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9章 一天之内拿下特罗伊齐克

      第179章 一天之内拿下特罗伊齐克
    9月23日,晨10点整。
    “跨海”大桥以北27公里的特罗伊齐克城内,露第6集团军第21师师部。
    飒沓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几名通讯兵急吼吼地冲进师部大院,气喘吁吁嗓音嘶哑地要求见弗拉基米尔师长。
    “你们是从哪里败退下来的?最前线的情况怎么样了?为什么占科伊防区的无线电没有回应?”
    听说前方有溃败回来的通信兵赶到,已经急得摸不着头脑的师长弗拉基米尔准将也不顾身份,直接就亲自冲到院子里,主动询问情况。
    “师……师长,我们是第3团第7营的,我叫瓦西里.布柳赫尔,我们营只剩我一个军官活着突围出来了,我当时躲在堑壕的死人堆里躲过了敌军的空中扫射,然后硬逃到岸边涉水北撤。
    敌人派出登陆奇袭部队,划小船在清晨时分寻我北岸防御薄弱处,迂回渡过2公里宽的泻湖湖面,奇袭夺取了我们的北岸桥头堡!
    随后,敌人的装甲车部队在45分钟内就赶到了跨海大桥南侧桥头堡,彻底控制了大桥。我军还有两个团的兵力,都被敌人围歼在南岸了!只有少数部队,靠徒涉游过泻湖,突围逃回北岸。
    对不起,我们自作主张突围回来,在北岸找到友军要了战马,赶到这里报信。南岸第3团的无线电台在敌人的快速突进过程中被遗落了,没来得及发报。北岸的第2团没有装备电台,我们只能骑马报信。”
    弗拉基米尔准将最终确认这个噩耗后,才彻底颓然丧气,脚步虚浮地往后退了三四步,脚下一软靠在背后的一棵大树上。
    露沙军队的无线电台配置实在是太少了,他这个师作为加强师,一共也就3部电台。
    南岸占科伊半岛上的守军,如果在敌人第一波的突袭中被损坏了电台,或是几名备用报务员都被炸死了,是很有可能发不出电报来的。
    也别嫌露沙人不重视无线电,第21师能有3部电台已经算不错了,其他穷一点的预备役师可能整个师就1部电台。
    本来今年秋天,高层已经痛定思痛,求着盟友国家多支援一些电台过来,确保从原先的“每个师都有电台”进一步改善到“每个团都有电台”。
    但就在前几天,布列颠尼亚人通过挪威和瑞典的一部分亲布派,千辛万苦偷运过来的500台军用电台,竟然在波的尼亚湾上被德玛尼亚巡洋舰截杀黑吃黑了。
    如此一来,估计到明年春天,露沙的指挥系统都做不到把电台配到团级,他们还得继续在这种指挥通讯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多熬好几个月。
    此时此刻,因为电台太少,师长居然在南岸的两个加强团被全歼、大桥也失守了足足一个半小时后,才确认这个消息。弗拉基米尔准将只觉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恐惧笼罩。
    敌人只了2个小时,就打穿了南岸15公里的纵深,而现在又过去1个半小时了,这段时间里,敌人又推进了多少?
    “马上拿地图来!我要确认最新战况!”
    随着弗拉基米尔一声大喝,旁边的师部参谋连忙手忙脚乱拿来地图,就直接铺在院子里。
    南岸的占科伊半岛地带,南北纵深达15公里,北岸的特罗伊齐克半岛,南北纵深则有20公里。离开半岛后,再往大陆上北进7公里,就能抵达特罗伊齐克的县城。
    弗拉基米尔准将的地图上,还标注着此前的布防阵地。整个20公里纵深的特罗伊齐克半岛,并不是全程都有严密防御的。
    这个半岛呈纺锤形,也是两端窄,中间肚子大。中间大约南北12公里的区域,东西宽度都有3~5公里。
    但是在最南段的3公里,和最北端的5公里处,东西宽度特别窄。南端平均宽度只有2公里,而北端平均宽度只有1公里,半岛最根部最窄的地方,更是只有400~600米。
    第21师原本在桥北半岛上布置的严密设防阵地,也都是在这两片区域内的。因为这些地方窄,设置堑壕防线的施工成本就低。至于中间那12公里的烂地,平时根本就没人力去一道道挖壕沟。
    确认完地形后,弗拉基米尔师长又评估了一下敌人此前的进攻速度,终于下达了一个精准的判断:“敌人一个半小时前就拿下大桥了,我估计,刚过桥后那片大约3公里南北纵深的防御阵地,现在肯定也已经被突破了。中间12公里的烂地,也不可能守住。
    我们还是赶紧集中全力,防守特罗伊齐克半岛最北侧根部的那5公里狭窄地带吧,那是我们唯一有可能堵住的险隘了!堵住了那里就还有希望。
    要是堵不住,敌人就会立刻被放进诺加伊大草原的开阔地带,听说敌人有集中使用装甲车,我们虽然没亲眼见过那种武器的实战效果。但以常理揣测,装甲车进入大草原后绝对会后患无穷的!”
    弗拉基米尔准将口中的“诺加伊草原”,外国人或许没听过,但其实就是指基辅罗斯大平原最南部、从第聂伯河河口以东、一直到顿河河口以南的沿海干草原地带。
    这片“诺加伊草原”也是“露沙干草原(russian-steppe)”的一部分,是哥萨克游牧数百年来的赖以生存的水草丰美之地。
    让装甲车部队杀进一马平川的大草原,那种情况想想都令人胆寒。
    弗拉基米尔准将知道这是自己堵住敌人的最后唯一机会了。他立刻做出部署,让全师散落在其余各地的预备队,都往南增援,务必堵住特罗伊齐克半岛最根部的那5公里险峻地带,决不能让敌人杀出半岛进入草原。
    就算敌人再强,但是那段防区最窄的地方只有400米,难道硬堆人命还守不住吗?而且,敌人一天之内推进了那么远,他们的重炮群是不可能跟进部署的。
    南岸的占科伊半岛上,露沙军打得那么惨,关键还是被德玛尼亚人蓄谋已久突前部署的重炮群给轰惨了。
    但如果战场挪到了北岸的特罗伊齐克半岛最北端根部,那就至少距离今早开战线35公里远了。
    这个时代的105毫米以上炮兵要挪阵地重新部署,至少需要费大半天的时间,150毫米炮的阵地部署可能要一整天。
    1915年的重炮阵地建设是很慢很费事的,这还没考虑大炮被重新牵引装车后、往北行军30公里所需的时间。
    所以,敌人真要进攻那么快的话,他们的大炮是绝对绝对不可能跟上的!
    考虑到这一点,今天的死守优势仍然在我!而只要堵过了今天,自己在立刻求援拉其他友军过来补防,一切就还有变数。
    弗拉基米尔准将如是想。
    而就在他紧锣密鼓吩咐调整部署的同时,前线很快又有几匹战马飞奔回来,又有新的通讯兵带来了更新的噩耗。
    “报告!德玛尼亚人已经抵达半岛北端的我军阵地,并且发起新的攻势了!目前敌人距离县城还有大约13~14公里!”
    弗拉基米尔准将听到这个消息几乎要跳起来。
    “什么?居然来得这么快?他们不是要突破特罗伊齐克半岛南端的3公里筑垒地带、再通过整整12公里的非设防地带么?连进攻带行军,15公里的路程他们只了1个半小时?这不可能!这是什么神一样的进攻速度!”
    弗拉基米尔准将都要被如此神速吓傻了。
    他不敢再有丝毫耽搁,连忙筹起师部仅剩的几辆卡车,要求司机立刻开车带师部转移去一线,并且把师部的无线电台也带上。
    ……
    大半个小时之后,午前11点整,弗拉基米尔准将终于赶到了特罗伊齐克半岛最北端的前线阵地。
    在他面前的,是一段南北长约3~4公里,东西宽仅有400~600米的险要筑垒地带,堪称天险。
    而且因为一大早南边友军覆灭的教训,这里的露沙守军已经紧急调整了防御战术、并临时加修了新的防御工事。
    早上在南边的占科伊半岛上,露沙军吃的一个主要大亏,就在于沿着铁路线那两三百米区域没有挖堑壕,这原本是为了便于己方使用铁路。
    但偏偏德玛尼亚人的装甲车集群,就是沿着铁路两侧的相对平坦地形往北狂飙突进、抢占一条条的堑壕网末端。然后掩护德方突击营进入堑壕、横向沿着堑壕清扫露军。
    靠着南边友军争取到的那五个小时时间差,北边这儿的露军很快学乖了,所以临时加长了堑壕,一直把堑壕修到了铁路路沿边,甚至不惜把铁路挖断——
    反正连接占科伊半岛和特罗伊齐克半岛之间的那座铁路桥都被德玛尼亚人夺取了,露沙人已经不可能再用这条铁路南下救援塞瓦斯托波尔,那还不如把铁路毁掉!自己用不了也不让敌人用!
    当然,因为时间太仓促,这些堑壕的延伸段肯定来不及用原木加固侧壁,也不可能挖得太深。
    否则未经加固的侧壁容易塌方,就算不塌方敌人一旦炮击也会很快崩落。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临时现挖深度有1米5左右的简易壕沟,已经能阻挡越障能力较差的装甲车了。除了这些临时壕沟以外,露沙人还集中人力在铁路两侧挖了大大小小数千个才半米多深的散兵坑。
    挖出来的土则堆成一个个三角锥,虽然这些三角锥的土质松软一撞就可能撞散,完全无法和后世专业的混凝土反坦克桩乃至“龙牙”系统相比,但有总比没有好,多少也能迟滞一下装甲车的行动。
    弗拉基米尔准将看到这一切时,内心还是挺满意的,也对于驻守在此的麾下三名团长表示了嘉奖。
    虽然己方打了败仗,但学习得还算快,已经总结了南边友军覆灭的教训,针对性补强了一下。
    “现在最新战况怎么样?”他了解完布防情况后,又赶紧追问了一下目前的局势。
    “敌人又突破了我们第一道防线,深入我军防区一公里多,但我们还有大约四公里的防御纵深。“我们已经摧毁了敌人十几辆装甲车!而且部署好了全部支援炮火。”
    “敌人的炮兵没有跟上来,这次一定能守住的!”
    三名属下你一句我一句,听起来乱糟糟的,但弗拉基米尔准将还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好消息,信心愈发笃定,亲自指挥继续坚守。
    ……
    对面的德玛尼亚阵地上,副师长隆美尔在一上午推进了整整32公里后,终于遇到了硬茬。
    在这里拖延了足足一个小时,除了攻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堑壕防线,此后再难有所进展。
    阵地上足足有8辆被彻底炸烂的装甲车残骸,还在冒着滚滚浓烟,另有5辆被近失弹炸到不同程度损伤,虽然还有可能修复,但暂时也无法战斗了。
    刚才在南边,突破了敌人那么多防线,也才损失了4辆装甲车,到了这里,却一下子损失了13辆。整个装甲团才装备了80辆车,一下子折掉17辆,突击力量也明显减弱了。
    “该死!之前推进得太顺利,有点低估脱离己方炮兵支援范围后独力作战的难度了。”
    隆美尔忿忿地一拳砸在装甲车顶盖的钢板上,不顾拳头砸得生疼,眼神中也满是惋惜和不甘。
    他也是战术反应非常快的人,在刚才的短暂受挫后,他已经立刻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一大早在南边占科伊半岛的快速推进,主要是仗着己方炮火准备充分。但装甲推进的速度太快了,大炮是完全跟不上的。
    虽然他们这个师的炮兵团已经配了半履带车和卡车,可以快速拉着大炮前进。但这个时代的大炮收拢、展开和构筑阵地也需要数个小时,所以无论如何是追不上隆美尔这种“5个半小时前进了32公里”的夸张速度的。
    如果隆美尔可以等到下午临近傍晚时分,或许卡车拉来的大炮可以重新投入战斗,但他指望现在午前11点就继续进攻,炮兵是无论如何赶不上的。
    除非鲁路修把履带式自走炮提前研发出来,只有那玩意儿才能真正跟上装甲攻坚部队的速度,省去展开和收拢的时间。但隆美尔并非穿越者,他也不可能想出“履带式自走炮”的概念,就算想到了也来不及造。
    战局就在这儿暂时僵住了。
    隆美尔也只好暂时回归传统的突击营攻坚方式,让已经进入第一道敌防线堑壕网的士兵们展开轻机枪阵地、然后用掷弹筒对着后续的二线阵地曲射压制。
    但这样的战法同样效果不佳,进入了堑壕的士兵根本不敢集中兵力。
    敌人的野战炮群还在那里胡乱轰击、持续压制德玛尼亚人控制的第一道堑壕网。
    隆美尔为了减少伤亡,只好让部队尽量散开,一部分预备队甚至不得不后撤到足以躲避敌军炮击的后方安全阵地上。
    露沙人的76毫米野战炮普遍射程在8公里左右,而他们的大炮至少部署在前沿防线后方5公里以上。所以隆美尔只要退到交战前沿后方2~3公里,就能躲出敌人中口径野战炮的打击范围。
    当然,敌人还会有个位数的几门122毫米炮能够打到更纵深的德军阵地,但那些炮太少,只要找好掩体,一般不会有多大威胁。
    隆美尔就这样艰苦僵持了足足半小时,终于等来了转机。
    后方的装甲教导师第2装甲团,在鲁路修师长的亲自率领下,也赶到了战场。
    得知隆美尔攻坚受挫后,鲁路修立刻就让他过去一趟,当面汇报情况。
    隆美尔也恭恭敬敬地详尽汇报了一遍,还为自己的冒进做出了检讨。
    “对不起,师长,是我冒进了,之前推进得太顺利,结果在特罗伊齐克半岛最北端根部这片筑垒地带,又吃了大亏,白白损失了十几辆装甲车。”
    鲁路修了解情况后,倒也没有苛责对方,只是重重地拍了对方几下肩膀,语重心长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大家都是第一次用装甲车实战,一开始太顺利,飘了,也很正常,能立刻吸取到教训就好。
    不过大家也不要灰心,今天遇到的是特殊情况。特罗伊齐克半岛根部这种无法被迂回的狭长筑垒地带,后续几个月内我们都不会遇到了!所以这只是特例,我们用特殊手段偶尔克服一下就好!
    只要打通这个堵点,进入了诺加伊大草原,一切就是我们说了算了!大家要鼓起勇气,想想那美好的未来!装甲车部队杀进了大草原后,还有谁能挡住我们?”
    鲁路修用短短几句话,就重新鼓起了作战部队的勇气。暂时受挫导致的失落也一扫而空,所有人都振奋起来。
    对呀!只要冲过了这里,进入大草原,还有谁是机动灵活的装甲突击部队的对手!
    “必胜!必胜!”身边的将士们又振奋呐喊起来。
    鲁路修一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众人也瞬间重新安静,随后鲁路修稍微琢磨了一下,就下达了一条命令:
    “报务员,给后方发报,我要求再来一次不惜代价的空中支援!我没空等炮兵部队慢慢跟上来、再慢慢展开了。
    一个小时后,我要看到我军的战斗机部队对敌炮兵阵地执行抵近扫射和轰炸,还要出动飞艇,沿着堑壕网横向清扫壕沟内的敌军火力点。
    飞艇也可以用机枪从空中持续压制敌人的炮兵人员,让他们无法投入预备人员重新操作未损毁的大炮。然后,就是我军地面部队全面进攻的时候!”
    “是!师长!”报务员立刻按照鲁路修的要求,用尽量简短的语句先把电报稿组织好,请鲁路修过目了一眼,这才开始发报。
    口语里面解释的内容会比较多,全部发报就太费时了。给后方的要求,只要用最简短的话告诉对方该怎么做。
    反正以鲁路修如今的威望和信用,他想要调用第6集团军的任何支援火力,司令都会批准的。只有那些其他不受宠的部将,才需要在电报里浪费口舌解释原因。
    鲁路修的良好信用和令行禁止,让一切变得很顺利。
    士兵们趁着这个时间暂时尽量撤下来、只在已经夺取的第一线堑壕阵地内留必要的放哨人员,其他都是能往后疏散就疏散。
    然后炊事连也连忙给弟兄们发放面包、烤肠,甚至是刚煮好的泡菜土豆泥汤。
    大家趁热先把午饭吃了,再稍稍午休一会儿,士气和体力也彻底恢复了。眼看时间刚好是午饭后的12点半左右,天空中终于又传来引擎声。
    足足50架作战飞机,还有6艘飞艇,浩浩荡荡过来为鲁路修提供空中火力支援了。
    闪电战打得太快、炮兵跟不上了怎么办?
    那当然是靠空地协同来补足地面重火力脱节的短板啊!
    这是有现成历史标准答案可以抄的题目,鲁路修这个穿越者当然不吝全盘照抄了。
    天空中,曼弗雷德.里希特霍芬少校带着20架专职提供制空的战斗机,以及30架战斗轰炸机,先飞临战场观察了一下目标,随后立刻下达了进攻命令:
    “各部注意,所有携带有炸弹的飞机,按照鲁路修长官的要求,对敌防线后方的炮兵阵地展开抵近扫射和轰炸!飞艇部队,跟在后面持续提供扫射压制火力。”
    几条简短的命令,主要靠提前约定好的暗号、以机翼摆动动作大致发出。
    在没有机载无线电对讲机的时代,空中指挥只能是这样粗略进行的,提前定好几条作战任务暗号。比如轰炸敌炮兵阵地就是机翼往左偏下抖三下,扫射炮兵阵地就是抖两下。
    大家也都很快看懂了,30架战斗轰炸机立刻冲过去,先扫出一排排机枪子弹,顺便也靠着弹链里的曳光弹确认自己的机头有没有严格对准方向。
    确认对准后,飞临敌炮上空时,飞行员立刻就勾起驾驶舱两侧挂钩上的5公斤一枚的小炸弹,往下一溜烟儿地连续猛丢。
    “轰轰轰!”连串的爆炸,把露军第21师的炮兵团炸得人仰马翻。
    6门122毫米炮,24门76或75毫米炮,纷纷被炸毁炸残。就算有一部分火炮本身没炸毁,这样的猛烈轰击和扫射,也基本上能把阵地上的炮兵人员杀光。
    如此一来,就算钢铁铸就的火炮本身没有毁坏,也没人可以操作了。
    更何况这样的轰炸还引起了几次小规模殉爆,有几个连的炮兵阵地上,堆放的炮弹堆被引爆,掀起了足足近百米高的爆炸火团。
    (本章完)