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重开维修部
“拿著!”
刘科长把批覆的报告递给王卫国。
“去枪械库找老李办手续。王排长,记住你的承诺!枪是给你保卫国家財產和同志安全的,不是烧火棍!出了任何岔子,我拿你是问!你们王国栋主任也跑不了!”
“是!保证完成任务!枪在人在!枪弹安全!请刘科长放心!”
王卫国“啪”地一个立正,敬了一个標准的军礼,双手接过那份批覆。
......
在枪械库,保管员老李仔细核对了批覆文件和证件。
他打开一个沉重的铁皮枪柜,从里面取出一支保养得极好的双管猎枪。
枪身是经典的“虎头”样式,细长的枪管,硬木枪托纹理清晰,握把处被摩挲得温润光滑。
老李又取出两盒印著“12 gauge”的红色纸壳霰弹。
王卫国极其熟练地检查了枪械。
確认无误后,他在一式三份的《武器装备领用登记簿》上,工整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並按下了手印。
当王卫国走出武装部时,朝阳已经驱散了晨雾。
他停下脚步,回身,向著武装部庄严的办公楼,再次立正,敬了一个无声却无比庄重的军礼。
回到启明工艺社,他制定了详细的运输计划:儘量白天行车,避免夜间赶路;重要货物必须两人押车;遇到可疑情况,鸣枪示警优先;车上常备撬棍、手电筒和急救包。
当赵铁柱第一次驾驶著掛上“启明工艺社”的解放卡车,载著满满一车发往广州的成品,驶出作坊大门时,所有人都站在门口目送。
这辆“铁马”,载著启明的產品和希望,也象徵著启明正式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生產车间的面积在陈默的规划下再次扩大,用木板和帆布隔出了更清晰的功能区。
除了原有的缝纫区、手工区,还专门开闢了一个角落,摆放著几台新添置的“飞人牌”电动缝纫机。
女工们围著崭新的机器,既兴奋又有些胆怯。
孙婶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机头,感嘆道:“这…这得跑多快啊?针脚能稳吗?”
一个年轻女工怯生生地问李秀兰:“李工,这机器…贵吧?万一弄坏了…”
李秀兰拿起一块废布头,亲自示范。
她插上电源,脚轻轻踩下踏板,电动马达发出嗡鸣,机针瞬间化作一道银线,“噠噠噠噠”。
眨眼间一条笔直细密的线跡就出现在布面上。
效率比脚踏缝纫机快了近一倍!
“別怕,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按规程操作,爱惜使用,它就是咱们的好帮手!以后做大批量订单的直线缝合、锁边,就靠它们了。每人轮流学,我亲自教,考核过关才能上岗。”
与此同时,陈默也重操起了旧业。
如今启明工艺社的订单已经走上了正轨,在李秀兰的操持下,熟练的女工们已经能够圆满的完成任务了。
陈默终於能抽出身来,继续自己的爱好了。
对,就是电器维修。
陈默特意挑了紧挨著启明工艺社旁的一间废弃小铺面,比工艺社的正门略窄,但进深还行,以前可能是个小杂货铺。
陈默站在两间房子中间的空地上,打量著这间废弃门脸。
赵铁柱叼著烟,用脚踢了踢鬆动的门板:“默哥,就这儿了?够破的,但胜在便宜,离得近!跟房东谈好了,一年四十块,比咱们当初租仓库还便宜点。”
陈默点点头:“破不怕,收拾出来就行。位置好,就在隔壁,照应方便。”
他掏出准备好的现金,交给赵铁柱:“柱子,去把租约签了,钥匙拿来。”
签下租约的第二天,王卫国推著一辆借来的板车来了。
板车上装著铁锹、扫帚、水桶、几块旧木板和一把大铁锤。
几人清理乾净后,陈默从工艺社的总闸拉了一路电线过来。
踩著王卫国搬来的高脚凳,用绝缘胶布將线沿著墙角固定好,接上一个老式的拉线开关和一个简易的灯口,拧上一颗200瓦的大灯泡。
又在墙上合適的位置钉了几个木楔子,准备掛工具板。
几天后,门脸焕然一新。
陈默开始往里面搬他的“宝贝”。
核心是一张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旧木桌。
王卫国和赵铁柱喊著號子把它抬进来,靠墙放稳。
陈默用砂纸稍微打磨了一下桌面,铺上了一块裁剪好的厚帆布。
隨后在墙上钉好的木楔子上掛了一块旧木板。
將自己的工具一件件掛了上去:大小不一的螺丝刀、尖嘴钳、斜口钳、电工刀、小锤子、小钢锯。
一个沉甸甸的mf47型指针式万用表被放在工作檯一角。
一把紫铜头的35瓦外热式电烙铁,连著黑色的胶木手柄和长长的电源线。
一小罐松香、一卷焊锡丝、一小盒各种规格的保险丝。
桌下放了几个旧木箱,里面分门別类装著陈默收集和採购的电子元件:各种阻值顏色的碳膜电阻、瓷片电容、电解电容、三极体、二极体、电位器、开关、小喇叭、电线接头等等,都用小纸袋或小玻璃瓶装著,贴上標籤。
李秀兰用毛笔在一条裁好的红布上,写上“启明电器维修部”七个大字,穿在竹竿上,做成一个简易的竖招,掛在了门框旁边。
陈默又把自己以前画的一张电路图贴在墙上,算是增加点技术氛围。
门口放了一个铁皮信箱,写上“接件箱”三个字,方便顾客下班后也能投递待修物品。
很快,启明隔壁开了个电器维修部的消息就在街坊间传开了。
开业没多久,住在巷子口的张大爷,抱著他那台宝贝得不得了的“红灯”牌753型七管半导体收音机走进了维修部,收音机用一块毛巾包著。
“小陈师傅,听说你这儿能修收音机?我这老伙计,前些天还好好的,昨儿个突然就没声儿了,光剩下『沙沙』响,可急死我了!晚上就指著它听评书呢!”
张大爷小心翼翼地把收音机放在陈默的工作檯上,揭开毛巾,露出那台酒红色塑料外壳、带皮套的“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