崇禎看著他们,脸色稍缓,低声道:“杨卿,此事务必迅捷!若让建奴抢了先,这四千兵,怕也难从万军之中抢回朝鲜国王……”
    他略停,声音更低:“若真如此……退而求其次。江华岛乃李朝宗室避难流放之地,寻一血脉近支,拥立嗣位!务必將『朝鲜国王』留在岛上,號令抗虏!”
    “臣明白!”杨嗣昌心头一凛,知此乃万不得已之下策。事儿还没到那个份儿上,就先把万不得已的下策说了出来,这万岁爷倒真是个有担当的,替他办起事儿来,就是能放开手脚大胆地干!
    崇禎最后看向杨嗣昌,语气郑重:“江华岛事毕,速归!朕身边,也离不得你。”
    其实崇禎派杨嗣昌走这一遭,就是为了让他能立个大功,回头好更进一步,升个侍郎,然后就能入阁当杨阁老了。他对眼下的阁老和九卿人选,还是不太满意的。不过提拔心腹也得走个程序,这样才能服眾。
    杨嗣昌心头一热,深深一躬:“臣……定不负陛下重託!事毕即返!”
    崇禎点头,不再言语,目光投向前方的官道。
    杨嗣昌和徐启年再次躬身,翻身上马,带著隨从亲卫策马出城,匯入了远去的军阵烟尘之中。
    崇禎目送著,直至最后旌旗的影子消失。心中默念:快!一定要快!
    立在崇禎马侧稍后,穿著一身半旧青布官服、低眉顺眼的杨镐,將皇帝与杨、徐二人对话一字不漏地听入了耳中。他垂著头,心中那叫一个惊涛骇浪。
    这小皇帝……心真黑,手真狠,肩膀真能扛事儿!敢把“绑也要绑去”明说了出来,还让臣下去做……这份担当狠辣,比他爷爷万历皇帝可强太多了。
    杨镐暗忖著:朝鲜那帮两班大臣,除了会投胎外,就最擅於党爭了。亲明还是亲奴,对他们而言,其实就是个党爭的题目。只要明军够硬气够坚决,汉城之中总会有“亲明派”跳出来配合……前提是,后金的铁骑別来得太快!
    所以这次汉城“挟李王”的关键,就是一个字儿——快!
    此时崇禎的声音也在杨镐耳边响起了:“杨郎中,你也去吧……记著实心用事,莫误了戴罪立功之机!”
    刚得了赞理朝鲜事务兵部郎中官职的杨镐忙领了旨,爬上了一辆骡车,在两个净军的陪同下,追著杨嗣昌、徐启年而去了。
    崇禎收回了目光,对侍立另一边的司礼监秉笔、东厂提督徐应元道:“徐伴伴,摆驾清华园。襄垣王和灵丘王,该等急了。”
    “奴婢遵旨。”徐应元躬身应道。
    正午时分,清华园內春意盎然,挹海堂前湖水微澜。
    崇禎已换了一身素白的常服,端坐堂中的主位。周皇后、田妃、袁妃陪坐一旁。懿安皇后张嫣与其父张国纪也在座。
    堂下,襄垣王朱成鍨和灵丘王朱仕,正侷促地行著大礼。
    “臣……朱成鍨(朱仕)叩见陛下.叩见皇后娘娘、各位娘娘、懿安皇后娘娘……”
    虽然天启的孝期已经过了,但两人依旧穿著半旧的素白袍子。襄垣王朱成鍨是个乾瘦的老头,脸上皱纹深得跟刀刻似的。灵丘王朱仕年纪轻些,是个白胖的小子,此刻紧张得额头冒汗。
    他们偷瞧著御座上的崇禎,心里直犯嘀咕:这皇帝……看著太年轻了,还是半大孩子的模样。可干起那些抄家、迁藩、放债、收议罪银、罚赎罪田等等的狠活儿来,那是一点都不手软啊,这么小就如此……长大了还了得?
    “二位王叔平身,赐座。”崇禎声音温和,带著笑意。
    “谢陛下!”两人谢恩起身,小心地在下首绣墩上坐了半个屁股。
    “一路南来,辛苦了吧?”崇禎问道,语气家常,“带了多少人隨行?”
    朱成鍨忙躬身:“回陛下,臣……带了家眷僕从,约四十余人。”
    朱仕也赶紧道:“臣……臣带了三十余人。”
    崇禎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隨即摇头:“少了!太少了!”
    二王心里咯噔一下:少?这几十口人,一路吃喝嚼用,快把他们从大同带出来的那点体己掏空了!还嫌少?多了我们可养不起啊!
    崇禎没理会他们的心思,目光转向陪坐侧的宗人府丞武清侯李诚铭和英国公世子张之极。
    “武清侯,张卿。”崇禎开口,“二位郡王此去,是要替朕镇守海关,屏藩海疆的。身边只有几十个老弱,如何够用?护卫人手,得添!至少得有三四百精壮之士,方能护得周全,也显天家威仪。你们看,该如何置办?”
    “镇守海关?”
    “屏藩海疆?”
    朱成鍨和朱仕听得是一头雾水,心里更是发慌。祖训煌煌,藩王不得临民治事,更別提掌兵镇守了!这……可是大忌!
    朱成鍨硬著头皮,颤声道:“陛下隆恩,臣等感激涕零!然……然祖制有训,藩王……”
    崇禎心里暗骂著“就知道拿祖制说事”,面上却依旧温和,抬手打断了他:“王叔误会了。朕说的『镇守』,並非让你们去管著地方有司,更非掌兵临民。”
    他身子微微前倾,耐心解释著:“这『海关』,乃新设之衙门,专管海外贸易徵税事宜。襄垣王叔的封地,朕意设在松江府,那里將设立『江海关』;灵丘王叔的封地,设在泉州府,那里会设立『闽海关』。”
    设海关的事儿,当然是由户部的云南清吏司具体负责的,不过若是户部的人拖拖拉拉的不办,等七王更封完成了,这七个郡王就能密揭上奏,揭发东南地方上走私成风,什么白、茶叶、丝绸、瓷器大量运往辽东建奴地盘了.到时候,锦衣卫、御前亲军就可以介入。
    如果还搞不定,说不定就会有人“谋王杀驾”了这些大明的“要饭王”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势,但要真的被地方上的豪强杀了.嗯,东南那里的所谓豪强是罩不住的!
    他看著二王依旧茫然的脸,继续道:“二位王叔的职责,主要有二。”
    “其一,经营好你们王府名下的码头、商铺、货栈。这些產业,朕会著人帮你们在口岸置办妥当。经营所得,一来供王府开销,二来嘛……”崇禎笑了笑,“也好早日还上朕借给你们的那笔『安家银子』的利息不是?”
    二王心头一抽,那月利三分的“恩情债”.真是怎么都还不完啊!
    “其二,”崇禎语气稍肃,“替朕看著点这海关。海关税收,关乎国用,不容有失。若发现有奸猾之徒,勾结海商,偷漏国税,损公肥私……二位王叔可密奏於朕!此乃大功!”
    什么?密奏?打小报告?朱成鍨和朱仕彻底傻了眼。
    经营码头商铺?他们哪懂这个!別亏了老本,最后真成大明要饭王了!
    至於盯著海关,密奏打小报告.这不是干涉地方政务?他们哪里敢干啊?到时候不给人搞进凤阳高墙!
    两人面面相覷,脸色都有些发白。
    崇禎看著他们目瞪口呆的模样,脸上笑意更浓,温言安抚道:“二位王叔不必忧心。朕岂会让你们独自操劳?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
    他指了指李诚铭和张之极:“宗人府、锦衣卫还有御马监,都会为你们安排妥当。护卫司的人手,他们会精心挑选著。会经营的管事、帐房,他们也会为你们安排的。到了地方,还有两淮盐运使崔呈秀、巡海御史周应秋。他们会提前在松江、泉州等地等候,协助你们安顿,一应產业、码头、商铺,他们自会帮你们料理清楚。”
    原来一切早就安排好了!不仅京城这边的锦衣卫、御马监、宗人府已经动起来了,连崇禎派去南方的三个走狗崔呈秀、周应秋和田吉也早就得到了崇禎的中旨,开始在南直隶、福建、广东替即將去守海关的郡王张罗了。
    崇禎心想:你们就安心当个招牌,收收租子,顺便帮朕看看场子。小报告你们不会写也没关係.举报材料什么的,朕最懂了!
    真要有不开眼的,因你们“举报”了他,就把你们害了……朕一定会替你们报仇,顺便抄了他的家,连本带利收回来!啊呀,怎么有点期待啊.
    崇禎最后道:“二位王叔且在清华园安心住些日子。待护卫司组建停当,一应事务安排就绪,自会护送你们南下松江、泉州。到了那边,自有崔呈秀、周应秋接应。你们也不用担心,只管安心过日子就是了。”
    朱成鍨和朱仕闻言,心中稍定,虽然前途依旧茫茫,但至少不用独自去面对那陌生的“海关”和“商市”了。两人忙起身,再次叩谢天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