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装甲师初战(六千字大章,今日累计
第178章 装甲师初战(六千字大章,今日累计一万二)
炮火准备是5点10分开始的,5点30分天刚蒙蒙亮时开始向纵深延伸,地面部队也开始进攻。
而如今也才刚刚5点50,距离炮火准备开始40分钟,距离地面进攻开始20分钟。
隆美尔已经深入敌军阵地5公里,突破1道加固壕沟和3道简易壕沟。如今正在对敌人的第2道加固壕沟发起进攻。
这里依然没有敌军的重炮幸存,所有部署在那些连接着堑壕的深坑里的76毫米露军野战炮,都被德玛尼亚炮兵的火力准备摧毁了。
只有极个别的重机枪火力点有士兵幸存,看到敌人冲上来后,就“哒哒哒”地操起机枪喷吐着火舌,还有一些残兵游勇拿出莫辛纳甘噼里啪啦地胡乱打着子弹。
但是很快这些机枪兵和步兵们就绝望地发现,那些从晨曦中冲出来的大黑影,竟是一团团的铁疙瘩。
“见鬼!这是什么东西?上帝啊……”
“太可怕了,是装甲车么?好像跟那次去军部时见到的劳斯莱斯装甲指挥车差不多……但敌人怎么会有这么多装甲车?”
装甲车就这么顶着叮叮当当的跳弹声,一路开到堑壕侧面,然后转向调过车头,把车上的重机枪沿着堑壕侧向猛烈扫射,把仍然头铁躲在堑壕里的士兵统统打成筛子。
很快,铁路左右两侧的堑壕末段,就再无活物。
只不过堑壕往往是z型曲折的,装甲车上的机枪扫射也只能清扫掉堑壕最末端的一两段。
对于更深处的堑壕,越障能力较差的装甲车也没有办法。
但好在只要扫掉最初两段边缘的壕区、清出一个落脚点、并且把堑壕网附近的机枪火力点都压制住。
德玛尼亚步兵就能跟进上来,进入堑壕,然后靠冲锋枪和手榴弹,沿着堑壕侧向清扫敌兵。
大家都躲在堑壕里,沿着壕沟打,那难度总比从空地上对堑壕网发起冲锋要简单十倍。能做到这一步,步兵部队的兄弟们已经很满足了。
如今的西线战场,无论是法兰克人还是意呆利人,抑或是加里波利半岛上的布列颠尼亚人,他们多多少少都装备了一些冲锋枪。其与德玛尼亚军的近战火力差距,也没有刚开战时那般碾压了。
但很可惜,东线的露沙是个穷哔帝国,工业基础太薄弱,而且所有进入露沙的海运援助航道几乎都被德玛尼亚掐断了。
露沙人自己造不出冲锋枪,盟友的冲锋枪又运不进来,注定他们只能一直拿莫辛纳甘,或是最多换一些老式霰弹枪,和敌人的进攻部队打堑壕近战。
隆美尔直接指挥的装甲团无需执行这些肃清堑壕的任务,就交给随行的步兵团完成,一切很是顺利。
隆美尔的装甲车队帮助友军夺取了堑壕的末端立足点后,就可以继续往纵深推进。
很快,他们就会注意到沿着占科伊通往特罗伊齐克的铁路沿线,有成百上千的露沙溃兵在奔逃——这些人都是之前发现德玛尼亚军炮击时、避开了铁路沿线没轰,所以抱着侥幸心理,离开堑壕试图沿着铁路后撤。
但很可惜,隆美尔并没能捞到捡人头的机会,因为就在他继续推进之前,天上的友军截胡了他的这些战果。
……
露沙第6集第21师某营代营长、瓦西里.布柳赫尔少尉大口喘着粗气,在身边士兵的搀扶下,往北一路奔逃,他们已经足足跑出几公里路了。
他身后的铁路上,滚滚数千人都跟着一起逃。
很多人一开始都不信,觉得沿着铁路跑毫无掩体,简直就是找死。但后来发现布柳赫尔带头跑,还真的一路都挺安全,越来越多人也就意识到,德玛尼亚的重炮真的避开了铁路。
发现了新的生路后,逐渐有其他连、营的溃兵跟着一起跑,试图脱离敌军重炮的覆盖射程,到后方重整起防线。
占科伊半岛这片天险,足足有15公里南北纵深,露沙人挖了7道加固堑壕防线,还有4道前沿拖延时间的简易壕,一共11道沟。
哪怕放弃最外围的5公里甚至10公里,只要能逃出德玛尼亚重炮覆盖射程,就还有机会坚定守住!
“我……我不行了,让弟兄们也都停下,这里已经撤到第4道加固堑壕阵地了,距离前线至少有8公里了,绝对超出敌人的全部榴弹炮射程了!敌人的榴弹炮不可能顶到第一线部署的!
赶快找到团长!让弟兄们就地转入防御、补充到战损过大的单位里!”
左腿本来就有旧伤的布柳赫尔跑了那么久,已经彻底撑不住了,嵌有弹片的腿甚至重新开始往外渗血。但他的建议却并不是出于自私,而是他真心如此判断。
逃到这里,虽然还是有可能被敌人的炮兵打到,但只有少数加农炮才能够到那么远,占敌军火炮数量八成的榴弹炮,是打不到那么远的。
如果指望彻底退到加农炮都打不到的位置才稳固防守,那就丢弃太多阵地了,剩下的防御纵深会太单薄。
这时候就必须取舍,将士们必须有顶着加农炮硬守的勇气。
他身边的几个士兵,跟他关系很好,也相信了他的判断,便拉着他一瘸一拐进了堑壕,试图找到团长报到归队、投入战斗。
但更多已经溃逃惯了的士兵,却没有听他的号令,还在往后没头苍蝇一般乱逃。
溃兵这种东西,一旦裹挟成势,再想停下来就没那么简单了。
任他声嘶力竭大吼,试图稳住,也完全无济于事。
“你还真当自己是营长了?你能带着大家逃回去活命才认你当营长!还指望大家跟你送死?”
“还不是自己腿瘸了跑不动,想拉大伙儿一起死守,好让你活下去!心真毒哇!”
一些尖酸刻薄的语言,从那些路过身边的逃兵口中冒出,钻进布柳赫尔的耳朵,让他欲怒无能。
几千号人看到他的示范、模仿他的跑法往后撤,如今他撤到了防线想要停下来死守,却只有几百人选择了停步。剩下的完全失去了控制。
他所在团的团长,也很快注意到这边的情况,试图过来弹压。听取了布柳赫尔的汇报后,那上校团长气得直接拔出手枪,就想枪毙几个逃兵立立威稳住阵脚。
“团长不可以!有好几千人溃逃,乱开枪会激起兵变的!”布柳赫尔少尉吓得连忙扳住团长的胳膊求情。
然而,还没等团长回应他,很快南边天空中传来的异响,就再次打破了战场的节奏。
十几架德玛尼亚航空队的战斗机,精准沿着铁路线的走势方向,由南向北飞来。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以为这些飞机是例行来执行侦查任务,或是夺取制空权击落可能出现的露沙侦察机的。
但就在这时,那队德玛尼亚战斗机已经压低了机头,开始沿着铁路往下扫射。
数千名后撤的露沙士兵都堵在铁路区上,被这般密集舔地,顿时就有数以百计的士兵瞬间被扫倒。
战斗机掠过的速度很快,路过人堆上空时,还有飞行员把提前挂在驾驶舱两侧挂钩上的手丢式小炸弹往下扔。
这些炸弹普遍只有5公斤一颗,也就跟健身房里最小的哑铃一样,所以可以单手操作、轻易人力投掷。
这批炸弹也是dwm兵工厂近期开始定制的,既可以当陆战的重型手榴弹使用,也可以航空往下手扔。刚好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装药量小又不会造成什么地形破坏。
每枚只有1.5公斤的tnt装药,剩下七成的重量都是刻槽铁壳和钢珠铁渣。
而炸弹造得这么小,最大的好处就是普通战斗机也可以挂不少。
1915年的德玛尼亚战斗机引擎已经比一年前进步了很多,飞机的起飞重量也增加了。每架战斗机驾驶舱两侧都可以放5个挂钩,一次性挂10枚小炸弹。
此时此刻,这些机群全部沿着铁路两侧飞掠过战场,几乎是每隔一两秒取下一颗钩子上的小炸弹随手往旁边一抛。
不到30秒钟,一趟飞掠就完成了,每架10枚小炸弹也丢完了。这时候就能盘旋拉高,然后从驾驶座底下再掏出10枚小炸弹,依次挂在钩子上。
然后再来反向低空飞掠一遍,重复全部动作,丢完后正好顺势返航。
每架飞机的载重量,可以带20枚5公斤的小炸弹,总载弹量也就100公斤,跟一名发报员加电台的重量差不多。
只要不带电台,就可以挂20个小炸弹。
整个攻击过程也就两三分钟,一切结束的时候,铁路两旁已经是尸横遍地,至少有四位数的尸体横七竖八倒在那里。
还有一些幸存者,在飞机过来执行打击任务时,选择了立刻卧倒,没有被轰炸和扫射直接命中。此刻眼见飞机离开,这才重新爬起来想要继续奔逃。
但很快,天空中又出现了几个大家伙。
那是3艘飞艇,吊舱底下装了好几挺侧射的重机枪。飞临战场后就开始顺着铁路缓缓飞行,持续滞空,远远用机枪居高临下对地扫射。
飞艇的时速才90公里,远比后世最慢的ac130炮艇机还慢,它也不需要动用任何炸弹火力,就只是用重机枪持续封锁路面。也因为飞行速度慢,它不需要盘旋,就这么慢吞吞保持在目标侧上方,连绵不绝输出火力。
甚至可以偶尔对着堑壕侧射猛扫,反正躲在堑壕里的士兵也逃避不了头顶上射下来的子弹。
地面的露沙士兵彻底陷入了绝望,这是何等的立体打击火力,简直无处可躲。沿着铁路跑要死,躺在堑壕里也可能死,越来越多的士兵彻底陷入了溃散,防线彻底乱成了一团。
而就在露沙守军已经彻底乱了、前线溃下来的士兵也无法站住脚重新组织起防御时。
隆美尔的装甲车团终于姗姗来迟,抵达了战场。
70多辆披着钢甲的战车沿着铁路隆隆推进,机枪压制着一切可以看见的火力点。
即使有水泥建造的坚固碉堡,只需要行驶到一两公里以内之后,顶脑门用57毫米短管炮点名爆破拔除。
“快跑!装甲车!好多装甲车!”
“就是军长才有的那种高级货!”
“我们的重机枪完全打不穿他们的装甲!”
很多露沙士兵并不是没见过装甲车,布列颠尼亚的劳斯莱斯装甲车、早在1914年刚开战时就交付了一批给露沙。只是数量不多,至少要军级长官才能配一辆作为指挥车。
士兵们也都知道这种车可以抵挡子弹,所以今日这一战,他们也并没有因装甲车的防弹属性而太过震惊,他们只是从没见过如此大规模集中使用装甲车进行战斗。
随着重机枪火力点和碉堡被精确拔除,成批的露沙溃兵开始胡乱逃亡。
士兵们再也不管逃跑的路上是否有掩体、是否能沿着交通壕后撤。
完全是跳出堑壕直接抄最近的路走直线狂奔,反正天上还有飞艇在扫射,趴在堑壕里也有可能被居高临下的侧射机枪扫死。
“6点整了么,我军已经突破敌军第4道加固壕沟,深入敌防线纵深8公里了。给我向师长发报,我军还在稳步继续前进。
但请让第1机步团尽快跟上来,跟随装甲车突破敌后续防线!步兵团的士兵体力已经不支,跟不上来了!我部会继续按计划推进,希望20分钟后,第1机步团能与我部在敌下一道堑壕网处会师。”
隆美尔又突破敌人一道防线后,看了看手上的表,如是吩咐装甲车上的无线电报务员。
一道道电报以最快捷的速度传递着。有些部队因此停止前进转入就地防守、恢复体力。有些部队则穿插而上,接替了下一波的攻势,衔接得丝丝入扣。
30分钟后,隆美尔顺利和机步团的援军合流一处、并顺势再破一道防线、再次继续前进。他看了看地图,只要再往前推进3公里,就能抵达那座连接占科伊城和特罗伊齐克城的跨海铁路桥了。
一切都很顺利,算算时间,按照师长的计划,斯图登特营长和法尔肯霍斯特营长的那两个营,应该已经驾驶小艇悄咪咪渡过泻湖往北岸发起登陆了。
早上火力准备的时候,己方的远程重炮群,也有尽力覆盖北岸,敌人一部分沿岸阵地应该是被彻底破坏掉了。
为了实现这种“跨海”远程火力准备,集团军的炮兵部队,还专门分出了24门k16型150毫米加农炮,和6辆280毫米列车炮。这些武器的射程,都足以打到15~20公里外的北岸阵地。
如果从5点10分开始火力准备算起,隆美尔了1个小时零20分,就向前推进了12公里。而如果从5点30正式地面进攻开始算,他只了1小时整就前进了12公里。
敌人已经彻底被打懵了。后续层层纵深阵地根本都还没做好思想准备,就看到德玛尼亚战车带着滚滚烟尘冲了上来。
……
与此同时,战场西侧几公里外的泻湖湖面上,一百多艘小艇,早已正在德玛尼亚士兵的奋力划动下,悄咪咪靠上了北岸。
这些小艇,每艘能运载一个步兵班,一个营下辖4连16排,60几个班组,两个营只要130艘小艇就能一次性运完。
这两个营的营长,正是斯图登特少校和法尔肯霍斯特少校。他们同样是5点多天亮之前就开始划了,当时一边划,一边还可以看到己方的重炮群朝着远处对岸的敌人开火。
他们选择的渡河阵地,对岸的露沙人防御工事并不算严密,这也都是战前就航拍侦查好了的。
漫长的泻湖水岸,露沙人也不可能处处都严防死守,总有一些泥滩岸边,只挖了浅浅的简易壕沟。
倒也不是露沙人偷懒,而是海边的泻湖地貌,本来也不可能挖深,再挖下去就渗水了,只能挖个一米多。这样的壕沟在重炮覆盖下,里面的守军自然是早就团灭了。
加上露沙人的正面被隆美尔进攻得如此凄惨,露第21师的师部在调度预备队往上顶防线时,也根本顾不到这些细微末节的次要方向,整个指挥系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这一切,都造就了斯图登特和法尔肯霍斯特的顺利上岸。
“全部士兵跑步前进!不要在滩头停留!立刻进入敌纵深堑壕!快快快!”
忙乱的登陆场上,法尔肯霍斯特少校声嘶力竭地指挥着,把他半个月前刚刚在里加湾希乌马岛登陆作战取得的宝贵经验,复刻到克里木战场上。
上千名登陆兵立刻抄着冲锋枪、轻机枪和掷弹筒飞奔突进,在占领了一些阵地后,很快转向东边,与同一条防线上更东侧的露沙人交上了火。
而与他们交战的露沙人,完全没料到德玛尼亚人会多此一举,在这种时候还发动渗透登陆战,这些露沙人也完全没有防备。
加上他们没有无线电台,也无法立刻告知友军这边爆发了敌人的奇袭。只能是一边就地死守、一边让传令兵骑马去团部求援。
“顶住!兄弟们顶住!敌人肯定是要去奇袭特罗伊齐克大桥北侧的桥头堡的!拖住时间,不能让他们得手!要给南岸的友军撤退争取时间!要给师部派人炸桥争取时间!”
岸边的阵地上,一名负责这段防线的露沙营长还算有骨气,反复激励士兵们死守。
无奈普通士兵根本不知道死守桥头堡西侧、防止敌人向桥头堡推进,到底有多大的战略意义。
战略意义关普通士兵什么事?普通士兵此刻只想活命。
随着一排排手榴弹丢进堑壕,哒哒哒的冲锋枪越来越近,一个又一个战友倒毙在身边。
剩下的守军完全支撑不住,被斯图登特和法尔肯霍斯特的奇袭部队打得节节败退。那名还想抵抗的露军营长也被打死在乱军之中。
斯图登特趁热打铁,组织突击队朝着特罗伊齐克大桥的北侧桥头堡冲去。
一组组mg15轻机枪提供压制火力,让北岸桥头堡的机枪手根本不敢露头观察,只敢盲目乱扫,打击效率大大降低。
一枚枚掷弹筒投出的榴弹,划过优美的高抛曲线,落在桥头堡阵地附近,把一个个由沙袋和水泥掩蔽起来的m1910重机枪阵地拔除。
露沙人根本没料到敌人会来得这么快,他们原本也没想炸桥,自然没有提前预埋炸药。此刻再想仓促去找炸药并且破坏大桥的关键承重结构,已然是来不及了。
同样是在6点半左右,斯图登特少校和法尔肯霍斯特少校这边,终于顺利夺取了大桥北侧的桥头堡。
一群mg15轻机枪立刻被搬进了桥头堡的水泥废墟,随后调转枪口开始对露沙人扫射。还有好几挺机枪直接选择了朝南,往南岸还在死守的露沙人背后射出子弹。
不少露沙兵猝不及防,被仅仅隔了400米“海面”从背后射来的子弹打倒在地。一阵短暂的慌乱后,就再也没有露沙士兵敢在空旷地上冒头了,也没有人再敢徒步跑过“跨海大桥”当逃兵。
“大家坚定守住!隆美尔长官肯定会很快就推进到这里的。我们只要守到长官的装甲车群冲上桥,剩下的就是友军的活儿了!”
“必胜!必胜!帝国必胜!鲁路修长官必胜!”突击队士气高涨,每一名士兵都大呼酣战,死战不退。
大桥南侧的露沙军队,意识到自己的退路被断,也开始变得狗急跳墙起来,不一会儿就组织了大批的敢死队,沿着大桥往北侧发起冲锋,试图夺回桥头堡。
这一次攻势,倒是有很多露沙士兵发自内心愿意死冲到底。因为他们要溃退,要逃跑,本来就需要冲过这座桥,这是他们自己的归途,个人和国家的利益在这一刻是重合的,并不是为了沙皇才冲。
但大桥上毫无掩体可言,在数十挺mg15轻机枪的持续交叉封锁之下,桥面上很快就被试图过桥的露沙士兵尸体堆出了一人多高的掩体,堵桥堵得把路都拦断了,后面的士兵也再无勇气攀爬翻越尸堆发起进攻。
仅仅又过了半个多小时,隆美尔的装甲车终于出现在斯图登特的视野内。
大桥南侧桥头一两公里外,装甲车隆隆冲向桥头,密集的机枪火力,把所有敢留在铁路线两侧无掩蔽地带的露沙人统统打成筛子。
隆美尔并没有古德里安那么莽勇,他虽然也会坐装甲车随军前进,但至少不会冲在第一辆。
桥对岸的斯图登特观望了许久,直到二十几辆装甲车驶过了大桥,才终于看到其中有一辆装甲车过桥后就立刻停到路旁,然后打开顶盖。
隆美尔从阴暗无灯的车内探出身体,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借着朝阳又看了一眼手表。
“不错,2个多小时,就打穿了占科伊半岛上整整15公里纵深的防线,夺取了跨海大桥。比师长一开始计划的还快了不少。
过桥后稍微休整一下,然后继续进攻!试试看今天能不能一口气到特罗伊齐克!”
一旁的斯特登特和法尔肯霍斯特闻言,也都又惊又钦佩。
隆美尔长官竟然希望一天之内打到特罗伊齐克?!那就是一天之内推进整整35公里了!这是什么概念?
这可不是单纯的行军,而是突破敌人的防御持续发起进攻!
如果真能在持续进攻中日进35公里,绝对能改写人类军事史了。在没有量产装甲车之前,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
——
ps:今天两个六千字大章,累计一万二了。
细节比较多,就写多一点字数。
大家如果嫌剧情推进得慢可以留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