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8章 查税

      当赵铁柱带著匯款单回到临江,把事情经过在团队会议上讲完时,王卫国第一个鼓掌:“好!柱子!干得漂亮!有理有据有节!”
    李秀兰也由衷地说:“铁柱,你这次真是成熟了!”
    陈默看著赵铁柱,眼中满是欣慰和肯定。
    然而,启明的快速发展引来了暗流涌动。
    县里一些原本对个体户不屑一顾,或者同样做小生意却远不如启明红火的人,嫉妒心疯长。
    几封匿名的举报信,躺在了县税务局稽查股股长的办公桌上。
    信中言之凿凿地列举了启明工艺社的罪状。
    “偷税漏税,帐目不清”
    “僱佣大量工人,搞资本主义剥削”
    “负责人陈默生活奢侈,与收入不符”
    字里行间充满了捕风捉影的恶意。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两辆自行车停在了启明工艺社门口。
    穿著税务制服的稽查员老张和小李走了进来,出示了检查证件。
    “我们是县税务局稽查股的。接到群眾反映,需要对你们启明工艺社的纳税情况和经营状况进行例行检查。请配合。”
    老张目光扫视著忙碌的作坊。
    陈默连忙从隔壁维修部跑来,镇定地说道。
    “欢迎税务局的同志来检查指导工作。秀兰,把我们的帐本、凭证、完税证明都拿出来,配合检查。”
    他转向稽查员,语气自信道:
    “我们启明工艺社,从成立那天起,就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该缴的税,一分不少!”
    李秀兰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打开抽屉,抱出几本装订整齐的帐簿、一摞按月份整理好的原始凭证,还有一个小铁盒,里面装著每次去税务局缴税后拿回来的完税凭证收据联。
    她把资料整齐地摆放在一张清理出来的工作檯上。
    “张同志,李同志,这是我们启明工艺社开业以来的所有帐目和凭证,还有歷次缴税的凭证。请检查。”
    老张和小李对视一眼,有些意外於对方的准备充分和镇定。
    他们拉过凳子坐下,开始仔细翻阅。
    老张主要看帐本,对照凭证,检查收支是否入帐,成本核算是否合理。
    小李则重点核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完税凭证的金额、时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作坊里异常安静,李秀兰站在一旁,隨时准备解释。
    一个多小时后,老张合上最后一本帐册,抬起头,看著陈默和李秀兰。
    “陈默同志,李秀兰同志,你们的帐目,虽然还比较简陋,成本核算也简单,但记录清晰,凭证齐全,收支都有据可查。”
    他拿起那个装完税凭证的铁盒。
    “最重要的是,缴税及时、足额,没有发现偷漏税的情况。举报信反映的问题,查无实据。”
    他站起身,將检查证件收回口袋:“这次检查结束了。你们做得不错,尤其是依法纳税的意识很强,这在个体户里很难得。继续保持!”
    说完,他对小李点点头,两人推著自行车离开了。
    看著税务稽查员远去的背影,女工们拍著胸口,长舒一口气。
    陈默对著女工们大声说道。
    “大家都看到了!我们赚的是辛苦钱、聪明钱,不是黑心钱!只有遵纪守法,老老实实缴税,咱们才能站得稳,走得远!那些红眼病,只能躲在暗处放冷箭,见不得光!”
    “我们启明的工资,可比县里同行业高不少!”
    赵铁柱狠狠啐了一口:“呸!下三滥的手段!”
    税务风波如同一场骤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陈默决定趁热打铁,进一步稳固人心,提升团队的归属感和战斗力。
    ......
    临江县人民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所在的是一栋老旧的二层红砖小楼,业务科办公室在二楼尽头,房间不大,靠墙立著几个铁皮文件柜,柜门半开,露出里面塞得满满当当的卷宗袋。
    几张旧式的深棕色办公桌拼在一起,桌面堆著厚厚的帐册、单据和几把算盘。
    墙上掛著几幅宣传画,內容多是“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建设”之类,关於“保险”的宣传寥寥无几,且多是宣传家庭財產险和耕牛险的。
    陈默穿著一身灰色涤卡中山装,李秀兰跟在他身后,手里紧紧抱著一个公文包,里面装著启明工艺社的营业执照、工人名单、近期財务报表以及一份陈默手写的《关於为启明工艺社员工投保简易工伤意外险的申请意向书》。
    接待他们的是业务科的孙科长。
    看到陈默和李秀兰,尤其是看到李秀兰拿出的个体户营业执照时,他脸上露出明显的惊讶。
    “个体…工艺社?给工人…买保险?”
    孙科长推了推老镜,反覆看著营业执照和那份手写的意向书,仿佛在看天书。
    “陈默同志,李秀兰同志,你们这个…想法很新颖啊!”
    “我们公司现在主要办的是家庭財產险、自行车险、还有农村的牲畜险。给工人…尤其是你们这种个体户的工人办保险…这个,政策上…恐怕没有先例啊!”
    陈默早有预料,他不慌不忙地坐下。
    “孙科长,正因为没有先例,才需要您这样的老保险来开这个头啊!”
    他先给对方戴了顶高帽。然后示意李秀兰拿出工人名单和財务报表。
    “我们启明工艺社,虽然是新成立的个体户,但规模不小,现有正式合同工十六人,生產秩序良好,效益稳定。工人们从事缝纫、手工、搬运等工作,虽然我们安全措施到位,但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万一有哪个姐妹不小心被缝纫机针扎穿手指,或者搬东西扭了腰,甚至…更严重的情况,对工人家庭就是天大的打击,我们社里也於心不忍,更影响生產。””
    孙科长沉吟著:“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个体户工人…这算哪一类险种?怎么定价?怎么赔付?都没个章程啊!风险怎么评估?”
    “孙科长,我们不需要多复杂的险种。”
    陈默立刻接话,拿出那份手写的意向书。
    “我们申请的是最简易的工伤意外险!只保两点:第一,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內,因工作原因导致的意外身故;第二,因工作导致的意外伤害,经县级及以上医院诊断,构成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伤残。就保这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