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9章 请你们离开公路,我们没空亲自俘虏

      第149章 请你们离开公路,我们没空亲自俘虏你们
    鲁路修被这一拍,失手掉了半块面包。嘴里又鼓鼓囊囊说不出话来,只好先奋力咀嚼几下。
    公爵一把拉起他就往最近的前沿指挥所跑,随后拿起观察哨位上的望远镜就看。鲁路修在半路上才把那口干噎的黄油面包咽下去。
    “前沿守敌果然都撤了!你倒是想想,怎么尽量多抓俘虏啊。”公爵很着急,唯恐被更多敌军逃出包围圈,着实有些得陇望蜀。
    鲁路修喝了口随身不锈钢壶里的咖啡顺了顺,这才说道:“跑了也是没办法的,至少现在我们能以行军状态快速推进、尽快跟登陆部队会师,争取三天内就进攻敖德萨。”
    公爵:“就只有这方面的好处了吗?我当然也知道尽快进攻敖德萨是最重要的。但是歼敌方面,真没办法再多抓点俘虏扩大战果了吗?别喝了!只要想到招多抓俘虏,以后特批你在军中天天吃牛排、鹅肝、鲟鱼!”
    鲁路修也是被公爵的“既要又要还要”闹得有点挠头,仔细想了一会儿,才随口道:“敌人要跑,肯定是往北避开大路、往德涅斯特河上游迂回绕路突围。比萨拉比亚地区大部分地方基建开发程度很低,路况本来就不好……
    要不,用我们原本打算拿来牵引重炮的半履带车试试?集中全部的半履带车,然后运兵,一车也能拉一个班了,在那种地形上,绝对可以追上敌人除了骑兵以外的部队的。
    不过敌人是否会誓死抵抗,我就不敢保证了。最好还是只追击别堵截,免得他们狗急跳墙。东方有一句古话,叫做归师勿遏,我们的半履带车毕竟太少了,几百辆才能运多少兵?要是有个上千辆,我今天绝对劝您把这3个军都包饺子包掉。”
    公爵一愣,随后又喜又叹。
    喜的是鲁路修这小子果然有办法,叹的是己方毕竟才刚掌握半履带车制造技术4个多月,目前的库存还是太少了。
    “回去让bmw公司也给我造半履带车!咱狠狠地造!咱都有罗马尼亚油田了,还不造车等着那些柴油下崽啊!不过你小子,果然要逼一逼就能拿出新办法来!”
    发完狠,公爵也立刻知道该怎么做了,眼下既然要集中半履带车运少量部队追击、尽可能扩大战果,那肯定不可能运杂鱼部队上去。这点运力,要尽量运精兵。
    鲁路修带的那个师在敌后执行登陆了,如今是隆美尔带着。所以公爵只能在手头的部队里,选相对精锐的突击营,集中使用。
    这时候不应该局限于巴里亚第2军或者第3军的门户之见了,应该把2个军下属的6个师的6个突击营,尽量多的集中起来使用。
    一个突击营是4个连16个排,需要60多辆半履带车才能运得下。
    他目前还真有三四百辆半履带车,所以把6个突击营都派出去快速追击,运力是做得到的。
    公爵立刻想到了一个人选,那人也是用惯了突击营的,还是总参的关系户。
    “去把费德勒.冯.博克上校立刻找到这儿来!我有任务亲自交给他!”
    公爵一声令下,很快有人去把冯.博克带到他面前——如今冯.博克正在巴里亚第2军某师当团长呢,但也兼管着该师的突击营。
    自从3个月前在戈尔利采突破战中立了大功后,冯.博克上校此后的履历中规中矩,也没攒够晋升的资历和功劳。毕竟从上校到少将实在是太难突破了,不是打几个胜仗就能晋升的,要考虑的东西很多。
    (注:前文有读者提醒我,第二帝国时期没有“准将”,其实我也知道。但考虑到包括主角在内的很多相对年轻的军官,要迈过上校到少将这一步跨度太大了。要积攒很多战功等很久时间才能跨过去。所以就当这个架空世界有“准将”吧,这样好歹“进度条”直观一点。)
    眼见冯.博克被带到,公爵立刻非常干脆地把任务描述了一遍:
    “我已经从叔父那里听说过你在戈尔利采突破战时的表现。现在整个集团军的这350辆半履带车就全交给你了,这是临时从各军的牵引重炮团里抽来的。
    你的任务就是带着6个突击营,尽量穿插切割,追击试图往北轻装溃逃的敌人!但也不要贪心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能迫降俘虏多少算多少,安全第一。”
    “是!司令!”冯.博克上校精神抖擞地接受了这个命令,还自然而然看了一眼站在公爵旁边的鲁路修,似乎在狐疑公爵会不会要求鲁路修跟着他一起去,顺便再混个功绩。
    鲁路修倒是不贪这个功,他知道这种带着小股部队高机动穿插抓俘虏的事情危险性还是比较大的。
    他可干不出来古德里安那种亲自坐在前哨坦克上随军冲锋的危险事情。
    鲁路修便顺势高风亮节地表了个态:“费德勒,我觉得你到时候可以让每个班的火力支援组留在车上,遇到战斗时,就让突击组下车作战。
    留下正副机枪手和1名掷弹筒手,就在车上提供火力支援,mg15轻机枪可以直接想办法架设在车沿上。嗯,没有合适阵位的话,就拿弹药箱垫在下面即可。”
    鲁路修简单两句话,就为费德勒.冯.博克提点了两个战术要点。
    按照突击营的编制,原本每个班15人,由1名军士长担任班长,剩下8人突击组、6人火力支援组。
    但是在徒步作战时,因为要分摊扛机枪和掷弹筒,这两件武器都要配至少3个人。
    如果变成跟车作战的环境,机枪组只需要正副机枪手2个就够了,因为机枪不用挪窝。掷弹筒组也能减少到2人甚至1人,或者可以让班长留在车上担任掷弹手的后备。
    这样一算,一个班15人加1名司机,一共16个人,到了作战的时候,车上含班长、司机在内,一共留5个人。剩余11个人可以灵活下车作战。
    而鲁路修把战术要点说得那么细致,显然是不打算亲自跟去了。
    冯.博克琢磨了一下老战友的点子,也是颇觉靠谱,对他投来感激的眼神:
    “哦,上帝。这个规划真是不错,你太擅长战术创新了,感觉像是天生就懂步兵如何跟随半履带车作战。”
    鲁路修:“还有,我们这车的敞顶车厢没有装甲的,四周就是一圈铁皮。机枪手和掷弹手留在车上作战时,别忘了让其他士兵把随身的军粮和被服堆在旁边砌一圈临时掩体。”
    第一批的半履带车,本来就不是为了前沿接敌作战的,此前都用来拖曳重炮,距离前线至少好几公里,所以也完全没有装甲。
    这并不是鲁路修不想装,而是初代半履带车性能太局限了,动力也捉襟见肘,为了拉更重的货,必须尽量省自重。
    以后但凡有8毫米装甲钢的车厢,也不用再搞这么局促了。
    ……
    博克上校得了鲁路修的面授机宜,很快就把6个突击营拉出来集中使用,对着大批敌军溃兵穿插追击而去。
    巴里亚第2军、第3军的主力当然也不会闲着,大部分部队也选择了跑步行军,快速追赶上去,以便接收俘虏。
    博克的内心还是很忐忑的,他知道自己前面至少有3个军的残部。
    露沙人一个军满编有6万多人,3个军满编就是19万了。哪怕是再三折损的残部,考虑到敌人之前是有序后撤防御,可能仍然有15万以上。
    就带6千人去追15万丢弃了重炮的溃兵,说不害怕那都是假的。
    但他也知道自己的优势,敌人的15万是已经如丧家之犬,逃跑时肯定毫无秩序和阵型可言,如果能各个击破的话,每一处局部战场上,自己甚至还是能占据兵力优势。
    敌人要想逃过德涅斯特河,彻底跳出包围圈,走垂直于河流的路线,都要走70公里,如果再绕绕路就更远了。士兵拿着枪徒步一天也走不了70公里,所以这场追击战至少持续两天,甚至三天。
    唯一遗憾的是,这样的追击战环境,突击营的无线电优势有点发挥不出来。因为运动太快,炮兵跟不上,己方有无线电也没法呼叫炮火支援。
    8月3日上午,做好准备的博克就带着300多辆半履带车出发了。
    比萨拉比亚地区(今摩尔多瓦)的基建非常落后,道路坑洼,土地泥泞。
    8月初的田间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豆苗,这些大豆是六月刚种下的,深秋时就会收获,然后就能轮种冬小麦。
    博克的车队沿着田间小路突进,很快就追上了大批只拿着枪,甚至连枪都没有的露沙步兵。
    “哦,上帝!德玛尼亚人追上来了!快散开,就地组织防御!”
    一群群拿着棍棒和莫辛纳甘步枪的士兵立刻试图散开到田间组织反抗。
    最前面那辆半履带车上,担任班长的军士长正用望远镜观察敌人动向,眼看敌人居然不放下武器投降、还胆敢反抗,立刻下令准备下车作战。
    而架设在半履带车前方的mg15轻机枪,也立刻开始喷吐长长的火舌,把连串的子弹泼洒到敌人头上。
    “哒哒哒~”机枪手拽着机枪猛搂,左右扫射,很快就发现这种蹲在车上打机枪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平时地面作战,机枪子弹带的衔接都很成问题,副机枪手的负重能力有限,也背不动多少子弹,一条条弹链都得临时现接,火力持续性很受限。
    在半履带车上作战,子弹就用车子扛,开战前就可以把弹链全部接好。唯一的瓶颈就只是枪管散热问题。
    早知道就不带突击营自配的轻机枪了,问友军换一些mg08水冷式重机枪多好。只可惜来得太急太仓促,根本没时间换,也没人组织。
    “哒哒哒”地疯狂扫射声中,好几辆半履带车上的枪管都发红发烫了,但看着布满田野的士兵,突击营的机枪手们仍然不敢松扳机。
    旁边的战友也只能不顾是否会损及枪管寿命了,拿着饮用水壶往枪管上吨吨吨浇冷水。
    好在对面的露沙人本就被打了个猝不及防,眼看着这些车子越野如履平地,追击得如此迅猛,还能边冲边泼洒机枪弹幕,在短暂的抵抗后,终于是纷纷趴伏在地投降了。
    “怎么办?抓俘虏么?俘虏比我们还多好几倍,而且我们还要继续追呢,分出人手看管俘虏的话,也太浪费人手了。”
    前沿的几个连、排军官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只能先小心翼翼地给投降之敌缴械。
    只耽误了不到20分钟,后续的几个营主力就追了上来,冯.博克上校眼看路都堵了,而且似乎打了一场小胜仗,砰地一甩车门,下车亲自查看情况。
    “怎么回事?为什么停止前进?才抓了这么点俘虏有什么好停的!还把路给堵了!”
    博克上校一阵训斥。一名上尉连长才赶忙跑过来越级诉苦:
    “报告长官,俘虏比我们的先头部队还多了好几倍,我们怕出事情,看管不过来,我们已经在尽快缴械了。”
    博克上校飞速地扫视了战场一眼,就注意到田间还略有泥泞,而且时不时会有几条灌溉用的沟渠,偶尔还有一座蓄水用的池塘。
    他便用马鞭雷厉风行地一指:“让所有愿意投降的俘虏,排队跑步到池塘边,把手上的莫辛纳甘都丢进塘里,762的子弹也都倒进去、然后自行排队往南走,后军会俘虏他们的。
    我们可是半履带的摩托化营,我们没空做这种事情!”
    那几名基层军官得了明确指示,这才狐疑尽去,立刻敬礼:“是,长官!立刻执行命令!”
    一群群突击营士兵重新爬上半履带车,然后对着投降的敌人大喊:
    “全部排好队、自己把枪投到灌溉池塘里!子弹也倒进去!然后在原军官带领下往南走,我们的主力大部队会俘虏你们的!放心,先生们,对你们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了!”
    露沙降兵麻木地乖乖执行了命令,一个个排好队把莫辛纳甘和棍棒刺刀都扔进水里,噗通噗通之声不绝于耳。
    子弹受潮后可靠性也会大降,枪管里也可能灌入淤泥沙土。这些枪就算被再次捞起来,也不太可能立刻正常使用,需要重新精细清洗保养,也就不怕降兵作乱了。
    扔完了武器的露沙兵继续双眼无神,垂头丧气地往南方走。
    博克上校扫视了一眼战场秩序,又补充训斥了两句,以维持秩序:“请投降部队离开公路、走田野南下,不要阻挡交通!”
    这条命令很快被逐级传达,也通过车载无线电通知附近的其他友军。一群群投降的露沙人就乖乖让开公路,从大豆田里南下。
    博克上校这才回到半履带车上,一挥手示意司机开车,再次一骑绝尘而去。
    ……
    “该死!那些德玛尼亚人怎么会追得这么快?我们都丢掉大炮和辎重,只背着枪逃跑了,怎么还会被追上?”
    “这么烂的地,卡车都跑不过骑兵,德玛尼亚人的车到底怎么造的,这么坑坑洼洼都能追?上帝啊,你看见了吗!”
    方才的情形,很快在露沙溃兵中反复上演。
    各级露沙军官,包括最上面的邓尼金军长,都没料到敌人能追这么快,之前设计的逃跑突围方案,一下子全都变得不合时宜了。
    “哒哒哒~”
    “嗖嗖嗖~”
    每次追上一支溃逃的部队时,德突击营官兵又是经典的先掷弹筒以45度仰角胡乱抛射,弄出点爆炸声动静惊吓一下敌人,让敌人误以为追兵有重火力炮兵。
    掷弹筒其实炸不死几个人,但有掷弹筒和没掷弹筒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两支行军追逃状态下的部队,一方有炮兵,还能够让敌人知道自己有炮兵,对士气的打击效果非常巨大。
    随后的轻机枪扫射,把行军奔逃状态下的敌兵扫死一大片,基本上就能够让露沙人崩溃了。
    这样的操作多反复几次,突击营官兵们都越来越熟练了。
    “请所有投降者离开公路,排好队自行南下、找我军主力当面交接。我们没时间俘虏你们!”
    这句台词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能说一遍,渐渐地带队军官们也越说越流利,
    就跟陈桂林跑去自首时,听到的那句“所有人往里走,不要挡在门口,要自首请准备好身份证去那边排队”一样流利。
    追到当天傍晚时分,露沙人的三个军溃兵,就在这样的大胆穿插切割下,被割成一块块迫降过半。
    最终,邓尼金军长等少数高级将领得知情况不妙,也只能徒呼奈何,最终集结了军中全部的战马和骑兵,弃军逃亡,往北急速奔逃。
    在田园或崎岖的荒野上,战马的速度勉强还是可以超过半履带车的。毕竟战马非常灵活,始终可以走直线,完全不用走路。
    这终究是一场穿插追击战,而非包围战,能把步兵包个七七八八已经是很逆天的战果了,骑兵是必然能逃出去的。
    追击战最终从8月3日清晨,一支持续到8月5日傍晚。
    德第6集团军下属的巴里亚第2军、第3军,在三天两夜的强行军追击中,大踏步前进了70多公里,终于一路追到德涅斯特河岸边,跟隆美尔、李斯特等人率领的登陆部队胜利会师。
    随后在登陆部队的接应下,顺利渡过德涅斯特河,进入河北岸的小城奥维季奥波利和别利亚耶夫卡——这两座小城,都是这几天里李斯特和隆美尔刚刚攻下的,也都是敖德萨的外围卫星城。
    拿下了这两个地方,就算是在德涅斯特河北岸巩固了坚定的前进桥头堡,并获取了进攻敖德萨城的出击基地。
    最终邓尼金等人的3个军边防部队,只有不到4万人逃出包围圈,其中大约半数都是有马的。
    3个军的残部总计16万人,在撤退过程中,被活捉俘虏了11万2千人,伤亡约1万人。
    加上之前的边境防御战中,露沙人还有2~3万的战损。全部算下来,经此一战19万军队只逃回去4万,累计又被干掉了15万。
    战果初步统计出来时,鲁普雷希特公爵还是很振奋的。
    这次“既要又要还要”又成功了,果然鲁路修这小子就是要逼一逼他才能激发出潜力。
    如此一来,既做到了大军快速推进、3天内开始攻城敖德萨,又做到了尽量歼敌,不让敌人逃回去强化黑海沿岸后续防区的防御力。
    鲁普雷希特公爵拿到统计数据的时候,还很热忱地亲自去找鲁路修卖弄。
    “嘿,猜到了么,用了你的想的半履带车穿插追击战术后,一共抓了多少人?”
    鲁路修当时正在整理战役文件,随口一猜:“十万?”
    公爵顿时没了多大卖弄的兴致,因为猜得太准了,他只好嘟囔了一声:“差不多吧,其实是11.2万。”
    鲁路修这小子,干活儿是没得说,奇谋妙计层出不穷。
    就是不会给领导提供情绪价值,也不知道惊讶一下,或是顺势吹捧吹捧。
    这种人简直一点当奸臣的潜力都没有,太实诚了。
    “原来有11.2万……”鲁路修沉吟了一下,随手在一份账目上记下数字。
    公爵:“你好像一点都不惊讶,也没有因为立功而感到鼓舞?”
    鲁路修茫然抬头:“可是,我们不是几个月前才刚刚歼敌百万了么?”
    公爵:“……”
    鲁路修:“呃……是嫌我说得太简略,把零头省了么?好吧,当时具体歼敌总数应该是170万人。”
    公爵喟然长叹:“……我算看明白了,你小子打惯胜仗、已经飘了。俘敌十万的战果都入不了你眼,真有够气人。”
    公爵有种装逼没装到位的无力感,郁闷了小一会儿,才算是缓了过来:
    “也罢,不提那些了,说说敖德萨攻城的事儿吧。逃回去那4万人,未必有时间绕路回敖德萨,他们是往北绕道德涅斯特河上游才逃脱的。再想重新南下敖德萨,又要走很多路,说不定已经直接逃去北边的基辅方向了。
    如今敖德萨到尼古拉耶夫,主要是罗马尼亚方面军第6集团军的剩下一半兵力在驻守,其中1个军还被打残了,还剩2个半军——你说说,后续这几场攻坚战怎么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