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63章 古有李隆基送哥舒翰,今有尼古拉送

      第163章 古有李隆基送哥舒翰,今有尼古拉送冯埃森
    “砰!”地一声闷响,沙皇尼古拉二世把几份夹在厚重圣经里的文件、一股脑儿狠狠丢在面前的地上。
    刚刚被紧急召进夏宫觐见的波罗的海舰队总司令、尼古拉.奥托维奇.冯.埃森海军上将,被沙皇的怒火吓了一跳,却又不敢吱声,只能默默捡起被沙皇丢掉的厚重精装书,翻出里面夹着的那几页电文。
    然而,还没等他看清楚电文内容,尼古拉二世就直接开口下旨了:
    “朕要求海军立刻出击!现在巴西列夫中将还有一支残余舰队,被敌人堵在了希乌马海峡和萨雷马岛海域。敌人有几艘‘拿骚级’战列舰在希乌马海峡北口、同时也是芬兰湾的出口堵着他们!
    朕要求海军派出主力舰队,去救援他们,而且抓住这个机会,以众凌寡痛击那几艘落单的‘拿骚级’战列舰!”
    奥托维奇.冯.埃森上将闻言大惊,他不知道陛下何时对海军的情况这么了解了,还会说出这样具体微操的要求。
    如果真能抓住战机、正义地以多打少,吃掉敌人几条“拿骚级”,那当然是好事。
    但敌人会这么傻、漏出一个连沙皇都看得到的破绽么?不会是有诈吧?
    冯.埃森上将作为波罗的海舰队总司令,他对前线情况的了解,当然比沙皇更清楚更彻底,
    他也知道自己的忠实下属巴西列夫中将如今有多艰难,就跟几只被堵在风箱里的老鼠一样凄惨。
    它们躲在希乌马岛、萨雷马岛和爱沙尼亚大陆围起来的几条狭窄浅水航道内,航道的三个出口都被敌人堵了,根本不敢露头,一露头就得死。
    就全凭着敌人的大船吃水太深、开不进这几个小岛围起来的水域,他们才能稍稍苟延残喘些时日。
    就像一个老鼠洞有三个出口,每个出口都有一只猫蹲点,只恨猫的体积太大,钻不进老鼠洞。
    但不管巴西列夫中将面临的局势有多危险,人老精鬼老灵的冯.埃森上将,总觉得这一切很不对劲。
    他有一种“巴西列夫中将能活到现在,完全是敌人想要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故意留他一口气逗着玩”的危险感。
    于是,冯.埃森上将稍微组织了一下措辞,就想把自己的怀疑彻底说清楚、劝谏陛下不要过问海军的事情、千万不要微操。
    然而,他才刚刚开口,尼古拉二世又是一顶大帽子扣了下来:“西北方面军司令尼古拉.鲁兹斯基上将揭发!说里加城内现在人心惶惶,有多少将士都说,是海军有内奸勾结德玛尼亚人!
    你拒绝出战,莫非你就是德玛尼亚间谍,想要坐视里加失守、坐视西北方面军后援断绝?现在海军再不出战,不证明间谍只是极少数的一撮人,一旦西北方面军彻底人心惶惶,觉得他们被人背后捅刀了,局面还如何收拾?
    你,是不是跟德玛尼亚人勾结了?还是,跟那些暗中串联闹事的老鼠勾结了?”
    冯.埃森上将顿时如堕冰窟,再也说不出话来。
    这两顶大帽子,他一顶也受不起!
    被认为是德玛尼亚间谍也好,被认为是反沙皇的内部反贼也好,都是一个死。
    豆大的冷汗直接从冯.埃森上将的额头一串串滑落,他大脑极速运转,额头上都冒出白气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练了紫霞神功呢。
    良久之后,他心念电转,想到一条退路:不如……硬着头皮出战一次,也算是为自己正名了,反正陛下只是要求出战,又没要求具体打到什么程度?
    自己找个机会,跟敌人速战速决碰一下子,如果敌人援军来了,自己就马上跑。到时候战果好歹也有一些了,己方也确有伤损,而且能证明上上下下都奋战死战了,也就能打消掉陛下对于“叛国者”或“反贼”的猜忌。
    “既然陛下如此想,臣不敢抗命!自当死战到底,捍卫我等作为军人的荣誉感!”
    冯.埃森上将一咬牙,做出了出击的决定,表示当天就可以紧急出港,因为这几天他早就让舰队做好启航准备了。巴西列夫中将出击的时候,他的主力舰队就开始升锅炉,以备不测。
    尼古拉二世见对方答应,也稍稍松了口气:至少,自己的波罗的海舰队总司令不是反贼。就算有反贼,应该也是某个或某几个中层将领……
    要是让他揪出来谁是反贼,非把对方剁碎了不可!
    ……
    冯.埃森上将苦着脸离开夏宫,立刻就驱车又换船、回到喀琅施塔得岛上的海军基地。
    喀琅施塔得岛是圣彼得堡的海上门户,孤悬在主城区海岸线以西20公里的芬兰湾海面上。整个岛屿被改造成一个大港口,波罗的海舰队的母港就是这里。
    这里的深水泊位数量众多,足够停泊下整个波罗的海舰队的全部主力舰。
    冯.埃森上将一回到岛上,立刻就召集主要部将,转述了沙皇的旨意,说陛下为了巩固西北方面军固守里加和库尔兰半岛的决心、打破德玛尼亚人封锁了里加湾海上补给路线的宣言,要求海军必须出战一场。
    冯.埃森的命令一说出口,果然毫不意外地再次招来众多部将的反对,大家都觉得这个所谓的战机可能有诈。
    “总司令!不能啊!这种所谓的战机,一看就很可能有诈!”
    “敌人太卑鄙了,虽然我还看不出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但我总感觉有问题!”
    然而,这些乱糟糟的抗辩,最后都被冯.埃森丢下的一颗重磅炸弹终结了:“陛下已经怀疑我们波罗的海高层将领里有内奸了!认为是有人里应外合往西北方面军背后捅刀子!
    那一小撮人,要么是叛国者,要么是反贼!叛国者就是在勾结德玛尼亚人,反贼就是在勾结那些分子!今天谁带头提议拒绝出战的,谁就有可能被宪兵带去审查!陛下已经派了一整个宪兵旅来核查情况了!”
    诸将顿时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反对了。
    大家只好分头下去安排,做出击前的动员和准备。
    然而,他们谁也没料到,意外才刚刚开了个小头呢。
    ……
    半小时后,喀琅施塔得港内,一场小范围的骚乱就爆发了。
    数以百计的基层军官、士官和士兵,冲到街上,大声声讨沙皇,声讨高级将领,认为他们草菅人命,让舰队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出战送死。
    这事儿,还真不能怪冯.埃森办事不力。
    在地球历史上1915年10月的时候,喀琅施塔得港也爆发过一次水兵抗命、拒绝驾驶主力舰出击的乱子,最后冯.埃森为了平息士兵的闹事,承诺退求其次只是派出了几艘高速巡洋舰出去应付一下。
    但即便如此,那次事件最后也导致26名军官和100多名士兵被捕、并判决终生流放鲜卑利亚服苦役。
    如今这事儿,只是比历史同期提前了一个多月,但情形却极为相似,都是普通士兵觉得出战很危险,不想卖命,然后反抗沙皇。而且因为沙皇的出击令高压程度更严厉了,反抗也变得更炽烈。
    一旦闹出大范围的流血,就不是终生流放几十个军官打得住的了。
    而且,本位面的沙皇卫队弹压,来得特别快——尼古拉二世已经预感到水兵里有反贼了,刚才冯.埃森上岛的时候,有一个宪兵旅规模的沙皇卫队,是直接跟到岛上来的。
    所以水兵们一闹事,立刻就被装备了重机枪的沙皇卫队包围了。最后还擦枪走火,用m1910重机枪扫死了好几百个水兵,硬生生把一切扼杀在萌芽状态。
    然后还立刻抓人,并且把肃清反贼的战果上报尼古拉二世。
    仅仅三个小时后,尼古拉二世就接到了负责侍卫的近臣汇报:
    “陛下!波罗的海舰队里果然有一些军官被查明和反贼勾结,经过紧急甄别,枪毙了95名军官和士官、466名士兵,另外还有200余人在驱散抗令队伍时被扫射打死,累计处决了730多名涉嫌反贼的人员!
    冯.埃森上将来请示,是否还要舰队继续出战?他认为,海军里的反贼可能已经肃清干净了?”
    尼古拉二世当时正在吃饭,闻言惊得银叉都掉在了地上。
    短暂的懵逼后,尼古拉二世很快就转入暴怒状态:“什么?居然真查出来那么多反贼?果然!果然!西北方面军打听到的情报都是对的!这些忘恩负义的东西,果然读书越多越会胡思乱想!
    陆军士兵都是没读过书的,对帝国多么忠诚?那些海军技术兵,仗着读过几年书就每天瞎折腾!战争开打一年多了,那些战列舰上的官兵为帝国做过哪怕一丁点贡献、杀过哪怕一个敌人么?”
    尼古拉二世的眼珠子都变得血红了,他又跟身边的宠臣、神棍们磋商了一下,旁边人都捧着他,认为确实该试炼一下那些不坚定的家伙,看看海军里到底谁才是忠臣。
    最终,尼古拉二世终于舒坦了些,咬牙切齿地下令:“计划不变!让冯.埃森上将全力出击!务必取得战果!
    还有,调两个宪兵旅上舰!出击之前,让所有水兵交出轻武器,只有宪兵可以带枪,每艘战列舰派一个连队的配枪宪兵控制秩序,巡洋舰和驱逐舰就派一个排的宪兵。”
    身边的近臣们闻言都是有些吃惊,担心这种做派会不会强化水兵们的不被信任感。但皇帝已经疑神疑鬼到这种程度了,也没人能劝。
    于是,一种彻底依靠武力压制的作战风格,就这样离奇地形成了。
    几个小时后,波罗的海舰队全部能动弹的主力舰,在枪口的威逼下启航了。
    考虑到高级将领的体面,冯.埃森上将等将军们,还是被允许佩戴佩刀和手枪上舰,但校官以下的所有军官,都被勒令不得配枪。
    虽然绝大多数水兵并不是反贼,但是被这么一闹腾,还是离心离德,敢怒不敢言。
    而且,虽然700多名军官和水兵、平摊到那么多军舰上,损失不算很大。可一部分岗位空缺出来后,临时让宪兵填上,还是会出现技战术磨合不利的问题。
    这些隐患,真到了打仗的时候,都是骗不了自己的。
    ……
    “唉,在这儿封堵了一整天,什么都没等到。今天难道还要继续堵下去么?”
    “旁边的帕尔蒂吉斯港,北岸的汉科角锚地,也都用高爆弹炮击过了。再呆在这儿,敌人估计都要起疑了吧?”
    9月7日,凌晨时分,希乌马海峡北口附近的海面上,“拿骚号”战列舰的司令塔里,
    舍尔中将的得力臂助、德玛尼亚第1战列舰队第1分队的指挥官、赫尔曼.诺德曼海军少将,百无聊赖地又灌了一口咖啡提提神,一边忍不住自言自语。
    舍尔中将的第1战列舰队一共有2个分队,第1分队就是4艘“拿骚级”,第2分队则是4艘“赫尔戈兰级”。舍尔中将经常亲自指挥那4艘战斗力更强的新船,而把4艘相对老旧的“拿骚级”丢给赫尔曼少将指挥。
    当然,今天这一战,为了让诱敌计划更容易得手,舍尔中将不仅仅给他留了4艘“拿骚级”,还给他配了3艘航速更慢的前无畏老船、已经退居二线的“腓特烈三世级”。
    这一方面为了是尽量增加点战斗力,另一方面也是便于到时候为己方“逃跑不力”找点借口,勾引敌人放心追。
    现在,赫尔曼少将很担心,自己这次是不是演得太过、太假了,以至于敌人再也不会上钩了。但内心的不甘,上峰的命令,又让他想尽办法继续演下去。
    要知道,巴西列夫中将进入里加湾并追杀上伯迪克少将,是9月4日下午的事情。
    9月5日天亮后,巴西列夫中将就发现自己被连夜进入里加湾的舍尔中将的战列舰给堵了。到5号傍晚,经过一整个白天的追杀,露沙巡洋舰队基本上被杀得七七八八,然后夺路躲回了希乌马海峡。
    所以,整个5号的夜晚,和6号一整天,巴西列夫中将那6艘小船始终躲在海峡里,已经躲了整整36个小时。
    赫尔曼.诺曼的少将,也就在希乌马海峡的北口,堵了他整整36个小时。
    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看起来正常一点,他不得不随机应变,在这36个小时里内自己额外找了一些事情做。包括炮击了芬兰湾入口南岸的帕尔蒂吉斯港,又炮击了芬兰湾入口北岸的汉科角锚地。
    这些港口和锚地规模都不大,也没什么值钱的目标,只能炸烂几艘破烂老旧的民船、一些码头设施和仓库房子,战果聊胜于无,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没闲着。
    另外,说句题外话,北岸芬兰省境内的“汉科角”这个地方,早在1714年的时候,就爆发过一场大海战,即著名的“汉科角海战”。
    当时的交战双方是露沙舰队和瑞典舰队,最终露沙舰队在彼得大帝的亲自指挥下获得大胜。那场北方战争,也最终把瑞典人的芬兰地区夺了过来,从此变成了露沙的国土。
    所以“汉科角海战”在露沙海军史上的地位非常高,等同于海军的立国之战。如今露沙的主力无畏舰“甘古特级”的命名,其实就来自于那场海战——
    “甘古特”这个词,其实就是“汉科”这个地名的露语音译。
    时隔200年整,赫尔曼少将今天就在汉科角与希乌马海峡之间的芬兰湾口子上堵人,或许也算是一种历史的宿命吧。
    200年前,露沙人在这里赢下了海战,也为他们赢得了芬兰和爱沙尼亚。
    200年后的今天,如果他们在这里输掉了海战,或许也会失去芬兰和爱沙尼亚。
    ……
    就在赫尔曼少将忐忑等待的时候,鲁路修上校的计谋终于没让同僚们失望。
    天色渐明之际,东边的芬兰湾内,一群浩浩荡荡的舰队,终于出现在海平线上。
    空中,也开始出现露沙人的侦察机,应该就是要为舰队提供索敌和校射的。
    这场海战的交战海域,离陆地只有40几公里远,所以飞机的续航力是必然够到场支援的。
    整个芬兰湾入口海域,从南到北,一共也就90公里。赫尔曼少将的舰队如今的位置,距离南岸的希乌马岛只有40公里,距离北岸的芬兰汉科角50公里,刚好位于主航道的正中间。
    (注:海战地图如下图)
    好在,德玛尼亚人也同样有所准备。
    看到敌舰出现在海平线上的那一刻,赫尔曼少将也不再保持无线电静默(其实离海岸那么近,保持了也没用),立刻先发报给如今位于希乌马岛和萨雷马岛之间海峡海域的希佩尔中将,
    请求希佩尔中将立刻带领他的3艘“德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绕道前来汉科角和希乌马海峡之间的海域助战。
    希佩尔中将收到电报后,自然也会立刻赶来。不过考虑到两地之间有160公里的路程,折合90多海里,希佩尔中将以27节的极速赶路,也要3个半小时才能赶到战场。如果赫尔曼少将立刻掉头跑路、跟希佩尔相向而行的话,则能缩短到2个半小时。
    然后,赫尔曼少将又发了第二封电报,请求岸基飞机起飞,同样为舰队提供空中侦查和校射,以及攻击敌军侦察机。
    位于他南边50几公里外的希乌马岛上,几条这三天刚刚赶工出来的潦草野战机场跑道上,数十架德玛尼亚侦察机和战斗机,也立刻陆续升空,向战场赶来。
    德玛尼亚陆军是9月2日夜间登陆的希乌马岛,至今都还没有彻底控制岛上全境。还有一批敌人被堵在岛屿最西边的海角上,德玛尼亚人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肃清他们。
    而在岛上赶工抢建野战机场,也是鲁路修参谋的建议。因为鲁路修已经意识到,德玛尼亚陆军的其他占领区,距离这处可能会爆发海战的战场实在太远了。
    马肯森元帅的第11集团军、原先连里加周边都没打到。德玛尼亚军的后方正规机场,要一路退到梅梅尔才有,而梅梅尔飞到芬兰湾入口,足足需要400公里航程,已经超出这个时代战斗机的续航能力了。
    之前让他们去里加湾、侦查巡洋舰队之间的厮杀,好歹航程还能控制在200公里左右,勉强撑得住。再要往北到芬兰湾,那是绝对撑不到的。
    但鲁路修这一抢修机场的神来之笔建议,一下子让己方飞机抵达战场上空的距离从400公里缩短到50公里。他一提出,当时就得到了众将的一致赞同,还夸他想得周到。
    只有鲁路修自己当时毫不居功,还感慨地讲了一段往事典故:
    “说来惭愧,这一招也不是我的原创。我不过是跟随鲁普雷希特元帅久了,耳濡目染学到很多经验罢了。
    当初5月底在南线打利沃夫战役的时候,我带着我的空降团深入敌后数百里、空投奇袭利沃夫,飞艇可以飞那么远,飞机却飞不到。
    落地后,我苦战鏖战,才救出盟友在普热梅希尔要塞被俘的9万战友、攻克利沃夫,端掉露沙人整个西南方面军的后勤总基地。
    当时,我的部队被敌人的空中骚扰压制得很辛苦,飞艇也因此无法低空空投补给。幸好鲁普雷希特公爵想到我那9万刚救出来的战俘闲着也是闲着,反正也没武器,就让他们一夜之内赶工了一条简易野战跑道。
    后来飞艇低空空投武器和补给,我军的战斗机才能全程护航——护航后,直接就在前线新修的机场降落,别飞回去了。要不是公爵当时的英明决策,我哪里能拿得下利沃夫?”
    马肯森、希佩尔和舍尔,当时在听了鲁路修说的这桩往事后,对他的印象也愈发改善了。
    尤其马肯森元帅和舍尔中将,这两人原先跟他没什么交集,这次还是第一次合作。
    但马肯森元帅听完后,立刻就判断出:这小子太特么会做人了!身为参谋,毫不贪功!
    领导但凡有一丁点自己想出来的可取点子,他就绝不居功。哪怕将来他自己随机应变用出来了,他也要老老实实标注“引用文献”,为最初原创这个点子的领导扬名。
    这样的参谋谁不喜欢啊!
    要是自己也有这样的参谋,马肯森元帅做梦都要笑醒了。
    你看看兴登伯格元帅身边的罗登道夫中将,就知道那些“有才华但桀骜不驯的参谋”是个什么德性了。
    罗登道夫中将确实才华横溢不假,但他也是真不给领导面子,接受采访的时候他甚至会跟记者说“这张躺椅,就是兴登伯格元帅在坦能堡会战开始前、进行中和打完后战斗过的地方”。
    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而是明示记者:坦能堡战役、马祖里湖战役,统统都是老子策划的!兴登伯格元帅就是个只会在我的作战计划上盖章的家伙!
    跟鲁路修这种自己立了功还要标明“引用文献”的家伙一比,哪个导师不愿意带鲁路修这样的好学生?
    ……
    闲言休絮,总而言之,在鲁路修那个“趁着这两三天赶工在希乌马岛上秘密修机场”的建议加持下。
    今日清晨这场舰队大决战,德玛尼亚一方终于能从制空权绝对劣势的一方,扳回成制空权优势的一方。
    如今世界上暂时还只有德玛尼亚和布列颠尼亚的飞机制造企业弄出了“射击协调器”,机枪可以从飞机中轴线穿越螺旋桨往前打。
    连法兰克人都要稍稍落后一些,今年四季度能普及。而露沙人的工业基础更差,估计要拖到明年年初才能装备上了。
    露沙人在这附近地区的机场数量虽多、飞机总数虽多,真论空战实力,还是要被拥有技术代差优势的德玛尼亚战斗机碾压。
    在双方战列舰彼此还相距至少25公里的时候,天空中的激战就已经拉开了。
    足足40几架德玛尼亚飞机,组成一个大机群,朝着露沙舰队上空横扫过去。
    露沙人第一时间赶到战场上空的飞机数量并不多,因为他们显然没料到会爆发空战。
    他们的飞机配置,还是按“少量多次”的思路配置的,确保每时每刻都有固定数量的侦察机在战场上空。
    所以第一时间,露沙人只有24架侦察机,数量只有敌人的六成左右,质量还被碾压。
    几乎是一转眼间,24架露沙飞机就被全部击毙,不是被打得凌空解体,就是拖着浓浓的黑烟坠落大海。
    露沙舰队立刻开始疯狂发报,请求补充空中侦查增援。
    周边各处的机场连忙开始搜拢飞机,试图组成大机群后再出击,因为他们已经被德玛尼亚人的出击效率吓怕了。
    但不管怎么说,一上来就被下马威吃掉24架,以如今露沙航空部队的孱弱,他们的数量优势已经被极大削弱了。
    哪怕德玛尼亚人在希乌马岛上总共只拼凑了70架飞机,也足以应付后面的变化。
    很快,双方主力舰队就接近到了20公里,18公里,屏卫舰之间的距离则拉得更近。
    双方战列舰的主炮,也终于开始试探性地校射,280和305毫米口径的穿甲弹,破空朝着对面飞去,场面瞬间炽烈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