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招人
“孙师傅!帮帮忙!”赵铁柱赶紧递上“牡丹”,这回孙师傅接了。
“我们是临江启明的,接了个出口日本的大订单!就指著这些模具救命呢!时间紧,两个月內必须交货!”
“两个月?”孙师傅吐了口烟圈,嗤笑一声,“按正常排期,三个月都够呛!还得是你们这东西小,结构不算太复杂。”
他拿起计算尺噼里啪啦算了一阵,报出一个数字:“刀模一套,衝压模一套,按你们要求的精度和材料…最少这个数!”
他伸出五根手指。
“五百?!”王卫国失声叫道,感觉眼前一黑。这比预想的贵太多了!
“五百?”孙师傅眼睛一瞪,“五百是材料费!加工费另算!总共…八百块!先付一半定金!工期…我儘量给你往前赶,但最快也得…四十天!这还是看在你小子顺眼,又是出口订单的份上!”
他指了指赵铁柱。
赵铁柱也是嘴角抽搐,但他知道这是唯一的希望。
他咬咬牙,脸上挤出笑容,凑近孙师傅:“孙师傅!您是老行家!八百就八百!但工期…四十天太长了!二十天!求您了!我们真是火烧眉毛了!这样,定金我们马上付!再加…再加两包好烟!”
他又塞过去一包“牡丹”。
孙师傅看著手里两包好烟,又看看赵铁柱和王卫国焦急万分的脸,嘆了口气。
“唉,碰上你们算我倒霉!行吧,二十天!不能再少了!材料我亲自去挑最好的!但丑话说前头,精度我只能尽力,±0.1mm是极限要求,不敢打包票百分百,但保证比你们自己瞎做强百倍!签合同!交定金!”
王卫国的心在滴血,但手却异常稳定地数出了四百块定金。
在印著省机械厂红章的加工合同上按下了手印。
回程的汽车更加拥挤嘈杂。
王卫国紧紧抱著怀里剩下的钱和那几张比命还重要的单据、合同,眼睛望著窗外飞速倒退的省城景象,眼神空洞。
他喃喃自语:“八百块…四百块定金…还有纸和染料的钱…这要是…要是订单黄了…”
赵铁柱靠在脏兮兮的车窗上,闭著眼:“卫国哥,別念叨了!钱了就了!默哥说了,押上所有!咱没退路!省城都跑下来了,东西也定上了,这就是希望!剩下的…回去跟秀兰、默哥一起,拼了命也得把东西做出来!只要东西好,按时交,这钱…翻倍赚回来!”
......
临江县街道办会议室,气氛不同寻常。
王国栋主任背著手,在长条会议桌前来回踱步。
下面坐著七八个居委会的主任和干事,都是四五十岁的阿姨和大叔,有的端著搪瓷缸喝茶,有的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砰!”
王国栋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盖子嗡嗡响。
“同志们!都打起精神来!现在有个十万火急、关係到我们街道荣誉、甚至关係到给国家创匯的重大任务!”
下面的人都嚇了一跳,纷纷放下手里的东西。
“啥任务啊王主任?这么急?”
东街居委会的张大妈,一个快人快语的胖阿姨,忍不住问道。
“启明小组!陈默那个启明小组!”
“他们接了个大单子!出口日本的!要赶一批精细的手工艺品!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严重不足!现在需要紧急招工!要十个人!不,先准备十五个备选!要手最巧、最能吃苦、最靠得住的女同志!年龄…最好在十八到四十之间!”
王国栋的声音带著一丝兴奋和压力。
“出口日本?!”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乖乖!陈默那小子真行啊!”西街的李大爷咂著嘴。
“手最巧…最能吃苦…”
张大妈念叨著,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自己辖区里有哪些合適的人选了。
“听著!”王国栋双手撑在桌面上,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这不是普通的招工!这是政治任务!启明要是把这个单子做成了,那是给我们临江,给我们街道办脸上贴金!是给改革开放增光添彩!要是因为人手不够耽误了…我们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急促。
“所以,各居委会主任,立刻!马上!放下手里所有不紧急的活儿!给我回去翻档案!查底子!发动所有楼长、小组长!挨家挨户摸底!把你们辖区里,符合以下条件的女同志,给我一个不漏地筛出来!”
他掰著手指头,一条条强调:
“第一,人品端正,歷史清白,老实可靠!手脚要乾净!偷奸耍滑、爱嚼舌根的一个不要!”
“第二,手要巧!要有真本事!做过缝纫、绣、糊纸盒、做精细手工活的优先!家里窗明几净、针线活拿得出手的也算!”
“第三,能吃苦!不怕累!家里没有拖后腿的老人小孩!能接受加班加点,甚至可能住厂里!”
“第四,服从管理!守纪律!別招那些娇气、事多的!”
“第五,政审…呃,家庭背景没大问题!”
王国栋喘了口气,抓起桌上的大茶缸灌了一大口:“名单!今天晚上六点前,必须把初步名单报到刘干事这里!每个人附上简单情况:姓名、年龄、住址、家庭情况、擅长什么手工活、口碑如何!刘干事匯总,我来把关!明天一早,就让启明的赵铁柱把人带去面试!”
“王主任,这…这时间也太紧了!”一个干事面露难色。
“紧?”王国栋眼睛一瞪,“人家日本人等著要货!合同签了!时间不等人!紧也得给我办!办法总比困难多!发动群眾!发挥我们基层组织的力量!散会!立刻行动!”
隨著王国栋一声令下,整个街道办的基层以惊人的效率运转起来。
张大妈风风火火地冲回居委会办公室,一把拉开文件柜。
她翻出厚厚的居民登记册,手指沾著唾沫快速翻页。嘴里还不停念叨:
“手巧…手巧…老王家二闺女,在毛巾厂做过挡车工,手快…刘寡妇,绣是一绝…还有返城知青小孙,插队时跟老乡学编竹器,手也巧…就是她妈身体不太好…唉,先记上!”
她拿起原子笔,在一个旧工作手册上飞快地记下名字和住址。
然后抓起桌上的铁皮喇叭,跑到居委会门口,对著几条胡同就喊开了:“各家各户注意啦!街道办有紧急招工!要手巧能吃苦的女同志!待遇从优!想报名的赶紧来居委会登记!机会难得!出口日本的订单!”
李大爷他辖区工厂家属院多。
他没急著翻本子,而是蹬上他那辆自行车,直奔几个熟悉的楼长家。
“老赵!快!把你们楼里那些在家待业、手巧勤快的姑娘媳妇名单给我!要快!街道王主任亲自抓的大事!出口订单!”
他又跑到厂工会,找相熟的干事打听厂里有没有家属符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